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腹部CT扫描呼吸方法的探讨——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与平静呼吸吸气末屏气的比较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通过平静呼吸吸气末屏气(组)A与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组)B的比较,找出既能增加屏气时间,又能减少层面差异的方法。方法选胸腹部CT检查的病人(志愿者),进行呼吸训练,用秒表测量A组与B组的屏气时间;两组病例均做常规螺旋CT扫描,选取一定层面做一次扫描,记录其与螺旋CT扫描图像中相同层面的床位差为层面差。结果两组屏气时间男性有显著差异(P<0.001,t=6.317),女性亦有显著差异(P<0.001,t=12.98)。层面差异测量,两组比较胸部有显著差异(P<0.001,t=5.662),上中腹部有显著差异(P<0.001,t=5.548)A组胸部和上中腹部之间无显著差异(P>0.2,t=1.073)B组。,胸部和上中腹部之间无显著差(P>0.5,t=0.4979)。结论B组屏气时间比A组明显增加,两组屏气的时间男性大于女性,两组屏气时间增加率男性小于女性。同层扫描可重复性的呼吸控制方法,组优于A组。
- 陶客言付凯高燕张晓军黄红云杨靖逸
- 关键词:胸腹部过度换气
- 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1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7例。行常规CT及CTP检查,构建分析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F、CBV及PS值。并分别在病变对侧脑组织中区测定正常区域的各相应值,分析各组间灌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的CBF、CBV及PS值较对侧正常脑组织均明显升高(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PS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P<0.01)。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及P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CTP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马宜传付凯孙景秋
- 关键词:脑肿瘤星形细胞瘤灌注成像
-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PACS)系统的应用与思维被引量:1
- 2005年
- 为了适应新世纪医院现代化、网络化与数字化新需求,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工作效率与降低医疗成本,特别是改变传统落后(医学影像科)影像(如胶片等)存储摸式与工作流程,实施PACS系统已显得非常必要。由于PACS的先进性、可操作性、经济性(降低医疗成本)等现已成为国内多数医院数字化医学影像科建设的热点。建设实施PACS系统应按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先建设与实施放射科内PACS(miniPACS),而后分期升级更新最后实现“全医院PACS与远程放射学系统”。第一步实现医学影像科内PACS系统(miniPACS),并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实现信息通讯无缝融合与自由对接;第二步实现PACS/CIS/电子病历系统(EPRS)/HIS的有效集成,实现临床科室所有信息共享即全医院PACS、全医院PACS与远程放射学系统。
- 蒋德轩蒋瑾付凯
- 关键词:PACS
- 成人高原性心脏病中肺气肿X线表现意义探讨
- 1997年
- 目的:探讨肺气肿X线表现在成人高原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分析24例成人高原性心脏病胸片;结果:高原缺氧所致代偿性肺气肿如发展不可逆肺气肿,则是除高原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以外又一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之一。结论;肺气肿在高原性心脏病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蒋瑾付凯
- 关键词:高原性心脏病肺气肿X线
-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及临床分析。方法 8例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Open型 0 2T常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所有病例均作矢状面、横断面扫描 ,4例作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Gd -DTPA)强化扫描 ,颈段采用多功能小线圈。结果 MRI表现为脊髓内或脊髓后外方T1 WI及T2 WI均呈“流空”信号异常血管团、巢等 ,其中位于脊髓后外方非局限性病灶 6例 ,脊髓内局限性病灶 2例。结论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很好价值 ,特别是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难于诊断的脊髓内局限性血管畸形 。
- 吴筱芸付凯赵世煜李钟兰琦
- 关键词:MRI脊髓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中X线表现的意义被引量:11
- 2001年
- 蒋瑾陈楠付凯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X线表现
- 老年肺结核影像特点(附58例分析)
- 2005年
- 目的进一步认识老年肺结核影像特点。方法分析58例老年肺结核X线及CT表现。结果老年肺结核病变以双肺分布多见,病变范围广泛;病变以渗出增殖及纤维空洞为主,并发症较多。CT较X线对观察病变部位、空洞、淋巴结及胸膜、胸水、气管支气管狭窄情况可提供更多信息。结论老年肺结核具有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病变影像不典型特点。诊断中注意与肺炎、肺癌鉴别。X线诊断结核病是最常用方法,有助于明确病变。CT扫描可以获得X线难以得到的大量信息。
- 蒲锘付凯
- 关键词:肺结核X线摄影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老年
- 恶性胸腺瘤WHO病理分类及其CT表现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分析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便于分类、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法:分析2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分类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恶性胸腺瘤WHO分类B1型3例,B2型6例,B3型4例,C型(胸腺癌)8例。CT表现:心脏大血管受侵11例,主要表现肿块的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ass-cardiovascular inferface,MCI)呈灌铸型生长。纵隔胸膜-肺受侵13例,主要表现为肿块-肺接触面(mass-pulmonary interface,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胸膜种植3例。肺门、肺内转移4例。C型(胸腺癌)更具侵袭性,远处转移多见。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准确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作出评估。
- 李文波白林付凯蒲红赵世煜
- 关键词:恶性胸腺瘤
-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肉瘤样癌11例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所见,并复习文献。结果:11例肺肉瘤样癌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8例,病变部位以上叶为多,肿块直径较大(大于5cm者9例),8例淋巴结转移,胸膜受侵7例。组织学检查:梭形细胞癌1例,其余10例由梭形细胞与上皮细胞两种成分混合构成,梭形细胞具有肉瘤样生长方式,上皮成分主要为鳞癌和腺癌,其中鳞癌6例,腺癌4例,两种成分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检查11例,梭形细胞成分的上皮标记(CK)为阳性。结论:肺肉瘤样癌罕见,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虽有一些特征,但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 彭泽华白林付凯熊焰陈加原董丹丹李刚何远智吴宁赵世煜
- 关键词:肉瘤样癌影像学
- 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CT分析
- 2000年
- 目的:探讨 CT 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病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150例 CT 扫描的鼻和副鼻窦病变,30例有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0例 CT 检查显示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中有17例炎性病变,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论:1.CT 检查用骨窗观察可准确显示鼻和副鼻窦骨质改变部位及程度。2.炎性病变与肿瘤骨质破坏部位在上颌窦内侧壁时要注意观察鼻腔和窦腔软组织密度情况并进行鉴别。3.恶性肿瘤病变区软组织影膨胀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骨质破坏范围大。
- 蒲锘赵世煜付凯陶客言陈楠
- 关键词:副鼻窦骨质破坏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