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布
- 作品数:33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杭州地区大气污染环流型及冷锋的输送净化特征
- 本文基于Lamb-Jenkinson天气分型方法对影响杭州四季的大气环流型进行频率划分,并结合杭州气候观测站的PM2.5观测数据分析各季典型环流型的污染特征。针对杭州秋冬季冷锋活动时PM2.5浓度高、低变化的不确定性,进...
- 俞布朱彬窦晶晶张玮玮胡德云
- 关键词:环流型天气分型污染净化
- 文献传递
- 杭州山地平原风资源特性与规划空间保护研究——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
- 随着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城市生态规划考虑气候要素,例如风环境、热环境因素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对局地风资源的保护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拟通过多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首先分析研究区域内的风环境现状,并利用山地平原风的筛选方法选...
- 陈盛达俞布张文琦邱梦雨李孝安张青冯一军
- 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
- 根据1960-2009年杭州市7个县市区的台风降水资料,结合杭州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为一体的区域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栅...
- 俞布潘文卓宋健葛小清张玮玮
- 关键词:栅格化
- 文献传递
- 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
- 根据1960-2009 年杭州市7 个县市区的台风降水资料,结合杭州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为一体的区域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借助 GIS 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
- 俞布潘文卓宋健葛小清张玮玮
- 关键词:台风暴雨洪涝灾害
- 杭州市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评价被引量:18
- 2012年
- 基于证据权法构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模型,进行杭州市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主要数据源包括1930-2009年杭州市域采集到的1 905个地质灾害个例以及杭州市地质图、土地利用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及信息提取功能,筛选强降水、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坡高、河网与道路缓冲等证据因子,并运用证据权法客观确定各因子权重,最后通过Arc-WofE扩展模块对多种优选因子的叠加,计算任意格网单元的滑坡发生概率,实现对潜在滑坡点位的空间预测。经分离样本法验证,区划准确率为88.3%,分析结果与现有滑坡的分布情况比较吻合。据此表明证据权法在多指标评价及其权重确定等方面具有普适性,值得在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等方面推广应用。
- 俞布潘文卓宋健缪启龙张玮玮段春锋
- 关键词:危险性
- 一种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尺度排水区内涝风险预警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尺度排水区内涝风险预警方法,包括步骤:构建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对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进行参数验证和率定;采用不同降雨情景对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进行敏感性实验,构建内涝预警阈值体系,获得...
- 张青俞布 刘唯佳 陈盛达 黄翊 何亦风 裘杰 陈舟凯 冯一军 李孝安 金小明王小良 张日佳 胡潭高 陈希平 吕伟 徐健力
- 基于GIS的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
- 利用湖北省74个气象台站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支持下,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北茶树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区。结果显示:鄂...
- 张玮玮申双和杨沈斌刘娟王主玉俞布
- 关键词:茶树气候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法
- 杭州市伏、秋旱灾害风险区划被引量:1
- 2013年
- 根据杭州市1959—2010年降水资料、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要素,综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环境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区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编制以100 m×100 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伏、秋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淳安西北部、建德中南部、桐庐中部、富阳南部、临安东部以及余杭、主城区,伏旱、秋旱灾害风险均较高。
- 陈鑫缪启龙俞布沈伟风宋健
- 关键词:干旱
- 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杭州市通风廊道气象效应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城市通风廊道能增加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为了定量评估城市通风廊道的气象效应,本文采用区域边界层化学模式(RBLM-Chem),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地表类型、城市建筑等资料,开展了杭州市通风廊道影响的模拟研究,模式水平分辨率为250 m。本文针对冬季和夏季两个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夏季个例时间为2013年8月12日,盛行南风,风向顺着通风廊道;冬季个例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盛行东风,风向垂直于通风廊道。主要结论如下:城市绿色通风廊道有增加风速、降低气温、提高湿度的作用,与没有通风廊道的情况相比,夏季风顺着廊道方向时,廊道区域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4 m/s,廊道区域内60 m高度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 m/s。而冬季风垂直于廊道时,廊道区域风速增加较小,仅有0.5 m/s左右。通风廊道夏季降温幅度平均可达2.7°C,冬季降温幅度较小,仅有0.6°C左右。通风廊道对气象场的影响随风向向下游延伸,夏季在通风廊道下游250 m处,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5 m/s、2.9°C、3.1%,即使在通风廊道下游1500 m处,最大降温仍有1.2°C。
- 刘红年贺晓冬苗世光俞布危良华王学远
- 关键词:城市气候
- 海陆风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相互作用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 2023年
- 沿海城市的PM_(2.5)和臭氧除受排放源、天气条件影响以外,还往往同时受城市热岛环流和海陆风环流的双重影响.利用2015年杭州市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以及数值模式RBLM-Chem,分析研究了杭州市在陆风天气、海风天气和海陆风三种环流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特征及城市效应对其的影响.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海风使杭州市污染物浓度增大,在观测数据中PM_(2.5)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最大增高了10.9μg·m^(-3)和12.0μg·m^(-3),在模拟结果中相比于陆风天气型,海陆风天气型的PM_(2.5)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增大13.1μg·m^(-3)和18.9μg·m^(-3);相比于海风天气型,海陆风天气型的PM_(2.5)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减小24.1μg·m^(-3)和11.6μg·m^(-3).城市效应导致杭州市边界层高度增加63.8 m,地面风速减小0.99 m·s^(-1),地面气温增高1.14℃,PM_(2.5)浓度增大2.86μg·m^(-3),臭氧浓度增大10.2μg·m^(-3).海风削弱了杭州的城市效应,城市对边界层高度、地面风速、地面气温和臭氧浓度的影响分别减小11.2 m,0.49 m·s^(-1),0.26℃和7%.
- 王鑫宇刘红年俞布
- 关键词: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