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镇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41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土壤
  • 15篇微生物
  • 13篇黑土
  • 9篇植物
  • 8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8篇大豆
  • 7篇农田
  • 6篇内生细菌
  • 6篇微生物群落
  • 6篇基因
  • 6篇光合碳
  • 5篇玉米
  • 5篇施肥
  • 5篇土壤微生物
  • 5篇作物
  • 5篇根际
  • 4篇土壤酶
  • 4篇群落
  • 4篇酶活性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黑龙江省农业...
  • 9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哈尔滨商业大...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鹿儿岛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58篇于镇华
  • 36篇王光华
  • 33篇金剑
  • 30篇李彦生
  • 30篇刘晓冰
  • 24篇刘俊杰
  • 9篇刘居东
  • 9篇喻江
  • 6篇房蕊
  • 5篇吴俊江
  • 4篇范国权
  • 4篇姚钦
  • 3篇张锦源
  • 3篇王艳红
  • 2篇张春雨
  • 2篇隋跃宇
  • 2篇孙海霞
  • 2篇李春杰
  • 2篇谢志煌
  • 1篇张抒

传媒

  • 16篇土壤与作物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学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0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黑土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和网络结构对长期施用化肥的响应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对东北黑土农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和网络结构的影响,为更加合理的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黑龙江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平台,选取不施肥(NoF)、氮肥(N)、磷肥(P)、钾肥(K)、氮钾肥(NK)、氮磷肥(NP)、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8个施肥处理,借助荧光定量PCR、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分子生态网络技术,分析东北黑土nirS型反硝化细菌丰度、群落及网络结构,及影响反硝化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1)长期施用氮肥均在显著增加nirS基因拷贝数的同时,降低了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多样性,而磷、钾肥对其影响并不显著。2)Proteobacteria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反硝化细菌门,相对丰度为16.96%~27.34%,且氮肥的施用促进了隶属于该菌门中Bradyrhizobium的生长。3)PCoA分析结果显示,8个施肥处理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主要分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组,说明长期氮肥的施用显著改变了东北黑土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结合Mantel test的结果可知,土壤pH是影响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改变的主要因素。4)分别构建施氮肥和不施氮肥的反硝化细菌分子生态网络,发现施氮肥和不施氮肥网络结构存在很大差异,长期施用氮肥明显简化了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网络结构,同时使其网络结构稳定性降低,易受外界环境扰动。【结论】尽管施用化学氮肥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但其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及网络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而磷、钾肥的施用对反硝化细菌群落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对不同施肥管理的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胡晓婧刘俊杰于镇华魏丹周宝库周宝库陈雪丽
关键词:黑土
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玉米生物量及根际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在农业系统中,作物通过刺激根系生长和调节根际生化特征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磷(P)以满足产量增长需求,根际有效磷的吸收势必影响土壤磷转化。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制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重点探究了气候变化对黑土区玉米根际土壤磷组分和相关磷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4年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使玉米生物量增加10%~40%,磷吸收增加20%~80%。另外,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使玉米根际NaHCO_(3)可提取无机磷(NaHCO_(3)-Pi)下降了24%,而NaHCO_(3)可提取有机磷(NaHCO_(3)-Po)增加了22%。然而,大气CO_(2)浓度、温度以及两者同时升高使NaOH可提取有机磷(NaOH-Po)分别降低了27%、74%和20%。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显著增加了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并且玉米根际磷酸酶活性与NaOH-Po呈负相关关系。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增加了根际土壤phoC(酸性磷酸酶合成基因)、phoD(碱性磷酸酶合成基因)和pstS(磷转运因子)基因拷贝数。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并通过刺激根际微生物磷矿化基因丰度和相关酶活性影响土壤磷组分,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根际磷转化的微生物生态功能,进而影响黑土磷循环。
郭丽丽房蕊李彦生于镇华王光华刘晓冰刘俊杰刘居东金剑
关键词:气候变化磷组分磷酸酶活性
一种耕地土壤硬度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
本发明涉及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耕地土壤硬度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土壤硬度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并且一次检测能够得到多个方向的数据的耕地土壤硬度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一种耕地土壤硬度测量方法和测...
李彦生于镇华李宝民张锋殷志杰姜佰文胡晓婧刘长锴刘俊杰金剑王光华刘晓冰
一种田间原位标记C3作物光合碳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田间原位标记C3作物光合碳的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标记植物体的长方体罩,所述长方体罩一面直接接地;用于提供生成和释放二氧化碳场所的可拆卸圆柱体,位于所述长方体罩顶盖中间;以及风扇,设置于所述长方体罩内部...
于镇华李彦生叶海波金剑王光华房蕊谢志煌
文献传递
植物光合碳在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转化与SIP技术被引量:7
2013年
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根际土壤微生物在植物光合碳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由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g,SIP),可确定参与碳转化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及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关系,在研究有机碳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概述了光合碳在植物地下部的分配,总结了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利用PLFA-SIP、RNA-SIP和DNA-SIP技术研究碳转化相关微生物的优势,提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其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上的应用。
连腾祥王光华于镇华刘居东金剑刘晓冰
关键词:光合碳微生物根际
东北农田黑土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黑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了调查我国黑土区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及两者间相互关系,我们从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SMBC)及其它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黑龙江北安黑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SMBC、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转化酶活性最大;简单相关分析发现,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及转化酶均与土壤全氮、全碳及SMBC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全氮是影响该土壤区土壤酶活性的主导因子,pH值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另一主导理化因子,全氮是脲酶活性的主导因子,碱解氮、全碳、全氮是磷酸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全氮和pH值是影响转化酶的两大主导理化因子。
荆瑞勇曹焜刘俊杰于镇华刘居东隋跃宇金剑刘晓冰王光华
关键词:黑土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
一株具有分泌IAA能力的内生细菌及其应用
一株具有分泌IAA能力的内生细菌及其应用,它涉及一株内生细菌及其应用。该菌为Lysinibacillus endophyticus C9,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王光华喻江于镇华刘俊杰李彦生金剑刘晓冰
文献传递
侵染3株模式豆科根瘤菌的噬菌体生物学特性
2019年
豆科作物根瘤菌被噬菌体浸染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根瘤菌数目和结瘤量的降低,进而导致共生固氮作用弱化和作物产量的显著下降.然而,目前关于根瘤菌噬菌体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3株模式根瘤菌,即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中华大豆根瘤菌和中华苜蓿根瘤菌为宿主,于黑土农田土壤中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每个宿主细菌分离3株噬菌体,共分离获得9株根瘤菌噬菌体,对其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侵染苜蓿根瘤菌噬菌体(SMM)和慢生型根瘤菌噬菌体(BDM)属于肌尾噬菌体科,而侵染中华根瘤菌噬菌体(SSS)隶属于长尾噬菌体科.9株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均在0.001~1.0的变化范围内.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BDM的潜伏期和爆发期明显长于SMM和SSS,但获得的裂解量最小.根瘤菌噬菌体在30~40℃和中性pH条件下侵染活性最大.对比发现,侵染同一宿主的噬菌体生物学特征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分异度远小于不同宿主噬菌体间的差异.
刘俊杰刘株秀于浩姚钦于镇华王光华
关键词:根瘤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豆科
一种动态控温开顶式气室
一种动态控温开顶式气室,涉及一种开顶式气室。目的是解决OTC内部的温度高于环境中的温度,现有的空调系统不能保证OTC内的温度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和输入OTC内部的CO<Sub>2</Sub>的分布是不均匀造成的模拟大气CO<...
李彦生金剑于镇华刘俊杰姚钦孙泽杨成林姜楠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同位素探针研究植物残体腐解的微域装置
一种利用同位素探针研究植物残体腐解的微域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它为了解决现有土壤腐解同位素标记植物残体时,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不足,造成微生物体内同位素含量过低的问题。该微域装置由4个PVC板和夹持装置组成,每个P...
连腾祥金剑王光华刘晓冰刘居东于镇华李彦生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