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华
- 作品数:60 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冥想:教师备课的另一只羽翼被引量:3
- 2009年
- 教师备课必须冥想,冥想才有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才不会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冥想对备课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冥想的原生态使备课充满创新;冥想的自组织使备课显现个性;冥想的超越性符合教学本质。教师的冥想就是对文本的追问和想象。概念追问、标题追问和关系追问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三种追问。想象就是在教材与当下的师生生活间架设桥梁,包括插图想象、活动框想象等。
- 于世华
- 关键词:教师备课
- 教学能力探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教学能力是内在于人的本质力量在教学中的不断发展,它是以人本身作为目的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实力量,融入教师的整个存在形态。人的本质力量是多方面的,教学能力是多种教学实践能力的融合,包括教学理性力、教学想象力、教学反思力和教学判断力。
- 于世华
- 关键词:教学能力
- 基于生命课堂理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 生命课堂就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生态性的课堂环境中,通过生命主体(教师、学生)的交往,在回归生活这一基本理念下,还知识(现代意义上的)以生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不竭的能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一...
- 于世华
- 关键词:生命教育政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
- 文献传递
- 教学内容的灵活结构性被引量:17
- 2004年
- 教学内容的结构由表到里可概括为形态结构、程序结构和内容结构。内容结构处于最深层,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形态结构、程序结构。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教学内容始于教材内容的演绎,终于教材内容的创生。能动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材内容的结构来创设教学内容的灵活结构性,在认知方面主要探索概念与原理的设计,情感方面主要探索态度的养成。
- 于世华
- 关键词:教学内容程序结构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 课堂教学的情境变换被引量:1
- 2006年
- 课堂交往是多维互动的,师生活动中认知、交往、审美等各个侧面相互依存共同统摄于教学情境中。教学情境变换的价值目标是突出学生主体性发展。主体参与的情境创设主要有民主情境、乐学情境、悬念情境与空白情境。探讨情境变化必须与课堂的交往互动结合起来。情境变化引起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此涨彼消,造成了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涨落。情境变化要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维持一种平衡。情境的有效变化促使启发诱导与主动参与的统一。
- 于世华
- 关键词:情境创设
- 论教师与教材对话被引量:13
- 2007年
- 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是整个教学的基础。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期待教师明白教材的技巧,并对教材再改编、再创造。教材资源必须通过教学主体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挖掘。教师与教材对话的本质在于使教材在特定情境中的适合性最大化。教师与教材对话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方案,它表现为“生活表达—生活反思—生活践行”3种课堂样态,并分别对应着人性的超越性—交互性—实践性。
- 于世华
- 关键词:教师
- 学生利益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
- 2016年
- 英国分析哲学大师约翰·怀特在寻求以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与以道德为目的的教育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以学生利益为目的的教育面临诸多的道德困境。导致学生利益与道德规范相分离的原因有三:一是知识与道德的分离;二是学生利益的狭隘性;三是道德规范与生活相孤立。如何摆脱学生利益的道德困境?首先,要把学生生活引向具体的道德生活,实现学生生活的道德扩展。其次,要从人存在的高度进行人的教育,从学生利益之思到人的幸福之在,这是摆脱学生利益道德困境的根本出路。
- 于世华
- 关键词:道德困境
- 论教学内容的“三维三段”设计
- 2007年
- 教学内容的预设存在着"三维三段"的现象。"三维"就是知识、观点、策略;"三段"就是教材段、教师段、学生段。每一阶段的任务有其特殊性,即教材段的结构化、教师段的个性化、学生段的生命化,"三段"具有正相关性。知识不断地增值,又不断地寻求新的表达方式,使"三维"与"三段"获得内在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预设是内容不断形式化的过程,是知识不断增长的过程,是价值选择与生成的过程,是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的过程。
- 于世华
- 关键词:教学内容
- 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被引量:3
- 2009年
-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而在于教学结果上。把握"用教材教"的关键是通过"用"来理解的,要从价值的层面来理解"用",教材的有用性使教材从摹本走向资源。教师"用教材"要从工具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使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开发表现在改变教材的学的结构为教的结构,教师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设计学生讨论的话题是开发教材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用教材"要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享用,"用教材学"的最主要、最重要是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历程,就是关爱学生生命。
- 于世华
- 教学的内在目的性—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的观念与实践
- 一国家的教学内在目的性体现在课程目标上。课程目标最基础的来源是社会生活问题。在学科专家的建议中,课程目标被具有“实体形态”的学科知识悄悄替代了。这样,课程目标的实现问题就转化为,学习如何突破狭窄范围内的学科知识,与学习者...
- 于世华
-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