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33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1篇岩体
  • 10篇危岩
  • 10篇危岩体
  • 6篇挡墙
  • 6篇墙面板
  • 6篇加筋
  • 6篇加筋土
  • 6篇加筋土挡墙
  • 5篇地质
  • 5篇滚石
  • 4篇水电站
  • 4篇稳定性
  • 4篇工程地质
  • 3篇电站
  • 3篇正交
  • 3篇正交试验
  • 3篇直剪
  • 3篇直剪试验
  • 3篇水电
  • 3篇筋材

机构

  • 1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长安大学
  • 4篇中铁二局集团...
  • 2篇重庆大学
  • 2篇石家庄铁路职...
  • 2篇二滩水电开发...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武警交通第一...

作者

  • 18篇刘卫华
  • 12篇黄润秋
  • 6篇裴向军
  • 5篇雷胜友
  • 3篇黄达
  • 2篇董秀军
  • 2篇韩祥森
  • 2篇周江平
  • 1篇胡宇庭
  • 1篇张伟锋
  • 1篇陈辉
  • 1篇穆兰
  • 1篇罗倩
  • 1篇龚满福
  • 1篇冯勇

传媒

  • 5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公路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九届全国青...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溪洛渡水电站某危岩体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溪洛渡水电站某危岩体的两种可能失稳模式(剪切坠落或拉裂倾倒失稳),进而建立了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极限平衡力学模型,而且对危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危岩体抗拉裂倾倒稳定性较差,剪切坠落失稳的稳定性系数较高。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危岩体倾倒失稳时,安全系数为1.5时的锚固力,进而提出了危岩体加固方案:充填凹岩腔+填充裂隙+预应力锚索+锚杆联合加固,数值模拟表明此加固方案效果良好。
黄达黄润秋裴向军刘卫华
关键词:危岩体稳定性数值模拟
三峡地下厂房岩体结构及围岩稳定性控制被引量:1
2011年
长江三峡工程右岸地下厂房共安装6台700MW水轮发电机组,主厂房为直墙曲顶拱型断面,高度大,跨度长,浅埋于白云尖山体坚硬的混合花岗岩体内,其岩体结构特征控制围岩稳定状态。通过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结构面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并结合主厂房开挖变形监测、三维数值模拟及结构面组合效应分析,较详细地探讨了岩体结构对主厂房围岩变形及块体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成果可供三峡地下厂房及类似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设计参考。
胡宇庭黄达刘卫华
关键词:三峡地下厂房岩体结构工程地质岩体力学稳定性
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危岩体通常存在于高陡边坡及陡崖上,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我国每年都造成人员伤亡和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以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工程高边坡危岩体为典型,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滚石试验,对高陡边坡危岩体的分类、变形失稳机理...
刘卫华
关键词:危岩体水电站工程
组合模块式加筋土挡墙墙面板与加筋材料的摩擦系数试验与取值问题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直接剪切方法进行了四种加筋材料与墙面板之间摩擦特性的试验。试验中,加筋材料与墙面板之间的连接分为正面式、反面式、干砌筑、湿砌筑式、即时剪切和养护28天后的剪切,摩擦系数取值可分为荷载峰值时的和残余强度时的,为了安全起见,可取残余强度时的摩擦系数。
崔兰雷胜友刘卫华
关键词:直剪试验
组合模块式加筋土挡墙墙面板与筋带的摩擦性质研究
本文对新出现的组合模块式加筋土挡墙的墙面板模块和筋带之间的摩擦性质进行了足尺室内试验,讨论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以及影响两者之间摩擦性质的因素,比较了不同试验组合时筋带摩擦性能的优劣。利用突变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和...
刘卫华
关键词:加筋土挡墙墙面板筋带
文献传递
组合模块式加筋土挡墙墙面板与加筋材料的摩擦系数试验与取值问题
2010年
采用直接剪切方法进行了四种加筋材料与墙面板之间摩擦特性的试验。试验中,加筋材料与墙面板之间的连接分为正面式、反面式、干砌筑、湿砌筑式、即时剪切和养护28天后的剪切,摩擦系数取值可分为荷载峰值时的和残余强度时的,为了安全起见,可取残余强度时的摩擦系数。
崔兰雷胜友刘卫华
关键词:直剪试验
危岩体调查及稳定性工程地质分类方法探讨被引量:14
2007年
危岩体是指陡峭边坡上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在重力、风化营力、地应力、地震、水体等作用下与母岩逐渐分离,稳定性较差的岩体。其对工程建设的潜在威胁严重。野外调查是危岩体研究中的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在总结对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危岩体的野外调查、险情排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危岩体调查应该按资料收集、了解调查区所影响的建构筑物的特征、调查区全貌观察(确定调查的路线)、初步调查以及补充调查和现场复核等步骤进行。介绍了危岩体的边界、成因、稳定性、几何尺寸、失稳方式、运动轨迹及对建构筑物可能造成的危害等的确定方法。还介绍了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危岩体调查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根据地质特征对危岩体进行稳定性分类的方法。这些成果有助于预防边坡地质灾害和边坡防护对策的制定。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董秀军韩祥森
关键词:危岩体三维激光扫描
树木对滚石拦挡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树木对滚石有显著的拦挡效应。在对滚石与树木碰撞概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树木对滚石拦挡效应试验,对滚石与树木碰撞的概率、滚石与树木碰撞后运动距离和碰撞前后速度及动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到滚石与单排树木碰撞的概率、与多排树木碰撞的概率、与树木至少发生k次碰撞概率和至少与树木碰撞k次所需树木排数的计算分析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分析滚石与树木碰撞后运动距离的变化,得到滚石与树木碰撞后和未碰撞相比,在平台运动距离降低80%~100%的占试验总数的44.86%,而超过20%的比例达到85.11%;提出滚石与树木每碰撞一次,碰撞后的速度为碰撞前的55%,动能为30%。在此基础上,得到树木作为危岩体被动防治措施时,所需树木排数的计算方法。所得成果可为将树木作为危岩体防治措施时确定树木排数提供依据,对坡面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实际意义。
黄润秋刘卫华龚满福周江平
关键词:岩石力学危岩体
滚石在平台上的运动特征分析被引量:44
2008年
平台对危岩体失稳后运动有很好的减速拦阻作用,是危岩体防治的有效措施。采用运动学和力学的方法推导了滚石与平台碰撞过程的速度计算公式;探讨了滚石在平台上运动的水平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滚石试验,分析了滚石形状对滚动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石与平台碰撞后的速度可由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和碰撞前滚石的运动速度确定;滚石在平台上运动的水平距离由第一次碰撞前在平台上飞跃的水平距离、两次碰撞之间水平距离和碰撞结束后滚动的距离3部分组成,其值可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是计算滚石在平台运动水平位移的重要参数;滚石与表面为块碎石的平台的滚动摩擦系数的值在0.19~1.05之间,按长条形、方形、球形和薄片状的顺序逐渐减小,滚石形状与表面为块碎石的平台之间滚动摩擦系数呈良好的直线关系。所得成果为将平台作为危岩体防治对策时确定平台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对危岩体与落石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黄润秋刘卫华
关键词:危岩体滚石
滚石运动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99
2007年
选择坡面长度为176.4 m,坡度为39°~60°,局部坡度约为90°的边坡作为试验场地,对质量为9.5-92.5 kg,形状为长条状、薄片状和方形等的岩块进行256次滚石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坡面特征对滚石停留位置的影响,坡面对滚石运动时间(到达坡底动能)和对不同形状滚石的运动特征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理论,采用滚石在坡面上运动的平均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岩块在边坡上运动的3个重要因素——滚石的质量、滚石形状和坡面状况(包括坡度以及与坡度相关的坡表覆盖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因素中,坡度及坡面状况是主要因子,其次是滚石的形状,再次是滚石质量。当滚石质量15≤m〈27 kg,其形状为薄片状,坡度平均为59.6°,基岩基本裸露,滚石运动的平均加速度最大;当滚石质量9.5≤m〈15 kg,其形状为长条状,坡度为39°,坡面有碎石浮土时,平均加速度最小。所得成果为危岩体防治时冲击能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提出危岩体整体防治的新的可行方法,对坡面地质灾害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黄润秋刘卫华周江平裴向军
关键词:危岩体正交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