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国民

作品数:73 被引量:593H指数:15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3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8篇储层
  • 19篇油田
  • 17篇盆地
  • 11篇延长组
  • 9篇地质
  • 9篇剩余油
  • 9篇河流相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8篇油藏
  • 8篇油气
  • 8篇层序
  • 7篇三叠
  • 6篇地层
  • 6篇油层
  • 6篇三叠系
  • 6篇剩余油分布
  • 6篇塔河油田
  • 6篇河流相储层
  • 6篇柴达木盆地
  • 6篇成岩作用

机构

  • 66篇长安大学
  • 2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延长油田股份...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甘肃省地质调...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延安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延长油矿管理...
  • 2篇中国石化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休斯顿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局
  • 1篇新疆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作者

  • 71篇付国民
  • 18篇李永军
  • 6篇石京平
  • 6篇苏建平
  • 4篇蔡玥
  • 4篇胡能高
  • 4篇李磊
  • 4篇张志升
  • 3篇董满仓
  • 3篇孙磊
  • 3篇王霞
  • 3篇苗箐
  • 2篇郑琪
  • 2篇张海峰
  • 2篇刘志武
  • 2篇李园园
  • 2篇刘云焕
  • 2篇李注苍
  • 2篇李金保
  • 2篇车明

传媒

  • 7篇西北地质
  • 6篇地球科学与环...
  • 4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矿物岩石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华南地质与矿...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西安工程学院...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被引量:17
2006年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采井网模式只有适应裂缝发育方向与强度,同时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才能合理有效开发。以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裂缝性特低渗透油层为例,研究认为:原近于圆形的反九点丛式井网严重不适应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是造成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菱形反九点为首选初始基础井网,合理排距为140m,井距为500m;在开发后期适时调整为矩形反五点井网或排状注采井网,实现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垂直裂缝方向驱油。
付国民刘云焕宁占强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低渗透油气藏甘谷驿油田
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主,同时结合综合地质分析方法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分小层进行了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剩余油潜力研究。认为井网未控制型剩余油、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厚油层顶部滞留型剩余油、层间干扰型剩余油是主要的剩余油成因类型;长21-2储量动用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的绝对数较大,仍然是开发的主力层位,长21-3动用程度很低,但由于存在底水,底水锥进严重,需加强动用程度及开发控制。
张志升付国民孟海峰宋金旺吴朝会孙磊
关键词: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安塞油田
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被引量:20
2008年
以鄂尔多斯樊家川油田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开发地质、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了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可细分为13种成因类型,其中井网未控制型、注采不完善型、层间干扰型、呈片分布差油层型、微正向构造控制型剩余油是注水开发后期主要挖潜的对象。在纵向上,剩余油分别呈分散相、片状、集合块状连续层状分布于单砂体不同部位,在渗透性差异较大的不同砂体之间由于层间干扰形成层间干扰型剩余油;在平面上,河道砂主体侧缘主要为决口扇或溢岸成因的薄层近未水淹剩余油层和上倾尖灭型剩余油。而在河流相复合砂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存在被漏掉的微砂体、微构造型、外延断棱型剩余油。
付国民董冬王锋董满仓
关键词:剩余油河流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42
2010年
通过采用区域地层对比、古流向测量、轻矿物、重矿物组合分布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及其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吕梁隆起并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该区接受了晚三叠世沉积,是在延长期以后才隆起的,东南缘宜川-富县延长组古水流为东北至西南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北部三角洲类似,总体从志靖—川口—富县地区沉积岩屑含量逐渐降低,不稳定矿物绿泥石等含量则从富县东北部—中部—西南部依次增多,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方向为东北方向,富县三角洲实为延安三角洲东北方向分支朵体,其为既发育台型前缘,又有坡型前缘的曲流河三角洲;台型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截削式、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坡型前缘主要发育复合式、叠加式河口坝砂体,优质储层主要有截削型分流河道、复合式河口坝。
付国民赵俊兴张志升孟海峰宋金旺
关键词: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侏罗系直罗组流体包裹体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侏罗系直罗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利用包裹体显微测温、显微荧光,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直罗组主要发育2期油气包裹体,早期油气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表面溶蚀孔、石英早期裂隙,成熟度低,发橘黄色—黄绿色荧光,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0~320℃;晚期油气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晚期裂隙中,成熟度高,发暗绿色荧光,测得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180℃。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研究,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地层温度,分布范围大且2期温度间断明显,推测直罗组油气运聚成藏受构造热事件影响,是一个相对漫长且不连续的过程。研究成果对直罗组成藏机理研究及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杨水胜王汇智闫骁龙付国民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岩演化油气充注直罗组
塔河油田三叠系中油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影响
2010年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分析,对塔河油田三叠系中油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该区三叠系中油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比较低,储层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现今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减少孔隙度的主要作用方式,溶蚀作用对孔隙度的增大有积极的意义。
张志强刘蕊付国民
关键词:成岩作用三叠系塔河油田
克拉玛依风城油田二叠系夏子街组油藏储层表现特征被引量:2
2001年
应用取芯资料、测井信息 ,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 ,对克拉玛依风城油田二叠系夏子街组油藏储层进行了精细的描述 ,在储层细分及细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 ,细致地研究了储层砂体及其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 ,包括储层结构、连续性、连通性、非均质性。
付国民李永军冯备战欧春生
关键词:储层结构油藏风城油田测井信息二叠系
天水渭北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05年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造山带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在渭河断裂以北出露广泛的花岗岩类属铝过饱和岩石,为钙碱性岩类。前石炭纪花岗岩类w(Al2O3)/[w(Na2O+K2O+CaO)]值均小于1.1;石炭纪以来岩体w(Al2O3)/[w(Na2O+K2O+CaO)]值大多大于1.1;岩体贫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Rb、Sr、Y、Ta、Be、B、Zr、Nb,低亲硫元素Ga、Cu,而高Mo、Sn、Bi、W等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和亲铁元素Se、Cr、Ni、Co。稀土元素显示石炭纪以来岩体形成于稳定大陆环境,前石炭纪岩体的形成环境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李永军栾新东付国民李注苍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细喉型碎屑岩储层。根据地面相似露头裂缝观测、岩心裂缝描述、镜下薄片裂缝观测、地层倾角裂缝解释及注水开发生产动态表明,长6油层是地面以东西和南北向宏观构造裂缝发育为主、地下主要以东西向为主的微裂缝。这种裂缝在地下大部分呈孤立、闭合状,在现今北东向80°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背景下,油井压裂投产使东西向微裂缝连通并优先开启,其次为北西向裂缝。南北向微裂缝始终处于挤压状态而闭合,因此,造成油田注水开发注入水沿东西向裂缝油井水串,南北向油井见效差。
钱杰付国民刘云焕李园园于波
关键词:裂缝长6油层注水开发甘谷驿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祁连西段龚岔口地区榴闪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在中祁连中新元古代的被动陆缘与野马南山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的构造混杂岩带中发现了榴闪岩,对榴闪岩的岩石组合及其主要矿物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变质带是在约381~404℃和0.88~1.60GPa的低温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认为龚岔口低温高压变质带的产出构造环境可能是在祁连加里东期洋盆封闭过程中,中祁连陆块与火山弧碰撞,陆块前缘被俯冲下插带到很深的环境中,形成榴闪岩之后,在俯冲带后退的后续构造伸展和隆起过程中上升折返至浅处形成。该高压变质带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建平胡能高付国民
关键词:高压变质带地质意义中新元古代被动陆缘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