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杨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北石油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腓骨
  • 2篇疗效
  • 2篇股骨
  • 2篇高龄
  • 1篇循证
  • 1篇循证研究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掌侧
  • 1篇掌侧入路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镇痛效果观察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 1篇植骨融合术
  • 1篇植入
  • 1篇置换术
  • 1篇融合术
  • 1篇入路

机构

  • 7篇华北石油管理...

作者

  • 7篇何杨
  • 6篇赵宇宙
  • 6篇张辉
  • 5篇王建民
  • 4篇董红
  • 2篇郭启
  • 1篇王文爱
  • 1篇李艳丽
  • 1篇白泽梅
  • 1篇胡轶
  • 1篇何芨
  • 1篇朱明华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董红何杨张平方张辉王建民赵宇宙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疗效颈椎生物力学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研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267例单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感染病例,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革兰阳性菌和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67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68例,感染率为25.47%;6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4.63%,革兰阴性菌占28.05%,真菌占7.3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比较敏感;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敏感;单因素分析显示: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有无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清创情况、止血情况、引流情况、术后有无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6 h、清创不彻底、止血不彻底、引流不通畅、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对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低,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董红何杨张平方张辉王建民赵宇宙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8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背侧入路组(n = 40)和掌侧入路组(n = 40)。背侧入路组给予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掌侧入路组给予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掌侧入路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且掌侧入路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背侧入路组(P < 0.05)。掌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背侧入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掌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背侧入路比较,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其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董红何杨张平方张辉王建民赵宇宙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背侧入路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28±11.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9.38±12.22)min(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8.36±14.98)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7.27±10.28)mL(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13.20±4.87)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01±8.27)d(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平方王鑫张宇张辉马蒲阳何杨王建民郭启赵宇宙
关键词:股骨骨折假体植入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循证研究
张辉王文爱郭启张平方赵宇宙白泽梅朱明华何杨马濮阳
SSI增加了患者再次手术、甚至终生残疾和死亡,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通过该研究,查找骨科SSI的关键因素,降低SSI感染率。运用循证实践进行RCA、FMEA的方法,找出骨科SSI的相关因素: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手术前血红蛋...
关键词:
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密度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49例采用骨水泥假体置换术(骨水泥组)、另外49例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术(生物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功能评分、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DM)变化。结果骨髓泥组和生物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泥组的术后引流量低于生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骨髓泥组和生物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骨髓泥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生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骨髓泥组和生物组的股骨假体周围Gruen 7个分区BDM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术后1周比较,骨髓泥组和生物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Gruen分区第1区、第6区、第7区的BDM值均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与骨水泥假体相近,但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稍慢,术后患者假体周围存在一定的骨密度丢失,这可能导致术后假体松动的发生。
张平方王鑫马蒲阳张辉何杨王建民董红赵宇宙
关键词:高龄骨密度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相同;术毕即刻观察组予芬太尼0.015 mg/kg+氯胺酮2 mg/k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静滴,对照组予芬太尼0.02 mg/k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静滴,速度均为4.2 ml/h。分别于术后5、8、12、24 h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SS评分法评定镇静效果;并观察术后24 h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相似,对照组术后5、8 h镇静效果强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何杨李艳丽胡轶何芨
关键词:芬太尼氯胺酮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