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愉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少数民族体质分型初探被引量:6
- 2005年
- 选取中国28个少数民族人群的13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可分为南方人群组与北方人群组.甘肃、青海少数民族体质与南方人群较为接近.3个蒙古族人群体质较为接近,东乡族与保安族体质接近,撒拉族与土族体质接近.(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南方人群体质差异主要在体部高度.在南、北人群之外,还存在一个过渡类型,即生活在甘、青的少数民族,他们身材居中,面部较高,头较长,五官宽度较窄.
- 郑明霞郑连斌刘宗愉栗淑媛
-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Cu^(2+)对大蒜生长的影响及大蒜根、叶及蒜瓣对Cu^(2+)的累积(英文)被引量:15
- 2001年
- 研究不同浓度 (1 0 - 6~ 1 0 - 4mol/L )硫酸铜 (Cu SO4 · 5H2 O)溶液对大蒜 (Alliumsativum L.)根、叶和蒜瓣生长的影响及其这些器官对 Cu2 +的积累能力。研究结果指出 :在1 0 - 5~ 1 0 - 4mol/L Cu的处理下 ,Cu严重影响大蒜根和叶生长 ;大蒜具有较强吸收和积累Cu2 +的能力 ,随着 Cu2 +处理浓度的增加 ,大蒜根中的 Cu2 +含量递增 ;大蒜经 1 0 - 4mol/L Cu处理 ,根部积累了大量的 Cu,其含量是对照的 52倍 ,在 1 0 - 5和 1 0 - 6mol/L Cu处理中 ,根中Cu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 1 3倍和 1 .4倍 ;Cu主要积累在根中 (1 0 - 5~ 1 0 - 4mol/L Cu处理 ) ,只有少量的转移到叶子和蒜瓣中。
- 王威刘宗愉蒋悟生刘东华侯文强
- 关键词:大蒜CU^2+铜离子
- 普及遗传病知识 提高人口素质──浅谈师范院校开设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必要性被引量:3
- 2000年
- 介绍了几年来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通过为我校生物学系本科开设《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整个教学实践活动 ,阐明了向师范院校学生普及医学遗传学原理和传授遗传病知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它不仅有益于提高我国全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 ,而且对中学生物教学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 刘宗愉
-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遗传病人口素质
- 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回顾
- 1999年
- 细胞生物学是师范院校生物学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在生命科学中所占位置十分重要。我院生物学系从1981年开设本门课程至今。本文尽可能全面地回顾了笔者在该课程任教的过程中在理论知识讲授和实验课教学开展两大方面的诸多具体的工作实践,并提出对今后工作的展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回顾达到更好地与各地兄弟院校交流和不断地改进与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之目的。
- 刘宗愉
-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 插图在人体组织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0年
- 刘宗愉
- 关键词:教学插图
- 内蒙古蒙古族、汉族青年人眼部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丰富我国人群眼部特征资料。方法:调查了582例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汉族青年内眦褶、上眼睑皱褶、眼裂倾斜度,对调查的资料进行了性别间、民族间、地区间(内蒙古东部区与西部区)比较。结果:(1)蒙古族与汉族内眦褶、上眼睑皱褶、眼外角高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2)蒙古族、汉族内眦褶、上眼睑皱褶出现率无性别间差异,眼外角高出现率则均为女性高于男性。(3)汉族东部区女性上眼睑皱褶出现率明显低于西部区女性。(4)蒙古族、汉族眼外角高出现率低于傣族、布朗族、基诺族。结论:内蒙古蒙古族、汉族青年内眦褶出现率高,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眼裂倾斜度多为眼外角高于眼内角,具有我国北方人群共同的眼部特征。
- 郑明霞刘宗愉
- 关键词:活体观察蒙古族汉族
- 人头面部与体部测量项目间的相关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对18项体部测量项目与16项头面部测量项目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体部宽度项目与头面部宽度项目之间相关较密切;(2)体部高度项目与头面部高度项目之间相关较为密切;(3)面宽、头水平围与体部项目多呈相关;(4)体重与多数头面部项目相关;(5)男性比女性的两类项目相关更频繁.
- 刘宗愉郑琪曹东宁
- 正常汉族青年人手部皮肤纹理调查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通过对154例正常汉族青年手部皮肤纹理调查分析,进一步研究人类手部皮纹分布特点。方法:按照《医学遗传学纲要》一书中规定的标准,观察了各手指纹型、总嵴纹计数、左、右手嵴纹计数、三叉点t位置和掌褶纹形态。对4种主要指纹纹型与国内外有关报道做了相应比较。结果:手指皮肤纹型分布,正箕48.18%,斗形纹47.40%(螺形纹21.4%,环形纹10.58%,囊形纹7.21%,绞形纹5.19%,偏形纹2.92%),反箕2.47%,弓形纹1.95%。总腔纹计数(x±s)为138.36±38.30。左、右手嵴纹计数分别为68.45±18.73和69.93±20.85。三叉点t位置16.37%±5.70%。结论:(1)与欧美人相比,我国汉族青年斗形纹明显为高,而正箕、反箕、弓形纹明显为低。(2)弓形纹、反箕在食指中最多见,正箕在小指中最多见,并形纹在无名指中最多见。(3)本研究结果为人类手部皮纹学的深入探索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 刘宗愉
- 关键词:指纹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