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针通过下丘脑TSC1-mTOR信号通路减轻肥胖大鼠体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下丘脑结节性硬化症基因1(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1,TSC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减轻食源性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大鼠体重的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0只)和正常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12周制备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9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针刺组(10只)。针刺组选天枢、三阴交、中脘、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5天,休息2天,治疗4周。模型组和正常组不予以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采用重亚硫酸盐的测序法检测TSC1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采用RT-PCR检测m TOR基因表达。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大鼠体重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后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TSC1启动子甲基化率(94.0±4.5)%高于正常组的(87.0±3.6)%,针刺组TSC1启动子甲基化率(87.4±3.9)%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m TOR基因表达(1.84±0.51)高于正常组(1.02±0.22),针刺组(1.46±0.29)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下丘脑TSC1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调节m TOR基因表达减轻DIO大鼠体重。
- 李珂何虹胡茂清张林
- 关键词:电针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食源性肥胖大鼠下丘脑Tsc1启动子区甲基化率、mTOR表达变化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食源性肥胖大鼠下丘脑结节性硬化症基因1(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1,Tsc1)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表达。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分为高脂喂养组和基础饲料喂养组(对照组),每组8只,共喂养12周。测定两组大鼠体质量、腹腔脂肪量、腹腔脂肪/体质量比值,采用重亚硫酸盐的测序法检测Tsc1启动子甲基化,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TOR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高脂组大鼠体质量、腹腔脂肪量、腹腔脂肪/体质量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下丘脑Tsc1启动子区均有11个位点可被甲基化,食源性肥胖组甲基化率(94.50%±4.66%)高于对照组(86.60%±3.49%,P<0.002),mTOR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源性肥胖大鼠下丘脑Ts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增加,其下游基因mTOR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肥胖的发生。
- 张林李珂何虹胡茂清
- 关键词:食源性肥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甲基化
- 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1%(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为(11.42±2.39)分,对照组为(16.39±2.71)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观察组上下肢分别为(56.11±6.17)分、(24.58±3.52)分,对照组分别为(44.38±5.52)分、(18.28±2.81)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观察组为(71.27±6.59)分,对照组为(58.52±5.47)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2.05±2.18)pg/mL、(2.38±0.42)ng/mL、(4.31±1.02)mg/L,对照组分别为(15.39±2.62)pg/mL、(3.47±0.57)ng/mL、(7.37±1.52)mg/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7例中,针刺后1例出现心慌、出汗症状,1例患者出现肢体痉挛症状,均对症处理好转。结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 彭红霞张伟杨怡罗忠纯朱俊平何虹王雪黄仁飞
- 关键词:针灸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 电针联合早期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28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早期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患者,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必要的早期肠道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选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连续波频率2 Hz,留针30 min。1 d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自觉腹胀程度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方面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电针联合早期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疗效确切。
- 何虹杨怡罗忠纯张伟朱俊平王雪彭红霞陈帅
- 关键词:电针腹腔镜手术早期肠道营养
- 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吞咽康复训练前接受针刺治疗,选穴以颈_(2-6)夹脊穴为主,配风池、廉泉,电针选断续波,频率5 Hz,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后分别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记录吞咽能力分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
- 何虹张伟朱俊平彭红霞王雪廖锡敏
- 关键词:中风并发症电针夹脊断续波吞咽障碍
- 舌针疗法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舌针应用于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乐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舌针结合普通针刺,对照组仅采用普通针刺和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评定均用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构音障碍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痊愈人数、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和言语康复训练。
- 何虹罗忠纯王雪黄仁飞
- 关键词:舌针疗法构音障碍脑卒中言语康复训练
- Nesfatin-1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Nesfatin-1是新发现的一种摄食调节肽,参与能量代谢。笔者对近年国内外Nesfatin-1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何虹张林胡茂清
- 关键词:NESFATIN-1摄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经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 2021年
- 研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我院康复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病人56名,以随机分两组,对比两组病人医治4w后患侧肌力(以Lovett肌力分级评价)、神经功能(以NIHSS量表评价)改善状况,入院2w、3w、4w后生活自理能力(以ADL量表评价)评分。结果:观察组小于治疗组,且两组Lovett肌力分级超于医治前,观察组超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w、3w、4w后,观察组ADL评分皆超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的临床医治中,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也促进患侧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 陈帅何虹王雪彭红霞罗忠纯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偏瘫神经功能
-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作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中文文献,755名受试者,针刺与西药对照试验9项,针刺与空白对照试验1项。10项研究的同质性好(χ2=4.49,P=0.88),合并效应量表明针灸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64,95%CI2.35-5.64,P<0.00001)。3项研究描述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针灸较西药低(OR=0.60,95%CI0.02-0.18,P<0.00001);1项试验报道了6个月后DGP的复发率,结果表明针灸低于西药(OR 0.12,95%CI 0.02-0.57,P=0.008)。结论:针灸可提高DGP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好,疗效更稳定,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可靠性。
- 何虹李珂张林胡茂清
-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胃轻瘫META分析
- 针刀疗法结合Mulligan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3年
- 在各类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vrlotic radiculopathy,CSR)占多数[1]。近年来,针刀疗法作为中医新兴技术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型颈椎病,且疗效显著[2];Mulligan手法作为现代康复技术的一种,安全、有效、针对性强,病人适应性好[3]。笔者采用针刀结合Mulligan手法治疗CSR患者,以期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 王振波何虹罗忠纯夏嘉川周灵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针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