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珍
- 作品数:17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 2021年
- "微时代"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普及背景下产生的,"微时代"对当前的高职学生管理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和"微时代"特征,创新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文章从建设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学生自我管理平台、营造学生自我管理氛围、优化学生自我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方式进行研究。
- 丁玉梅刘亚珍
-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
- 关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被引量:1
- 2007年
- 经济快速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从高职文秘专业来看,建立以素质为中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加强实训环节不失为培养优质文秘人才的有力措施。
- 刘亚珍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块
- 毛泽东诗词的人格美被引量:1
- 2008年
-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群体情结",辐射为群体意识、群体襟怀、群体价值,即关注人民大众、讴歌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为人民大众的事业贡献毕生,凸现出了东方巨人、一代伟人高迈的人格美。
- 刘亚珍
- 关键词:人格
- 池莉小说的美学突围
- 2008年
- 作为新写实作家,池莉的艺术视角一直没有离开女性这个敏感的神经区域。她以"真正艺术家"的勇气,隐身于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之中,通过对女性生活洞烛幽微的描绘、解析甚至撕裂,打破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定位,从观念、文化、角色三个方面突破重围,以零度感情还原出一系列本真、自然的女性,传达出新时代女性的声音,完成了对女性现实困境的一种诗意超越。
- 刘亚珍
- 关键词:男权文化突围颠覆背叛
- 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除中文、文秘专业以外的公共必修课,它是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欣赏、理解与表达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它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对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审美观,使之具有人格的力量。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掌握专业知识。
- 刘亚珍
-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
- 从苏轼诗词里的菜园描写看其躬耕思想
- 2022年
-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天空里一颗耀眼的明星,作为一个著名的美食家,其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菜园与蔬菜的诗词,这些诗词是苏轼不同时期日常生活的艺术纪录,这些诗词描写细腻、内容多样,有的表现思念家乡之情感,有的是借蔬菜之名,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别样的感慨与寄托。学术界较为关注苏轼农村词,其实这些农村词涉及不少蔬菜元素。到现在为止,很少有人关注苏轼的蔬菜诗词,渗透在蔬菜诗词里要自力更生不要白吃饭等一系列躬耕思想,亦是苏轼诗歌研究中少有人关注的话题,如果能够有更多人关注美食家笔下的蔬菜与菜园,苏轼研究领域一定会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 杨景春刘亚珍
- 关键词:诗词菜园躬耕
- 论高职学生自我完善与区位目标达成
- 2013年
- 从自我完善区位目标达成的概念入手,阐释了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措施,提出了高职学生自我完善区位目标达成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把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按照自然时间维度,划分成为从低到高、从简到繁、从初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的不同区位,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分解成为各个区位的具体指标,并通过他律和自律结合完成目标达成。
- 周凤山刘亚珍
-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完善
- 跃动的夏娃
- 2007年
- 迟莉把艺术视角到市井生活之中,展示出女性意识逐渐变化的过程:由帮手女性、两极间跃动的过渡型女性到独立女性,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复苏和强化,从而塑造了一系列原汁原味、本真自然的女人,还原她们本来的历史重量,昭示出当代女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及社会底蕴,透露出理想主义的曙光,彰显出女性主义的色彩,表现出对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
- 刘亚珍
-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意识理想主义小说
- 成长的轨迹--《生活秀》的美学意义
- 2008年
- 《生活秀》是一部蕴涵深刻同时又极具商业价值的小说。主人公来双扬艰辛的生活经历,感动过无数的读者。物质危机、精神困惑和生存体验似一条人生曲线记录了主人公成长的轨迹,从中可以透视出其美学意义。
- 刘亚珍
- 关键词:民族精神
- 自强与寄生——从来双扬与福斯塔夫看中西人格差异
- 2013年
-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也会影响文化的变迁。所以荣格说“人格是文化要求其成员所承担的角色”,“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对一个人人格的评价有多种角度,其中之一就是自强与寄生。自强是靠自身努力进取。最终获得成功;寄生则是依附于他人,得过且过,苟且偷生。把当代作家池莉小说《生活秀》中的主人公来双扬和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作以比较,考察二者“自我实现”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中西人格的巨大差异。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刘亚珍周凤山
- 关键词:人格差异福斯塔夫寄生自强中西《亨利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