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双雁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现实主义
  • 4篇马卡宁
  • 3篇文学
  • 3篇现实主义文学
  • 2篇艺术
  • 1篇动词
  • 1篇动词隐喻
  • 1篇艺术策略
  • 1篇艺术手法
  • 1篇隐喻
  • 1篇语言
  • 1篇手法
  • 1篇双重主题
  • 1篇天空
  • 1篇契诃夫
  • 1篇秋天
  • 1篇群山
  • 1篇转喻
  • 1篇陀思妥耶夫斯...
  • 1篇文本

机构

  • 8篇西安外国语大...
  • 3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10篇于双雁

传媒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俄语学习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的互文性叙事被引量:1
2016年
俄罗斯的后现实主义文学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期的文学流派。互文性叙事在后现实主义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在后现实主义文学中,创作者们经常通过互文关系的精心搭建,使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伟大的文学创作者以及他们的经典命题再次成为关注的重心,并将他(它)们当作具有人的自我重塑的反思功能的命题来对待。
于双雁
关键词:互文性
马卡宁后现实主义创作研究
俄罗斯当代作家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CeMeHOBИЧ MaKaИH,1937—)著述颇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发表了多达六十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及随笔散文。马卡宁被俄罗斯著名文学评论家阿格耶夫(A.A...
于双雁
关键词:马卡宁艺术手法
文献传递
男性视阈下的女性生存空间——А.П.契诃夫笔下的觉醒女性形象解读被引量:1
2012年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在许多作品中塑造了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先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已经学会了思考,能够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然而,综观这些女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先进"女性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她们的行为、性格、心理都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状态之中。她们看问题也仍然只立足于恋爱、婚姻、家庭。而所有这些具有缺陷的觉醒女性的形象正是基于作家男权文化传统建构起来的,在她们身上体现出男权作者对这些女性形象建构时所进行的有效操控。由于她们不符合作者对于优秀女性的定义,因此,她们的生存空间注定是黯淡的,生存空间仍然是狭小的、灰色的。
于双雁
关键词:男性视阈
弗·马卡宁小说《损失》的动词隐转喻文本建构分析
2019年
在弗·马卡宁的小说《损失》里,“损失”主题阐释的任务分别落到了“挖掘”和“呼喊”两组动词的隐喻与转喻操作上。横向层面上,动词“挖掘”的隐喻过程具有建立虚实、真假比照的功能。纵向层面上,动词“呼喊”的转喻生成辅助揭示了“挖掘”隐喻过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两个动词在文本中的隐喻与转喻生成都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进行,蕴含着一致的叙述动机。这两组动词具有组合与聚合文本结构的建构功能,具有焊接情节、引导叙事逻辑的作用。通过动词的隐喻与转喻操作,小说的主题自动澄明:“损失”即是找寻不回的过去,是人的精神上的一种缺失。
于双雁
关键词:动词隐喻文本建构
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后现实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下半期,于今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后现实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生成的,但并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虽然后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气息,但后现实主义文学的这种后现代气息并不代表着它一味追随后现代主义艺术哲学流派,奉后现代主义为圭臬。后现实主义文学能够接受后现代主义的世界本来状态的认知,但后现实主义文学并没有把后现代主义当作自己的价值取向。后现实主义并没有放弃审美传统内的批判精神与意义追寻。
于双雁
论马卡宁两部小说的结构特征和双重主题
2015年
在弗·马卡宁的《在天空跟群山相连的地方》和《审讯桌》中,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承担了传达双重主题意义的功能。在这两部小说中,作者在构建显性结构的同时,又分别通过隐性叙事进程与细节叙事营构一个隐性结构。作者通过这种结构设置打破建立单一、封闭的情节结构线索的传统习惯,在并未拆解在决定论思想范畴内完成历史叙事与意识形态叙事的同时,又将主题意义延伸到了自我存在的维度,揭示出"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的对立。
于双雁
关键词:马卡宁双重主题
巴尔蒙特的别样“秋天”
2012年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巴尔蒙特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象征派诗人。他的爯Осень—поспеваетбрусника爲是一首抒情格律诗。本文试从格律诗的基本要素——音、形、意出发,对该诗进行分析,体验其中的韵律、节奏、意境之美。
于双雁
关键词:秋天
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再探被引量:1
2015年
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但它们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在诸多方面,后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克服后现代主义的努力。后现实主义的艺术书写策略包括:将决定论与对非因果性关联的寻找结合起来,将典型性与原型性的相互渗透作为艺术意境的营造原则,形象结构本身提供出艺术评价的含混性,以语言为代表建立文化模式的多边对话性。后现实主义文学没有放弃现实主义审美传统内的批判精神与意义追寻,表现出强烈的向文学记忆纵深处追寻的努力,并试图在这种追溯中有所重建和构筑。
于双雁
关键词:艺术策略精神向度
俄语绰号探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俄语中存在的绰号为语料,概述俄语绰号的发展、研究状况,分析俄语绰号的语言和超语言因素,说明俄语绰号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描写和表达-品评功能。俄语绰号的翻译要考虑语言、文化、语境等多种因素。
于双雁
关键词:绰号语言辞格翻译
马卡宁的《地下人,或当代英雄》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意义解构
2016年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弗拉基米尔·马卡宁的代表作之一。在充满矛盾的互文性语境中,该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设置解构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两部作品《地下室手记》与《罪与罚》的意义。相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自由"基调,《地下人,或当代英雄》更展现出一种"消极自由"的色彩,作者在该作品中通过"消极自由"表达了强烈的存在关怀。
于双雁
关键词:马卡宁陀思妥耶夫斯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