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洁茹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 近玻尔速度氙离子激发钒的K壳层X射线被引量:2
- 2016年
- 测量了2.4—6.0 MeV Xe^(20+)离子轰击V靶表面过程中辐射的X射线.计算了V的K壳层X射线发射截面,并将实验结果与平面波恩近似、ECPSSR、两体碰撞近似的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近玻尔速度非对称碰撞过程中,BEA模型估算高电荷态重离子激发内壳层电离的修正因素.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库仑偏转和有效电荷态修正后,BEA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周贤明赵永涛程锐雷瑜王瑜玉任洁茹刘世东梅策香陈熙萌肖国青
- 关键词:X射线有效电荷
- 近玻尔速度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碰撞中的多电离过程
- 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碰撞的内壳层过程研究对极端条件下原子物理、天体物理等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高电荷态离子与靶原子碰撞引起内壳层的电离,相应的空穴主要以X射线辐射和俄歇电子发射的方式进行退激,相对于电子,X射线具有...
- 周贤明赵永涛程锐雷瑜王瑜玉孙渊博任洁茹徐戈肖国青
- 低能质子束在氢等离子体中的能损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实验测量了100 keV的质子束穿过部分电离氢等离子体靶后的能量损失.等离子体靶由气体放电方式产生,其自由电子密度在1016cm-3量级,电子温度约1—2 eV,维持时间在微秒量级.研究结果表明:质子束在等离子体靶中的能量损失与自由电子密度密切相关且明显大于在同密度条件下中性气体靶中的能量损失;在自由电子密度达到峰值处,通过实验结果计算得到此时的自由电子库仑对数约为10.8,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该值比Bethe公式给出的中性气体靶中束缚电子库仑对数高4.3倍,相应的能损增强因子为2.9.
- 邓佳川赵永涛程锐周贤明彭海波王瑜玉雷瑜刘世东孙渊博任洁茹肖家浩麻礼东肖国青R. GavrilinS. SavinA. GolubevD. H. H. Hoffmann
- 关键词:质子束能量损失
- 布拉格峰能区离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能损
- 载能离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能量沉积与输运过程是'重离子束驱动高能量密度物质'、'热核聚变反应堆能量输运'、以及'惯性约束聚变中离子束快点火'等前沿研究中最关键的物理问题之一.目前布拉格峰能区(能量在1OOkeV/u量级)离...
- 赵永涛程锐周贤明邓佳川雷瑜王瑜玉任洁茹徐戈麻礼东肖国青
- CSR上C^(6+)脉冲束激发Au靶的X射线辐射被引量:1
- 2013年
- 用电子冷却储存环提供的C6+脉冲高能离子束轰击Au靶,测量到Au的Lα和LβX射线辐射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能离子束的轰击下,Au原子的Lα的X射线产生截面大于Lβ的,两个X射线产生截面随炮弹的动能增加而增加.本文分别用PWBA理论和ECPSSR理论计算了此实验条件下的X射线产生截面,结果比实验获得的结果大,初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 张小安梅策香赵永涛程锐王兴周贤明雷瑜孙渊博徐戈任洁茹
- 关键词:X射线内壳层
- 高电荷态离子在固体以及等离子体中的电荷交换过程研究
- 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物质以及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涉及的电荷交换过程是聚变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前沿热点课题。离子与中性物质作用中的电荷交换主要通过离子-原子碰撞电离及俘获过程完成,而等离子体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
- 任洁茹赵永涛马文彩周贤明程锐雷瑜
-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等离子体电荷交换双电子复合
- H^+和Ar^(11+)激发Si的K壳层X射线发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测量了50—250keV H+和1.0—3.0MeV Ar11+轰击Si表面过程中辐射的X射线.结果表明,在Ar11+入射的情况下,引起了Si的L壳层上3,4个电子的多电离.计算了Si的K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并将两体碰撞近似(BEA),平面波恩近似,ECPSSR理论计算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ECPSSR理论与质子产生的截面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而考虑多电离后,BEA理论与Ar11+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周贤明赵永涛程锐王兴雷瑜孙渊博王瑜玉徐戈任洁茹张小安梁昌慧李耀宗梅策香肖国青
- 关键词:X射线
- 高能脉冲C^(6+)离子束激发Ni靶的K壳层X射线被引量:4
- 2017年
- 精确测量离子与原子碰撞引起的靶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对研究原子内壳层过程以及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大都集中在中低能区,高能区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几乎没有相关实验数据的报道,哪种理论更适合描述高能重离子入射的靶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采用电子冷却存储环提供能量分别为165,300,350,430 MeV/u的C^(6+)离子束轰击Ni靶,测量Ni的K壳层X射线.分析了实验中探测到的Ni的K_β和K_α射线强度比,发现入射粒子能量的变化对该强度比影响不明显.分别应用两体碰撞近似(BEA)、平面波玻恩近似(PWBA)和ECPSSR理论对Ni的K壳层X射线的产生截面进行理论计算,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 梅策香张小安周贤明赵永涛任洁茹王兴雷瑜孙渊博程锐徐戈曾利霞
- 关键词:X射线产生截面
- H^(1+)和He^(2+)激发Au靶的M-X射线辐射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H^(1+)和He^(2+)的离子束入射Au靶表面,测量了激发靶原子的M壳层特征X射线辐射.实验结果显示:靶原子的特征X射线M_α和M_ζ产额以及X射线产生截面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增加而增加,实验获得X射线产生截面数值与利用BEA近似、PWBA模型以及ECPSSR理论估算的结果相比较大,实验截面随动能增加的趋势同PWBA模型估算的趋势较为接近.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当入射离子接近高Z靶原子时,由于高Z靶原子的M壳层电子束缚能相对较小,使靶原子产生双重离化和多重离化,荧光产额显著增强,使X射线产生截面增大.
- 张小安梅策香张颖赵永涛徐忠锋周贤明任洁茹程锐梁昌慧李耀宗曾利霞杨治虎陈熙萌李福利肖国青
- 关键词:质子X射线产额截面
- 重离子轰击Ta靶引起的多电离效应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分别测量了H^+,He^(2+),Ar^(11+)和Xe^(20+)离子轰击Ta表面过程中辐射的X射线谱,并得到了Ta特征X射线谱中M_γ(M_3N_5)和M_(αβ)(M_(4,5)N_(6,7))线的强度,即I_γ和I_(αβ).分析结果表明,强度比值I_γ/I_(αβ)随着入射离子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是由于碰撞过程中Ta原子的多电离效应使M_3支壳层的荧光产额ω_3产生了显著增强.
- 王兴赵永涛程锐周贤明徐戈孙渊博雷瑜王瑜玉任洁茹虞洋李永峰张小安李耀宗梁昌慧肖国青
- 关键词:X射线高电荷态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