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巽俊

作品数:214 被引量:1,034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72篇交通运输工程
  • 67篇机械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7篇柴油机
  • 126篇柴油
  • 58篇发动机
  • 57篇车用
  • 39篇排气
  • 31篇汽车
  • 31篇燃烧
  • 29篇直喷
  • 29篇车用柴油
  • 29篇车用柴油机
  • 23篇排气微粒
  • 20篇直喷式
  • 20篇直喷式柴油机
  • 20篇微粒
  • 19篇增压
  • 18篇燃料
  • 16篇汽油
  • 16篇柴油机排气
  • 14篇压燃
  • 14篇柴油机排气微...

机构

  • 181篇吉林大学
  • 33篇吉林工业大学
  • 32篇中国第一汽车...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解放军汽车管...
  • 5篇同济大学
  • 4篇北海道大学
  • 4篇长春工业大学
  • 4篇吉林建筑工程...
  • 3篇重庆汽车研究...
  • 3篇车辆排放与节...
  • 2篇东北电力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汽车工程...
  • 2篇佳木斯工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214篇刘巽俊
  • 58篇刘忠长
  • 28篇李骏
  • 26篇方显忠
  • 26篇肖宗成
  • 25篇邓宝清
  • 24篇许允
  • 22篇韩永强
  • 20篇郭英男
  • 19篇宫长明
  • 18篇李理光
  • 14篇孙万臣
  • 13篇李国良
  • 12篇阎淑芳
  • 11篇王惠萍
  • 11篇金文华
  • 10篇张纪鹏
  • 10篇常国峰
  • 10篇王振锁
  • 9篇林学东

传媒

  • 53篇内燃机学报
  • 2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1篇汽车工程
  • 19篇农业机械学报
  • 17篇汽车技术
  • 12篇燃烧科学与技...
  • 9篇内燃机工程
  • 6篇吉林工业大学...
  • 5篇2004年内...
  • 2篇暖通空调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小型内燃机与...
  • 2篇车辆与动力技...
  • 2篇吉林建筑工程...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中国汽车工程...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东北电力学院...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 13篇2007
  • 15篇2006
  • 7篇2005
  • 15篇2004
  • 23篇2003
  • 16篇2002
  • 12篇2001
  • 10篇2000
  • 12篇1999
  • 10篇1998
  • 11篇1997
  • 2篇1996
  • 7篇1995
  • 11篇1994
  • 6篇1993
  • 8篇1992
  • 8篇1991
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变缸内涡流降低车用柴油机NOx和微粒排放被引量:3
2001年
用喷气式可变涡流进气系统改变车用柴油机气缸内的涡流水平,研究了涡流对柴油机微粒(PT)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降低低速小负荷工况的涡流水平,在对PT排放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NOx的排放量;低速大负荷工况,适度提高气缸内的涡流水平,在不至于过大提高NOx排放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PT排放量。中速工况涡流水平的变化对PT排放量影响不大,而降低中速小负荷工况气缸内的涡流水平,可以有效降低NOx的排放量。降低高速工况气缸内的涡流水平,可以同时降低PT和NOx的排放量。
张兆合李有东马太民刘忠长许允刘巽俊
关键词:柴油机涡流微粒氮氧化物
测量多缸内燃机单缸充气量的流速-压力波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论述了一种基于稳定紊流运动沿通过截面径向的速度分布规律,对多缸内燃机各缸进气歧管内进气充量和充气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奥地利AVL657内燃机数据采集分析仪和美国TSI公司IFA100热线/热膜恒温流速仪等测试设备测量各缸进气歧管内气体速度波和压力波等参数,通过计算获得了各缸各工况下的进气充量和充气效率。将各缸充气效率的平均值与同时实测的整机充气效率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充气效率值最大相差4%,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得到的实验内燃机充气效率不均匀度最大值为9.1%。用这种方法可以定量研究多缸内燃机各缸进气充量的不均匀性。
程鹏刘忠长郭英男刘金山谭满志宫宝利刘巽俊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内燃机充气量压力波充气效率
提高点燃式甲醇发动机效率的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本文根据甲醇燃料气化潜热大和辛烷值高的特点,在CA1102单缸发动机上着重研究了通过合理的进气预热和提高压缩比来提高点燃式甲醇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稀燃和高压缩比紧密结合是进一步提高甲醇发动机效率和改善性能的有效手段,而合理的进气预热则为全醇发动机采取稀燃和提高压缩比创造了基本条件。
姜立永刘忠长刘金山刘巽俊李宇峰
关键词:发动机甲醇点燃式
乙醇燃料HCCI燃烧特性的变参数研究
2006年
利用美国Lawrence L ivermore国家实验室公布的乙醇燃烧的复杂化学动力学机理和热力学数据,建立了乙醇HCC I燃烧模型。对模型中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刚性问题采用了能够自动调节步长的Gear向后差分法。分析了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压缩比、当量比等因素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对燃用乙醇的HCC I燃烧过程的模拟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常国峰张纪鹏尚海军郭英男刘巽俊
关键词:柴油机均质压燃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低排放的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形状的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针对6110直喷式柴油机进气系统和喷油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几种缩口燃烧室,研究了燃烧室形状对高压喷射直喷式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缩口燃烧室有利于实现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指标的折衷,特别是创造了氮氧化物排放和微粒排放同时降低的条件;大的底台体积和较长唇部的缩口燃烧室有利于延迟喷油,可以更加有利于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的降低;喷油提前角和喷雾锥角决定着燃油在燃烧室内的落点高度,决定着柴油机各项性能指标的好坏,它们需与燃烧室形状优化匹配。
宫长明刘巽俊谭满志李骏李骏
关键词:柴油机燃烧室
柴油机喷射含氢氧液体降低排放的研究
方显忠刘巽俊李国良闫树芳金文华许允隋长有徐超徐哲
1、将一台普通单缸卧式的单一燃料柴油机升级为可燃用多种燃料的压燃式试验机。升级后的压燃式试验机不仅保留了原柴油机的优点,而且能使用多种液体燃料,也可以掺烧各种助燃液体添加剂。除点火燃料箱内必须是柴油外,其主要燃料箱内甚至...
关键词:
关键词:柴油机过氧化氢双喷射系统
镧系钙钛矿型氧化物(LaBO_3)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其净化效果的研究
1996年
本文在气相色谱仪联用微反应器装置上,研究了LaBO_3型催化剂中的B位元素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程序升温脱附实验。另外,还对LaBO_3型载体催化剂进行了活性筛选,并在柴油机台架上与贵金属Pt/Al_2O_3进行了有害气体净化效果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aBO_3氧化物中LaMnO_3对CO、CH_4的催化氧化活性最高,且CO、CH_4活性中心并不一致。LaMnO_3/γ-Al_2O_3浸渍微量助化剂后,能使CO在130℃完全氧化,CH_4的氧化温度在300~500℃范围内,LaMnO_3载体催化剂对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净化率很低,浸渍微量助化剂后,净化率提高一倍以上,特别是LaMnO_3/堇青石蜂窝陶瓷,浸渍后的净化效果同贵金属Pt/Al_2O_3接近。
宋崇林刘巽俊彭美春崔豪星
关键词:催化氧化柴油机催化剂
室内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的数值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根据Fanger热舒适方程,分析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根据通风效率、能量利用效率,分析了室内气流分布.将夏季、冬季的机械通风方式分成4种,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室内气流进行模拟,模拟室内气流的速度、温度、CO2浓度分布,并应用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空气品质、人体热舒适及空调能耗情况,指出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与空气环境、能耗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冷风工况与热风工况的气流分布不同,送冷风的置换通风方式与送热风的上送下回方式能获得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有效的能源利用.
葛凤华刘巽俊刘晔窦燕书
关键词:气流组织计算流体动力学PMV热舒适
车用直喷柴油机微粒排放中SOF的来源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在冷起动、自由加速工况及3种转速50%负荷工况下,采用自行设计的袋式微粒采集系统对柴油机微粒进行采集,并用归一化法作为定量方法对色谱进行了定量分析。试验表明,冷起动、自由加速工况约有25%的有机可溶成分来自润滑油,稳态工况约有40%~60%的有机可溶成分来自润滑油。
刘江唯刘忠长刘巽俊
关键词:车用直喷柴油机微粒排放
环境温度对点燃式甲醇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基于循环控制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电控喷射点燃式甲醇发动机首循环起动着火特性和HC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该发动机起动着火特性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低于16℃时,不采取辅助起动方法,无论首循环喷射多少甲醇燃料,也无法使点燃式甲醇发动机起动。采用电热塞预热进气管和进气道喷射适量LPG均可使甲醇发动机低温下可靠起动,实现理想的'即喷即着'的首循环着火。环境温度显著影响甲醇发动机冷起动时燃料蒸发速度和混合气浓度。环境温度升高,甲醇发动机首循环可靠起动的喷射脉宽减小,起动性能改善。
宫长明王舒刘家郡邓宝清高青刘巽俊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甲醇发动机冷起动环境温度进气预热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