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子敏

作品数:44 被引量:160H指数:9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古朝鲜
  • 5篇战国
  • 5篇史料
  • 3篇战国时期
  • 3篇史记
  • 3篇历史研究
  • 3篇明太祖
  • 3篇考辨
  • 3篇记事
  • 3篇国史
  • 2篇战国秦汉
  • 2篇中朝关系
  • 2篇三国史
  • 2篇三国志
  • 2篇三韩
  • 2篇迁都
  • 2篇秦汉
  • 2篇族源
  • 2篇辽代
  • 2篇金富轼

机构

  • 44篇延边大学

作者

  • 44篇刘子敏
  • 3篇姜龙范
  • 2篇金荣国
  • 1篇姜孟山
  • 1篇王世英
  • 1篇苗威
  • 1篇房国凤
  • 1篇王臻

传媒

  • 9篇延边大学学报...
  • 6篇北方文物
  • 6篇东疆学刊
  • 6篇东北史地
  • 5篇博物馆研究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史学集刊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中外关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句丽新大王伯固考被引量:4
1995年
关于伯国的记载,我国的《三国志》和朝鲜的《三国史记》皆有不实之处。伯固应是高句丽第六代王宫之孙、第七代王遂成之子;他在位的时间应是汉顺帝年间至汉献帝执政的头两年;他死后由其长子男武(故国川王)继承了王位,而男武与伊夷模(山上王延优的别名)并非同一个人。
刘子敏
关键词:《三国史记》《后汉书》
“新城”即“平壤”质疑——兼说“黄城”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对近来在学界出现的"新城"即"平壤",二者皆在"良民古城"以及"平壤东黄城"应是鸭绿江上游右岸之"桦皮甸子古城"的"新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论者"在考古学和文献学两个方面都缺乏充分的根据。"新说"认为良民古城作为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城存在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但却拿不出任何物证(如瓦当)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刘子敏
关键词:良民
“高句丽县”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本文通过对某些历史事实的考证,指出了《汉书》、《后汉书》相关记载的错误,阐明了第一玄菟郡同第二玄菟郡设置的不同时间及不同地理位置,认为高句丽县是设于汉昭帝之时而不是武帝之时,随之考察了高句丽县的辖境,并阐述了设置高句丽县的重要作用、意义及其变迁情况。
刘子敏
高句丽族源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高句丽的族源是多元的 ,其最早的源头应是青铜时代的高夷 ,而高夷既不是秽 ,也不是貊。作为以秽人为主源的夫余人以及青铜时代延续下来的貊人残部 (小水貊、“貊国”遗裔、梁貊 )也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族源 ,但最早演变为高句丽族的应是分布于今富尔江流域的古高夷人。至于汉族 ,自高句丽开始形成时就是其来源之一 ,在高句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汉人融入到了高句丽族之中 ,从而汉族成为高句丽的最大族源。此外 ,融入高句丽的还有沃沮、肃慎 (挹娄 )、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值得强调的是 ,高句丽族的形成同古朝鲜并无多少联系 ;无论是箕氏朝鲜还是卫氏朝鲜 ,在地域上同高夷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五部皆不相重合 ,古朝鲜的先人良夷在青铜时代同高夷和貊人存在的空间皆无相同之处 ,而当高句丽族形成之时 ,卫氏朝鲜已为汉武帝所灭 ,古朝鲜族大都融入汉族之中。
刘子敏
朱蒙之死新探——兼说高句丽迁都“国内”被引量:21
2002年
本文通过对史籍“王莽朝记事”的辨析,认定中国史书关于高句丽国王“驺”的记载实即朱蒙,从而证明《三国史记》关于朱蒙之死时间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朱蒙应死于王莽在位之时,在此之前,琉璃王仅是“摄政”而已。至于迁都问题,学界亦多有误解。琉璃王是将首都迁到了霸王朝山城,而后由大武神王将首都从霸王朝山城迁到了国内城(今集安市)。
刘子敏
古代高句丽同中原王朝的关系被引量:3
1996年
高句丽族的先人“高夷”自西周时就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今浑江流域),战国时期曾纳入燕辽东郡的辖区;秦汉时沿袭战国旧制,至元凤六年时,汉昭帝才将高句丽居地从辽东郡中划出,并在此重置玄菟郡——史称第二玄菟郡。
刘子敏
关键词:中原王朝古朝鲜战国时期浑江流域
苍海郡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苍海郡是汉武帝在东北亚设置的一个边郡,两年乃罢。该郡的辖区应包括东濊、沃沮(东沃沮和北沃沮)所在领域,即今我国延边地区、牡丹江地区东部、朝鲜江原道和威镜道以及俄国滨海地区。武帝设置此郡,一是为了打通汉朝同东北亚地区的通道.开辟东方丝绸之路;二是为削弱卫氏朝鲜在东北亚的影响.减弱来自朝鲜半岛的压力;三是为了隔断匈奴同卫氏朝鲜的联系,以防匈奴同卫氏朝鲜结为联盟。该郡之设置,使我国图们江流域首次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辖区,进一步开拓了通往朝鲜半岛的商路,促进了东北亚地区一些古族古国的发展。
刘子敏房国凤
关键词:汉武帝
关于古“辰国”与“三韩”的探讨被引量:11
2003年
本文针对古“辰国”与“三韩”在朝鲜半岛南部存续的时间、性质问题,从辰国之名及其地入手,梳理有关文献,指出:辰国只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原始地名,而非国家实体,而“三韩”正是在“辰国”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部落联盟。
刘子敏
关键词:部落联盟
高句丽曾占有过“辽西”吗?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针对耿铁华教授在《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1]一文中主张的高句丽曾"占有辽西"之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仅凭一件"金铜佛造像"就断定高句丽曾管辖过今义县一带,过于轻率,因为文物是可以携带的,不能因为文物流落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制造处。在义县发现的金铜佛像所云之高句丽"甘山寺",肯定不在义县。从今义县的历史沿革来看,在十六国时期该地一直先后被后燕和北燕控制着,乃是侨置的乐浪、带方二郡之地,后来则是北魏营州管辖之地,北魏在该地曾设永乐县、广兴县。
刘子敏
关键词:金铜佛像
辽代女真长白山部居地辨被引量:2
1998年
辽代女真长白山部居地辨刘子敏,金星月辽代是我国女真族早期形成时期。学界公认这一民族起源于我国古代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黑水,并在其发展中吸收了包括渤海族在内的其它人,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于东北亚民族之林的著名民族。长白山女真是辽代诸女真中的一个独立群体,但其...
刘子敏金星月
关键词:女真族辽代《金史》沿海平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