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远

作品数:14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水陆交错带
  • 6篇土壤
  • 3篇养分
  • 3篇植被
  • 2篇植被配置
  • 2篇植物
  • 2篇土壤性质
  • 2篇土壤养分
  • 2篇污染
  • 2篇根长密度
  • 2篇根系
  • 2篇根系分布
  • 2篇河岸带
  • 1篇氮淋失
  • 1篇氮素
  • 1篇导水率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产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机构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沃德兰特(北...
  • 1篇学研究院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作者

  • 14篇任远
  • 14篇王冬梅
  • 5篇信忠保
  • 4篇李青山
  • 4篇李扬
  • 3篇黄端
  • 2篇张丹丹
  • 2篇吴林川
  • 1篇覃云斌
  • 1篇肖玉玲
  • 1篇汪西林
  • 1篇周思思
  • 1篇卢洋
  • 1篇王晶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地产建设项目雨水池适宜容积计算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因下垫面硬化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探求建设项目中雨水池容积计算方法。本文以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北京市1953—2012年降雨数据中选取降雨量最大、平均和最小年的日降雨数据,并拟定中水同时用于绿化和道路浇洒,应用日水量平衡模型方法,对比分析雨水池可利用率和中水补给率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因素,确定雨水池适宜容积。应用多项式拟合法,得到雨水池适宜容积简易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雨水池容积增加,雨水池可利用率增大(0~1),中水补给率减小(1~0);当雨水池容积增至一定程度,其可利用率与中水补给率的变化趋于平缓;3种年况的雨水池可利用率的关系为最大>平均>最小,中水补给率的关系为最大<平均<最小,为互补趋势;效益费用比随着雨水池容积增大而减小。经验证,模型符合工程建设要求,且具普遍性,可投入应用。为提高模型可靠性,应用时宜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规范最低建设标准进行校核比对。本研究为今后雨水池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快捷简便算法,丰富了设计理论。
温琬心王冬梅张琳琳任远
关键词:下垫面
黄土高寒区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密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明确土壤饱和导水率K s和土壤密度ρs对小流域土层深度、坡向、坡位的响应,在黄土高寒区典型小流域选取退耕年限相同的林地采用网格法布设72个样点,按20 cm深度间隔挖取0~60 cm各土层原状土样,利用烘干法和定水头法对ρs和K s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小流域内K s属于中等变异程度,ρs属于弱变异程度,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显著负相关性;K s和ρs与土壤孔隙状况和机械组成均有显著相关性。2)K s在流域内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ρs则随土层加深呈增大趋势,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3)沿坡面向下K s呈增大趋势,ρs则逐渐减小。4)K s在不同坡向表现为北坡>南坡>东坡,ρs总体表现与之相反的规律,不同坡向、不同坡位间差异显著(P<0.05),即流域内沿坡面向下土壤导水性能增强,北坡、南坡土壤导水性能优于东坡。
李平王冬梅丁聪任远
关键词: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密度方差分析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物叶性状对水淹胁迫的响应及经济谱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以漓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区,分两个条带分别量测了适生植物的5个叶性状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比叶重(LMA)、单位质量叶片全氮含量(N_(mass))、单位质量叶片全磷含量(P_(mass))、单位质量叶片全钾含量(K_(mass))。研究重度淹没带与微度淹没带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状间的差异,分析并讨论重度淹没带叶性状间的关系与全球尺度是否存在差异,探究重度淹没带植物对水淹生境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如下:(1)重度淹没带植物叶片的A_(mass)、N_(mass)、P_(mass)显著高于微度淹没带。(2)乔木、灌木叶片的LMA均显著高于草本植物,而A_(mass)、PPUE均显著低于草本植物。(3)重度淹没带草本叶性状指标的N_(mass)、P_(mass)、PNUE均显著高于微度微度淹没带,而乔木、灌木的叶性状在两个条带的差异则不显著。(4)重度淹没带植物叶性状关系与全球尺度基本一致,其植物叶片具有低LMA,高A_(mass)、Nmas s、P_(mass)。分析可知,重度淹没带植物在出露期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及相关营养水平可能是其适应水淹胁迫特殊生境的关键策略之一;不同功能型植物对同一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草本对于水淹环境的响应更为积极,适应能力更好;重度淹没带也存在叶经济谱,其植物在经济谱中属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
黄端王冬梅任远覃云斌吴林川
关键词:水陆交错带
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土壤速效养分、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4
2018年
为了探究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速效养分、DOC的影响机理,选择北京褐土(表层0—10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控制实验法,控制其他变量,设计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干湿交替实验,在58d内设置了10d土壤培育期和48d试验期,其中48d试验期设置0、1、2、3、4次干湿交替,试验结束(第58天)进行速效养分、水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等主要土壤速效养分指标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LSD多重比较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恒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含量比干湿交替组高;低频率的干湿交替使得土壤速效钾含量减少,高频率可能在后期出现释钾现象,速效钾含量随着干湿交替频率增加可能会有所增加,趋近恒湿组速效钾水平,4次干湿交替频率是出现速效钾回升的临界次数;硝态氮含量随着频率增加也有增加趋势,低频率的1次干湿交替(DW1,1 drying-rewetting cycle)硝态氮含量最低,高频率的4次干湿交替(DW4,4 dryingrewetting cycles)最高,干湿交替频率增加更频繁的打破平衡,促进矿化,干湿交替组也趋近恒湿组的硝态氮水平。经过干湿交替,土壤中速效钾、铵态氮、DOC的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增加,速效磷、pH的变化不明显。在固定时间内(48d),随着干湿交替的频率增加(从1次到2、3、4次),周期变短(从48d到24、16、12d),干燥与湿润的持续时间变短(从24d到12、8、6d),干湿交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分别趋于恒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水平。
李梦寻王冬梅任远汪西林
关键词:干湿交替速效养分
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植被配置型式分类及生态特征被引量:18
2014年
通过以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了40个样地实地调查其草本层盖度、植被类型、河岸带宽度、坡度、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位置、人为干扰度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现有植被配置型式进行汇总分类研究,划分结果为:江心洲天然灌草型式(T1)、远郊天然林乔灌草型式(T2)、城区人工乔草型式(T3)、缓坡边滩天然草本型式(T4)、农商用地人工林乔灌草型式(T5)和城外天然乔灌草型式(T6)。通过对各种植被配置型式的生态特征分析,探讨了漓江流域现有的不同植被配置型式的退化状况及其存在的生态退化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生态恢复建议:江心洲天然灌草型式和远郊天然林乔灌草型式生态退化程度较小,宜采取保护和自然恢复的方法;城区人工乔草型式采用近自然方法治理;缓坡边滩天然草本型式适当采用引种和育植方法治理;农商用地人工林乔灌草型式生态恢复应注重生境多样性的恢复;城外天然乔灌草型式退化较为严重,采用全系列生态护坡和土壤生物工程护坡进行治理。
任远王冬梅信忠保
关键词:水陆交错带植被配置生态恢复
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灌木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被引量:12
2015年
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一叶萩、细叶水团花、枫杨3种典型灌木群落,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以及根长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灌木植被恢复、主要灌木植被配置、快速绿化材料选取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灌木群落各土层根长密度差异性显著,分布规律均为:枫杨>细叶水团花>一叶萩。0—10 cm到40—60 cm土层,各灌木群落根长密度均减小,但不同灌木群落根长密度的差异程度逐渐缩小,表明地形、地表植物类型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枫杨(25.10g/kg)灌木群落底层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是细叶水团花、一叶萩的1.24、1.87倍。各灌木群落全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枫杨、细叶水团花、一叶萩,其值分别为:3.23、2.41、1.46 g/kg。土壤有效磷分布规律为一叶萩(11.56 mg/kg)>细叶水团花(5.37 mg/kg)>枫杨(3.99 mg/kg);一叶萩灌木群落有效磷含量远远大于枫杨和细叶水团花,原因是漓江水长期受人为洗漱影响,导致受江水干扰大的一叶萩灌木群落有效磷含量高。(3)根长密度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说明适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减少土壤有效磷,有利于土壤根系的生长。根长密度与0
李青山王冬梅信忠保李扬任远
关键词:水陆交错带灌木群落根长密度根系分布土壤性质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淹没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旅游区水陆交错带出现植被退化、砾石裸露导致景观观赏度降低的问题,以广西桂林市大圩古镇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区域,按照水陆交错带淹没程度将其划分不同淹没区,并在详细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各淹没区植被指标与土壤理化特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陆交错带物种组成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多样性在各个不同淹没区基本呈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具体为轻度淹没区>中度淹没区>重度淹没区>微度淹没区;随着水文作用的减弱,土壤砂粒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粉粒和黏粒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磷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全氮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全钾含量在各淹没区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大圩古镇水陆交错带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多样性强烈地受以水位为主导的水文过程的影响与控制。扁蓄可以作为一种指示水淹时间的物种;此外,大圩古镇水陆交错带除受水文作用影响较大外,高强度旅游干扰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植被恢复工作应兼顾生态和旅游,提升大圩古镇景观游憩度。
李扬王冬梅信忠保王晶任远李青山
关键词:水文土壤水陆交错带旅游区
广西桂林漓江河岸带植被配置类型与退化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河岸带植被结构与组成等配置状况直接影响其稳定河岸、净化水质、生物多样性、生物栖息地以及旅游景观等重要功能。查明漓江河岸带主要植被配置类型及其各自退化表现、原因与恢复途径,是开展河岸带退化植被恢复的基础与前提。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对漓江桂林-阳朔河段51个河岸带断面的地形、土壤、植被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河岸带植被退化的主要表现、主导干扰因素,并通过流域与河岸带尺度综合的角度,提出了漓江河岸带植被恢复的思路。从岸坡地形与植被组合出发,按照自然、近自然、人工等干扰程度,广西漓江河岸带可划分为江心洲宽滩地疏林灌草自然型、丘陵陡坡林灌草自然型、平原农田缓坡灌草近自然型、平原滩地林草近自然型、聚落阶地疏灌林草人工-自然混合型、城镇岸坡林草人工型等6种典型植被配置模式。漓江河岸带植被退化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差、景观破碎、生态功能弱,而城镇、交通、旅游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是主导性的干扰因素。从生态稳定和景观美观的角度,提出了漓江河岸带植被恢复与优化的思路,以期为广西漓江河岸带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信忠保肖玉玲王冬梅李扬任远李青山
关键词:河岸带植被配置生态退化植被恢复
漓江水陆交错带硝态氮淋失规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广西桂林市潜经村漓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区域,按照不同淹没程度将水陆交错带分为重度淹没带(T_1)、中度淹没带(T_2)、轻度淹没带(T_3),运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淹没带、不同尿素施肥量、不同价态阳离子对硝态氮(NO_3^--N)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正常施肥条件下,重度淹没带NO_3^--N淋失量最大(117.5kg/hm^2),显著高于中度淹没带(108.0kg/hm^2)和轻度淹没带(102.7kg/hm^2)淋失量。(2)随着施肥量增加NO_3^--N淋失量显著增加,当施肥量分别是140kg/hm^2,180kg/hm^2,220kg/hm^2时,NO_3^--N淋失比值为1∶1.35∶1.94。(3)土壤中阳离子Na^+、Ca^(2+)的存在可显著减少11.38%~18.31%的NO_3^--N淋失量,但不同价态阳离子之间对NO_3^--N淋失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4)随着淹没程度减小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粘粒含量逐渐增加,有机质则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低、正常施肥处理下,NO_3^--N淋失量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高施肥处理下,NO_3^--N淋失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吴林川王冬梅卢洋任远黄端
关键词:硝态氮淋失水陆交错带
漓江水陆交错带4种草本覆盖对地表径流氮素的消减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草本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素的消减作用,以期筛选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佳草本植物,为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漓江水陆交错带建立径流小区,设置狗牙根、狗尾草、假俭草和空心莲子4种草本覆盖区及无植被覆盖裸露区作为对照,研究4种草本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泥沙及径流水、泥沙和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素的消减作用。【结果】相较于裸地,狗牙根、狗尾草、假俭草和空心莲子草对径流的消减率分别为17%,35%,29%和23%,对径流中全氮的消减率分别为37%,43%,40%和52%;相较于裸地,狗牙根、狗尾草、假俭草和空心莲子草对侵蚀泥沙的消减率分别为17%,32%,26%和20%,对泥沙中全氮的消减率分别为31%,48%,41%和40%;径流消减率与NO3--N、TN消减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H4+-N消减率显著正相关(P<0.05),降雨强度与NO3--N消减率显著负相关(P<0.05),与TN消减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4种草本植物覆盖对均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中氮素对水体的输入,狗尾草和空心莲子草的效果最好;氮素消减率与径流消减率显著正相关,因此拦截地表径流是防治水体污染的首要措施。
吴林川王冬梅任远张丹丹黄端
关键词:径流非点源污染水陆交错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