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悦娇

作品数:48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细胞
  • 13篇晚期
  • 12篇化疗
  • 11篇基因
  • 8篇内皮
  • 7篇血管
  • 7篇胃癌
  • 7篇疗效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6篇肠癌
  • 5篇蛋白
  • 5篇多态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癌
  • 4篇单核
  • 4篇单核苷酸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24篇江苏省肿瘤医...
  • 20篇东南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血液中...
  • 4篇淮安市第一人...
  • 4篇镇江市第一人...
  • 3篇徐州医科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邳州市人民医...
  • 1篇溧阳市人民医...

作者

  • 48篇仲悦娇
  • 14篇陈宝安
  • 13篇程坚
  • 12篇丁家华
  • 10篇高峰
  • 10篇高冲
  • 9篇王骏
  • 9篇赵刚
  • 8篇朱梁军
  • 8篇裴孝平
  • 7篇黄成垠
  • 7篇李晟
  • 6篇陆建伟
  • 6篇李翠萍
  • 6篇孙耘玉
  • 6篇夏国华
  • 6篇宋慧慧
  • 6篇鲍文
  • 5篇马燕
  • 5篇沈波

传媒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临床肿瘤学杂...
  • 4篇中国肿瘤外科...
  • 2篇第11次中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二...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08月至2013年11月就诊我科的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20例,均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S-1)和/或奥沙利...
仲悦娇陆建伟张琰沈波
文献传递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时、24小时后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血小板输注前的(103.7±11.3)秒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小时、24小时的(60.0±9.7)秒、(68.5±9.8)秒,(P<0.01),而正常对照的APCT为(42.0±3.4)秒;按照CCI和PPR的判断标准(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CCI分别为<7500和<5000,PPR分别为<30%和20%为输注无效),有2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输注1小时、24小时的CCI值分别为7415、2966和6913、4988,PPR值分别为28.0%、11.2%和25.2%、14.1%。1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CCI值均显示血小板输注有效;2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输注1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有效,24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李津金陈宝安黄成垠李翠萍史广耀肖建宇丁家华高冲孙耘玉王骏程坚赵刚宋慧慧仲悦娇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
EGFR-TKIs治疗晚期NSCLC缓慢进展后间插治疗模式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探讨间插治疗模式可延长经EGFR-TKIs治疗的晚期NSCLC缓慢进展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仲悦娇孙小峰吴平平周青朱华云陈凌翔陈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对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血小板悬液中加1.0U/ml的凝血酶,37℃下作用10min后,800g离心20min,取上清,17000g离心分离出PMP,采用BCA法测定PMP含量(以蛋白含量计),将HUVEC与不同浓度的PM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同孵育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将20μl的PMP(40μg/ml)和VEGF(10μl/ml)分别接种于CAM上,孵育72h后,观察PMP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UVEC的增殖与PMPs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3±0.33)倍;而VEGF(10μl/ml)组HUVEC的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1±0.47)倍,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MP组及VEGF组在接种点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放射状密集生长的血管网,而对照组无特异性密集血管生成。PMP组及VEGF组的CAM血管分支点数分别为112.5±11.3、128.4±10.0,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6±8.1。结论PMP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CAM血管的生成。
黄成垠仲悦娇李翠萍肖建宇史光耀唐荣才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白血病K562、K562/A02细胞中mthfr、dpy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检测白血病细胞株及其耐药株中两种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培养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采用QIAamp DNA Blood Minikit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相应目的片段;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mthfr基因rs1801131、rs1801133、rs2274976及dpyd基因rs1801159、rs1801160、rs1737684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K562和K562/A02两种细胞中,mthfr基因rs1801131基因型均为CA、rs1801133均为CC、rs2274976均为GG;dpyd基因rs1801159基因型均为GG、rs1801160均为GG、rs17376848均为AA。结论:mthfr、dpyd基因上述位点在K562和K562/A02两种细胞中基因表达无差别。
张文静陈宝安程坚鲍文仲悦娇高峰夏国华张孝平许佩佩彭苗新
关键词:K562/A02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5-溴汉防己甲素和柔红霉素对K562/A02细胞凋亡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探讨5-溴汉防己甲素(BrTet)联合柔红霉素(DNR)治疗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潜在可能性及其相关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R,BrTet或DNR和BrTet联合作用K562/A02细胞48小时后凋亡率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对照组K562细胞、耐药K562/A02细胞及DNR或(和)BrTet作用于K562/A02细胞48小时后存活蛋白(survivin)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rTet与DNR联合作用对K562/A02细胞的诱导凋亡率较其余各组显著升高,同时联合用药组K562/A02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单药组下调,K562/A02细胞survivin表达较K562细胞升高。结论:BrTet联合DNR能有效逆转耐药,促进K562/A0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survivin表达下调有关。
蔡晓辉陈宝安程坚王筠丁家华鲍文仲悦娇高峰许文林沈慧玲魏虎来陈静
关键词:K562/A02细胞柔红霉素细胞凋亡
联合应用尼洛替尼和汉防己甲素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与诱导凋亡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应用尼洛替尼(nilotinib)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与诱导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敏感性,计算尼洛替尼和Tet干预后的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ax、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Western blot分析BAX、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单独作用48小时后,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分别为(5.71±0.72)mg/L和(6.52±0.43)mg/L,两药联合应用时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降为(3.12±0.13)mg/L。单用尼洛替尼或Tet均能增加经DNR作用的K562/A02细胞的凋亡率,两药联合作用时凋亡率增高更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 48小时后可上调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且两药联合作用时上调幅度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Tet48小时后可下调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且两药联合作用时下调幅度明显。结论:K562/A02细胞对DNR耐药,单独应用尼洛替尼和Tet均可部分逆转K562/A02细胞对DNR的耐药,并可增加K562/A02细胞的凋亡率,两药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下调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有关。
崔婷允陈宝安丁家华高冲程坚鲍文仲悦娇单学赟高峰夏国华Anita SchmittMichael Schmitt
关键词:尼洛替尼汉防己甲素K562/A02细胞耐药逆转
EGFR-TKIs治疗晚期NSCLC缓慢进展后间插治疗模式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探讨间插治疗模式可延长经EGFR-TKIs治疗的晚期NSCLC缓慢进展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收集2009年0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EGFR-TKIs治疗后缓慢进展的晚期NS...
仲悦娇孙小峰吴平平周青朱华云陈凌翔陈嘉
文献传递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18年
原发灶不明肿瘤(CUP)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在世界范围内,CUP占所有肿瘤的2.3%~5.0%,不仅是第6~8位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第3~4位常见原因。CUP原发灶检出困难,主要诊断方法有全面的病史采集、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内窥镜、免疫组化和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等,其中病理和免疫组化仍是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CUP发病率已有所下降。CUP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肿瘤原发部位、转移灶及数目、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体力状况、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相关临床试验开展困难,CUP患者整体预后不佳,其中15%~20%的CUP患者预后较好,80%~85%的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传统经验性治疗包括以铂类或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基因表达谱分析等分子诊断技术可识别CUP患者的分子特征,为组织形态学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补充,并使靶向治疗成为可能,开辟了CUP患者治疗的新途径。分子诊断指导下的位点特异性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有望使CUP的治疗个体化、精准化,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王金艳仲悦娇陈凌翔李云涛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序贯免疫治疗的临床观察
究针对手术切除的Ⅱ期(高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术后辅助化疗序贯细胞因子(GM-CSF、IL-2)免疫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DFS,同时检测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联合序贯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
仲悦娇李晟朱梁军
关键词: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疗效评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