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新
- 作品数:36 被引量:166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青年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中国不同地区蜂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
-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的幼芽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挥发油等分泌物,经过蜜蜂反复咀嚼加工,与自身腺体分泌物和一定比例的蜂蜡、花粉混合转化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和黏性的天然固体胶状物。它是一类重要药理功能的天然产物,一直作为民间的传...
- 付宇新
- 关键词:同时蒸馏萃取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 文献传递
- 中国不同地区蜂胶的抑菌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蜂胶具有显著的抑菌性,常被做成药品或保健品.为了解中国蜂胶的抑菌性,本实验以采自中国23个省的29种蜂胶(根据采集地气候区域分为5类)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获得蜂胶醇提物(EEP),并测定了EEP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毛霉、青霉、曲霉、根霉的抑菌圈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比较不同气候区域蜂胶的抑菌性差异.结果表明,EEP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性,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88mm±1.47 mm、8.75 mm±1.56 mm和10.01 mm±0.65 mm,EEP对真菌的抑菌性最强,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最弱为革兰氏阴性菌;9个菌种中,EEP对变形杆菌的抑菌性最差,对根霉的抑菌性最好;不同气候区域蜂胶的EEP抑菌性没有显著差异.
- 龚上佶郭夏丽罗丽萍付宇新徐元君陈滨
- 关键词:蜂胶醇提物抑菌性
- 不同野漆树优株种子表型差异与实生繁育技术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不同野漆树优株种子的表型性状及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可知野漆树优树种子千粒重存在很大的差异,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差异不明显;同一优株的不同预处理对种子发芽影响很大,同一优株的不同年份对种子发芽影响也很大,不同优株不同处理的变异系数比较大,说明处理间的相关性较小,且均具有低发芽率,野漆树移栽比未移栽的生长量大,建议对野漆树种子进行脱蜡预处理的新种播种,小苗移栽生长。
- 贺义昌谢敏雷小林何小三付宇新王玉娟孙颖
- 关键词:生长量
- 气象因子对油茶果实表型和经济性状及茶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为油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和2019年采集的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的表型、经济性状进行分析,使用气相色谱仪对茶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茶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8年气候条件良好,全年光照、温度适宜。2019年2—7月降水量骤增,降雨日104 d,降水量达1622.806 mm,比2018年同期分别多27 d和557.002 mm;2019年8—10月,降雨日仅为9 d,降水量72.136 mm,分别比2018年同期少22 d和217.17 mm。2019年油茶果实表型、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整体均受到影响,但在水涝、干旱双重胁迫下,赣无2号和赣石84-8号油茶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形、果皮颜色、果面、种子形状和种皮颜色)的丰富度高,经济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单果籽数量和干籽含油率)表现良好,其中干籽含油率分别可达38.44%和32.04%。此外,赣无2号和赣石84-8号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与其他品种相比呈现较高的水平,分别达到90.86%和87.17%。2019年茶油中油酸含量普遍低于2018年,但赣无2号和赣石84-8号茶油中油酸的质量分数仍达到83.243%和81.987%,且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其他品种相比呈现较高的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有效区分2018和2019年茶油。【结论】赣无2号和赣石84-8号在气候变异较大的情况下,均有稳定的优良性状表现,抵御水涝、干旱胁迫能力均较为突出,建议作为优良品种培育、推广。
- 迟韵阳付宇新曹冰贺义昌贺义昌王召滢龚岚雷小林雷小林
- 关键词:气象因子油茶经济性状油酸
- 不同品系油茶种子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为了解不同品系油茶的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差异,为油茶的开发加工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6个江西油茶品系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其种子油,计算含油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6个油茶品系种子的含油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遂巾子(52.82%)>珍珠子(51.32%)>二水桃(50.20%)>石柿红皮(50.13%)>赣萍茶(47.88%)>茅岗大果(46.50%);GC-MS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占70%和27%左右。不同品系油茶种子的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选育含油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的油茶优良品系。
- 郭夏丽肖萍杜尚广罗丽萍付宇新
- 关键词:油茶含油率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干旱胁迫对赣无系列油茶种实性状和油用性状的响应
- 2021年
- 以赣无系列油茶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种实性状和油用性状等两年(2018年和2019年)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探究干旱胁迫对茶油的油用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为提升茶油品质及筛选抗旱油茶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造成赣无系列油茶的单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鲜籽重、干籽重等参数明显降低。2018年含油率高于2019年;脂肪酸组分中除花生酸外,2018年单脂肪酸含量均高于2019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油茶中赣石84-8、赣无2、赣抚20,2019年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2018年,并且2019年三个无性系的灰色关联度排名不降反增,说明这3个品种基本未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以进行抗旱品种的良种培育。
- 贺义昌朱志伟幸伟荣吴妹杰付宇新雷小林
- 关键词:干旱胁迫油茶种实性状
- 一种利用樟树籽油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
- 一种利用樟树籽油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将樟树籽油置于45℃~75℃的温控反应釜中,加入樟树籽油质量的4%~16%的LipozymeRMIM或者TLIM脂肪酶,以及酶质量的20%~60%蒸馏水...
- 罗丽萍郭夏丽吴学志龚上佶江香梅付宇新肖萍
- 文献传递
- 胡颓子属种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为了解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从而为胡颓子属种子的深加工及其在日用化妆品中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胡颓子属7个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其种仁油并计算其含油率,同时还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利用SPSS软件对其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胡颓子属7个品种的种仁含油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佘山羊奶子(22.71%)>蔓胡颓子(22.66%)>宜昌胡颓子(21.65%)>密花胡颓子(21.32%)>木半夏(21.11%)>银果胡颓子(20.62%)>胡颓子(18.68%)。GC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胡颓子属种仁油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3.6%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胡颓子属不同品种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油酸与亚油酸和花生烯酸间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
- 贺义昌吴妹杰曹冰孙颖付宇新符树根雷小林
- 关键词:胡颓子属含油率脂肪酸组成
- 江西不同地区茶油脂肪酸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采用GC2010-Plus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江西省36个地区共102份茶籽油样本的脂肪酸含量,并按地理纬度分4个片区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油中十七烷酸、硬脂酸含量随产地纬度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9种脂肪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饱和脂肪酸、十七烷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及硬脂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棕榈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 何小三曹冰符树根付宇新刘易鑫贺义昌华小菊雷小林
- 关键词:茶油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
- 茶油中脂肪酸指纹图谱的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2
- 2020年
- 为了对茶油的质量进行评价,对茶油掺伪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30个不同地点的油茶脂肪酸组成进行采集,利用SPSS软件对脂肪酸组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其脂肪酸图谱进行评价,构建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并计算相似度。结果表明:聚类分析阈值取10.0时,把茶油样品分为两大类,剔除了一个差异性较大的吉安市安福县茶油样品,主成分分析得出四个主成分表达式,代表了茶油脂肪酸含量84.27%的信息,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出不同来源茶油样品脂肪酸组成有9个共有峰,并生成了茶油脂肪酸的标准指纹图谱,各样品脂肪酸组成相似度均达到90%以上,进一步验证了茶油样品脂肪酸组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结果可为茶油的评价及质量监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 王召滢桂丽静曹冰吴妹杰付宇新贺义昌雷小林徐林初
- 关键词:茶油脂肪酸组成聚类分析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