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扩肛
  • 2篇患儿
  • 1篇造口
  • 1篇造瘘
  • 1篇造瘘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患儿
  • 1篇排便
  • 1篇排便训练
  • 1篇瘘术
  • 1篇小儿
  • 1篇小儿功能性便...
  • 1篇护理
  • 1篇急腹症
  • 1篇急腹症患者
  • 1篇急诊
  • 1篇功能性
  • 1篇功能性便秘
  • 1篇后患
  • 1篇肛门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严辉
  • 3篇游倩
  • 2篇郭先娥
  • 1篇高利平
  • 1篇李姣
  • 1篇李姣

传媒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肠造瘘术后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的效果,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减少Ⅱ期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方法将72例肠造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行Ⅱ期巨结肠根治术前,采用自行研制的有机玻璃扩肛器行造瘘口扩肛保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持续3个月。观察组行造瘘口扩肛的同时行肛门扩肛每日1次,每次30min。结果观察组患儿肛管蠕动频率、节律及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儿肛管蠕动频率较慢,且幅度低浅,节律性较差。行Ⅱ期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均恢复良好,观察者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肠造口术后患儿行肠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治疗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功能恢复,使关瘘后上下肠段蠕动功能增强,有效防止术后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游倩郭先娥严辉高利平
关键词:肠造瘘术肠造口肛门扩肛
行为决策系统模式在急诊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行为决策系统模式在急诊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104例急诊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患者行为决策系统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间,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护理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确诊时间、手术准备时间及急诊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诊急腹症患者实施基于患者行为决策系统模式干预,可减少患者就诊时间,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恢复。
李姣游倩严辉
关键词:急诊急腹症护理
扩肛联合排便训练改善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扩肛联合排便训练改善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经检查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的便秘患儿,给予扩肛、训练排便等治疗措施,同时通过门诊学习让患儿家属熟练掌握该方法,让患儿采用该方法居家治疗3个月至1年。[结果]干预后不同年龄段患儿结肠钡灌肠结果提示结直肠排空功能较干预前明显好转;多数患儿便秘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扩肛联合排便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功能性便秘患儿结直肠排空功能,缓解患儿便秘症状。
游倩严辉李姣郭先娥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患儿扩肛排便训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