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为 作品数:62 被引量:33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4mg静脉滴注,1次/25—35d,30min滴完,连续应用3次。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次日留取患者清晨尿液及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尿γ-GT、LAP和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10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8例,女52例,年龄25—82岁,平均(604-11)岁。第1次应用唑来膦酸前、后尿γ-GT、LAP和Scr分别为(7±5)、(84-5)U/L,(3324-110)、(375±113)nmol·s-1·L-1和(52±12)、(54±12)mol/L;第2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0±4)、(12±5)U/L,(407±104)、(460±126)nmol·S-1·L-1和(51±13)、(53±13)μmol/L;第3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6±8)、(19±9)U/L,(549±159)、(662±199)nmol·S-1·L-1和(52±15)、(53±14)umol/L,3次用药前、后比较尿γ-GT、LA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次用药后尿γ-GT、LA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患者尿γ-GT、LAP水平变化早于Scr;尿γ-GT、LAP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刘大为 刘星 张娇蕊 郭占文 谢晓冬 李佳 英媛媛 郑振东 张丽辉 季发和关键词:唑来膦酸 Γ-谷氨酰转移酶 急性肾损害 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质量与血清胰岛素关系研究 1997年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质量与血清胰岛素的关系,测定了2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胰岛素水平和左心室质量,并与2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比较。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糖耐量试验(OGTT)后30、60、120和180min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中青年组,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I)分别是159.3±22.5与133.84±24.9g/m^2(P〈0.01)。LVI与OGTT后30、120和180min血清胰岛索呈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病人高胰岛素血症协同收缩压升高促进左室质量增加。 胡小玲 蒲英英 高京红 何绍贵 刘大为 刘小文 许凤芝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 血清胰岛素 左心室 病人 OGTT 非小细胞肺癌146例诊断来源分析 2006年 目的进一步规范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为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年2月至2005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总体有完整病理诊断的123例,占84·2%。其中经手术获得病理诊断的42例,占28·8%;未手术的104例中,经痰细胞学检查、淋巴结针吸活检、胸腔积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获得诊断的分别为31例(21·2%)、18例(12·3%)、15例(10·3%)和11例(7·5%)。经临床诊断(无明确病理诊断,依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的23例,占15·7%。结论在治疗前对非小细胞肺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会使治疗更准确无误,对判定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更有帮助。 谢晓冬 刘艳梅 郑振东 刘大为 刘永叶 张冠中 屈淑贤 朴瑛 单学健 邢春景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诊断 右肺中心型肺癌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循证医学病例分析 被引量:2 2003年 谢晓冬 刘永叶 刘大为 郑振东 单学健关键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循证医学 病例分析 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方式控制癌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给药与直肠给药两种给药方式控制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方法将72例晚期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分为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给药组和直肠给药组,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经2周治疗后,口服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4.4%,直肠给药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止痛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也相似,而且由直肠给药而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低于口服给药。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疗效相同,未增加不良反应,且较少发生消化道症状,可显著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郑振东 谢晓冬 刘大为 刘永叶 单学健关键词:硫酸吗啡控释片 口服给药 直肠给药 给药方式 癌痛 直肠癌静滴奥沙利铂过程中猝死1例报告 被引量:7 2010年 奥沙利铂是二胺环乙烷的铂类化合物,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开发的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及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本院2007年出现1例直肠癌静滴奥沙利铂过程中猝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刘大为 刘星 屈淑贤 谢晓冬 张冠中 李佳 刘永叶 郑振东关键词:奥沙利铂 化疗 变态反应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中、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68例中、重度疼痛患者给予奥施康定镇痛治疗,初始剂量5mg/12h,正在用吗啡类镇痛药者,按照吗啡1/2剂量换算,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直至患者无痛或基本无痛,每位患者至少治疗15d以上,同时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奥施康定的最终滴定剂量为:≤30mg/d的30例(44.1%),31-60mg/d的16例(23.5%),61-120mg/d的18例(26.5%),≥120mg/d的4例(5.9%)。总疼痛缓解率为95.6%,其中完全缓解27例(39.7%),明显缓解33例(48.5%),中度缓解5例(7.4%)。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冠中 谢晓冬 刘大为关键词:癌症 疼痛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单药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每周方案与每三周方案的疗效及毒性比较 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分析单药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cancer,NSCI.C)每3周方案与每周方案疗效与毒性的关系,对72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其中40例(治疗组)接受每周方案,30~35mg/m^3,持续静脉滴入3h,d1、d8、d15休2周,为1个周期;32例(对照组)接受每3周方案,70mg/m^2,持续静脉滴入3h,每3周1次,为1个周期。结果治疗组CR、PR、SD、PD率、总有效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2.5%(1/40)、37.5%(15/40)、32.5%(13/40)、27.5%(11/40)、40.0%(16/40)和47.5%(19/40),对照组分别为3.1%(1/32)、34.4%(11/32)、37.5%(12/32)、25.0%(8/32)、37.5%(12/32)和43.8%(14/32)。两者之间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0;P=0.6500;治疗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分别为3(7.5%)、6(15.0%)和7例(17.5%),而对照组分别为13(40.6%)、15(46.9%)和20例(6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多西他赛单药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与每3周方案大致相同,但不良反应轻微,更易被耐受。 谢晓冬 郑振东 屈淑贤 刘大为 刘永叶 张冠中 朴瑛 刘艳梅 单学健关键词:抗肿瘤药 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防治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对照研究 2003年 为观察雷莫司琼注射剂防治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并与昂丹司琼比较,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院85例病人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A组43例)和昂丹司琼组(B组42例),分别观察化疗后3天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在化疗后0~6h、6~12h、24~48h、48~72hA组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与B组相比较略有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2~24hA组胃肠道反应控制率(41.9%、32.6%、53.5%)和有效率(76.7%、75.1%、83.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1.0%、26.2%、42.9%和40.5%、42.9%、54.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雷莫司琼不良反应较轻,与昂丹司琼无明显差异。结论:雷莫司琼能有效地防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疗效与昂丹司琼相似,不良反应轻。 谢晓冬 郑振东 刘大为 刘永叶 单学健关键词:盐酸雷莫司琼 昂丹司琼 化疗药物 胃肠道反应 恶性肿瘤骨转移和双磷酸盐治疗 本文首先分析了骨转移癌的病理生理机制;其次介绍了多种骨转移癌的诊断方法;最后详细阐述了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癌的过程。 谢晓冬 屈淑贤 郑振东 刘大为关键词:肿瘤骨转移 病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