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德显

作品数:87 被引量:1,071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经济管理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历史地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城市
  • 9篇旅游
  • 7篇经济发展
  • 6篇中原城市
  • 6篇中原城市群
  • 6篇城市群
  • 5篇农村
  • 5篇中原经济
  • 4篇农业
  • 4篇中原经济区
  • 4篇主体功能区
  • 4篇县域
  • 4篇县域经济
  • 4篇经济区
  • 4篇功能区
  • 3篇信息系统
  • 3篇生态
  • 3篇碳排放
  • 3篇区域经济
  • 3篇人地关系

机构

  • 77篇河南省科学院
  • 14篇河南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新乡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作者

  • 87篇冯德显
  • 10篇乔旭宁
  • 9篇袁国强
  • 8篇贾晶
  • 7篇张莉
  • 6篇赵永江
  • 5篇安春华
  • 5篇杨瑞霞
  • 4篇闫丽洁
  • 4篇杨永菊
  • 4篇汪雪峰
  • 3篇马晓哲
  • 3篇龚新
  • 3篇钱发军
  • 3篇丁振韬
  • 3篇张震宇
  • 2篇申泓彦
  • 2篇张丽萍
  • 2篇王国强
  • 2篇史燕茹

传媒

  • 40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地理科学
  • 4篇河南科学
  • 3篇人文地理
  • 2篇河南科技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河南经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创新科技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50
2012年
通过实证中原城市群不同空间的集聚-碎化程度、经济集聚力和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空间发展的影响,剖析长期以来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的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基本处于持续均质发展状态,其发展符合中心地理论K值原则;核心增长极弱核牵引,节点城市发展程度差异不大,节点在区域以发达道路交通交织成网,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必然。
史雅娟朱永彬冯德显王发曾熊文
关键词:多中心城市网络中原城市群
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时空格局演化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河南省2000—2015年各县市人均GDP数据,利用Arc GIS 10. 3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自然断裂法分级、全局空间自相关、Getis-Ord G*i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与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提升较大,低速增长区域越来越少但空间差异性明显;(2)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速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在局部具有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3)经济增长速度冷热点分布总体稳定,热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地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传统农区;(4)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北部快于南部、西部快于东部,东南部传统农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相对加快的趋势,使全省经济增长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陈盼盼滕飞李世杰冯德显
关键词:经济增长速度
中原经济区建立与郑州市发展被引量:5
1990年
一、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中原经济区建立的客观必然性中原经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有过突出贡献,北宋时成为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形成了繁荣发达的衣业经济基础和往来密切的经济联系。建国后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现代的工商业经济基础。但农业为主体的基本经济特点却仍旧未改。现代经济建设布局对工业中心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建设投资和骨干项目的作用及发展配套工业、完善区内工业体系,影响了大型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建立与发展。
毛继周冯德显张震宇杨迅周
关键词:经济区郑州经济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冯德显张莉杨瑞霞赵永江
关键词:人地关系主体功能区
黄土丘陵区白杨纯林群落结构调整对土壤碳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以黄土丘陵区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白杨纯林及其植被结构调整后形成的白杨(Populus tomentosa)+5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杨+10年生油松混交林为对象,分析白杨纯林结构调整后的土壤全碳、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的变化,旨在为该区域退化白杨林地的改造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土壤全碳与有机碳含量变化相似,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白杨油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白杨纯林,不同样地间土壤全碳与无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2)土壤碳与土壤含水量、容重、pH等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水分的增加、pH和土壤容重的降低与土壤碳的累积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协同效应。本研究能够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的有效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满洲胡婵娟冯德显赵荣钦郭雷黄佳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碳人工混交林
河南农区工业化途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通过对豫东、豫北等河南农业主产区80年代以来工业化进程的调研分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这些地区工业发展的特殊条件,提出了平原农区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冯德显宋金叶
关键词:农区工业化主导产业
河南省改善投资环境对策研究
1993年
本文根据我国典型内陆省份——河南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善河南投资环境、建立一个富有弹性和开放型投资环境的系列对策。旨在为加快河南引进外资、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等提供科学依据。
张震宇冯德显荆海军
关键词:投资环境外资利用
河南省信阳茶叶资源的开发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根据河南省信阳茶叶生产现状 ,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角度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河南省信阳茶叶资源良种开发、技术开发及产品开发的重点内容及方向。
袁国强冯德显张淼王玉忠丁振韬
关键词:茶叶资源良种开发
新时期大都市周边地区城市定位研究——以苏州与上海关系为例被引量:57
2001年
以大都市圈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础 ,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 ,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背景下 ,大都市上海周边的大城市苏州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特色定位以及实现定位的途径。
刘荣增崔功豪冯德显
关键词:都市圈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以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重点,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经济效益和地区发展公平角度出发,提出河南省"适度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结合对河南省中心城市协调发展、产业关联发展以及与相邻省份地区合作发展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途径,即建立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整体价值链条。同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思路、空间组织、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为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冯德显汪雪峰
关键词:非均衡协调发展中原城市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