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刚
- 作品数:117 被引量:3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胃癌螺旋CT术前评估及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研究
-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0%~30%的患者初诊时即因肿瘤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余患者中50%在手术时发现病灶无法切除。在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也只有10%~30%。胃癌的术前评估...
- 任刚朱铭程普选
- 关键词:胃癌螺旋CT手术病理诊断术前评估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旋杆菌与不典型增生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 2000年
- 蔡嵘任刚陈强许幼如尤汉宁陈军贤
- 关键词: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幽门螺杆菌
-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1~80岁,中位年龄49岁。3例位于叶支气管,4例位于段支气管,1例位于肺的周围部。肿瘤最大径为1.0~7.0 cm,平均2.5 cm。腔内结节型2例,腔内外肿块型5例,外周型1例。8例平扫均为软组织密度,其中1例伴多发点状钙化。4例行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2例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伴支气管黏液栓塞,1例伴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1例伴左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其中低级别6例,高级别1例,未定级别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CK5、P63表达阳性,6例CK7、P53表达阳性,3例EGFR表达阳性,6例Ki-67阳性率≤5%,8例Napsin A表达阴性,5例TTF1表达阴性,8例ALK表达阴性。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早期易误诊,好发于叶、段支气管,CT大体分型以腔内外肿块型居多,边缘清楚,肿块长径与支气管走行一致,呈轻度强化,可合并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少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Napsin A、TTF1阴性表达,结合CK5、CK7、P63阳性表达有助于PMEC的诊断。
- 刘艳芳刘艳芳任刚蔡嵘
-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计算机体层成像免疫组织化学法
- 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8例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资料。结果: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年龄6.07±2.47岁。肿瘤位于后纵隔14例(36%),腹膜后间隙14例(36%),肾上腺8例(21%),颈部及盆腔各1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肿块,平扫CT图像显示大部分肿瘤表现为均匀低密度,CT值为22~38HU(平均30.5HU);MRI扫描图像显示,病灶于T1WI呈等信号为主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以不强化为主,门脉期可见轻中度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平扫均匀低密度,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
- 贺文广任刚蔡嵘唐文倪婧陈健
- 关键词:儿童节细胞神经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T1期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SRC)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及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早期胃癌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T1期胃癌患者(其中27例SR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T1期胃癌中,SRC的平均年龄为(50.7±2.2)岁,明显低于管状腺癌(60.6±1.0)岁及低分化腺癌(57.3±1.4)岁(P<0.01)。SRC女性患者的比例为51.8%,明显高于管状腺癌(26.2%)(P<0.01),与低分化腺癌(50.6%)相近。早期SRC好发于胃中部(63.0%),内镜下以凹陷型(77.8%)多见。SRC组T1a患者的比例为77.8%,高于低分化腺癌组(56.3%)及管状腺癌组(61.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伴有淋巴结转移的SRC患者的比例(18.5%),高于管状腺癌组(12.1%),与低分化腺癌组(17.2%)相仿(P>0.05)。SRC组病灶的最大径与低分化腺癌组及管状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C组T1a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15.0%)与T1b期(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SRC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 陈健任刚蔡嵘赵建溪郭辰李华莉
- 关键词:胃肿瘤
- 胃癌CT检查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CT是胃癌分期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显示肿瘤的存在和胃外组织侵及。过低分期通常是由于识别腹膜转移和肝脏微小转移困难,过高分期则发生在正常脂肪层消失,而没有周边脏器的侵犯。在胃癌的三期扫描中,动脉期主要用于肿瘤的检测和判断肿瘤沿胃壁生长的范围,平衡期主要用于识别肿瘤侵及的深度,实质期主要用于检测肝转移。早期胃癌的典型表现为内侧高密度层的明显强化和/或增厚而外侧低密度层存在。联合3D图象和横断面图象可以提高Borrmann分型和肿瘤分期的正确性。
- 任刚蔡嵘陈克敏
- 关键词:胃癌CT检查术前分期胃癌转移
- 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6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男44例、女24例,<3岁55例、≥3岁13例,初发时单发59例,甲胎蛋白(AFP)均明显升高。高危患儿27例,出现转移和/或肝外临近器官侵袭和/或门静脉及肝静脉三分支/下腔静脉受侵22例。术前影像分期PRETEXTⅣ期患儿13例。患儿年龄、AFP浓度、病理类型和PRETEXT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病理学类型和AFP浓度有显著相关性(P=0.002)。病理学类型在高危组、标危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性可能有助有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倪婧蔡嵘任刚唐文汪心韵贺文广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病理类型甲胎蛋白儿童
-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术前TNM分期的价值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单因素分析104例早期胃癌(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两组患者在pN分期上差异显著(P=0. 001 4),而在诸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胃切除类型、切除淋巴结数量、大体分型、肿瘤分化、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 05)。MS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84. 62%(88/104); N分期准确率为77. 89%(81/104),其中对pN 0、pN 1、pN 2和pN 3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 46%(70/87)、63. 64%(7/11)、75%(3/4)和50%(1/2); 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3. 65%(87/104),其中Ⅰ、Ⅱ、Ⅲ和Ⅳ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 15%(86/101)、100%(1/1)、100%(0/0)和0%(0/2)。结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在pN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陈健任刚蔡嵘郭辰李华莉贺文广汪登斌李文华吴湘如张文杰赵建溪
- 关键词:早期胃癌多层螺旋CT术前TNM分期临床病理特征
- 肾癌术前多层CT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任刚朱铭程普选
- 关键词:术后病理诊断多层CT肾癌术前肾恶性肿瘤CT资料
- 直肠癌MRI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仍然是目前直肠癌推荐度最高、准确性相对最高、最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也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欧洲肿瘤内科会议与中国大肠癌诊治规范所推荐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的应用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测定、背景信号抑制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分子影像在诸如提高直肠癌病灶的检出率及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治疗后随访、复发监测及预判化疗、放疗敏感性等方面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思路.相信随着相关基础理论及技术的进步,MRI对于直肠癌的评估会更加完善与高效.
- 蔡嵘任刚
- 关键词:直肠癌核磁共振成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