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华

作品数:55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3篇木霉
  • 16篇基因
  • 12篇木霉菌
  • 9篇山新杨
  • 6篇移栽
  • 6篇培养基
  • 5篇杨树
  • 5篇原核表达
  • 5篇植物
  • 5篇生物菌
  • 5篇发酵料
  • 4篇生物防治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4篇土壤
  • 4篇转录
  • 4篇孢子
  • 4篇物防
  • 4篇绿木霉
  • 4篇克隆

机构

  • 55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黑龙江省林业...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55篇刘志华
  • 17篇王玉成
  • 17篇张荣沭
  • 16篇王志英
  • 14篇范海娟
  • 9篇刁桂萍
  • 7篇遇文婧
  • 7篇朱国栋
  • 6篇吕曼曼
  • 6篇窦恺
  • 5篇王慧
  • 5篇黄颖
  • 5篇古丽吉米拉米...
  • 4篇杨兴堂
  • 3篇杨传平
  • 3篇王娜
  • 3篇王金杰
  • 2篇孙婷婷
  • 2篇王娜
  • 2篇王立海

传媒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北方园艺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研究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菌物学报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绿色木霉及其应用
一株绿色木霉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株绿色木霉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一株绿色木霉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NECC3000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
刘志华于泽洋范海娟王玉成
文献传递
白桦BplMYB46转录因子的原核表达和重组蛋白的纯化
2015年
从白桦的转录组中发现一个MYB类转录因子Bpl MYB46,将其与拟南芥的MYB类转录因子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2上,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 GEX-4T-2-Bpl MYB46,然后导入原核表达菌株BL21中,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Bpl MYB46属于R2R3-MYB类转录因子;在IPTG终浓度为0.4 mmol/L,30℃条件下诱导4 h后p GEX-4T-2-Bpl MYB46原核蛋白表达量最高,主要为包涵体形式;利用尿素梯度透析法和电洗脱法纯化蛋白,发现电洗脱法成功获得浓度和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
国会艳刘志华胡萍贾园园张春蕊杨传平王玉成
关键词:白桦蛋白纯化
白桦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被引量:36
2003年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向白桦 (Betula platy phyllaSuk .)基因组中导入抗虫基因 [蜘蛛杀虫肽与苏云金杆菌杀虫毒蛋白基因 (Bt基因 )C肽序列的嵌合基因 ]。转化结果表明 :共培养 2d的脱菌及防止腐烂的效果和转化率均高 ,液体共培养及液体除菌优于固体共培养及固体除菌 ;最佳外植体为大叶片 ;侵染 2个月之后产生抗性愈伤组织 ,转化率达到 2 2 %。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中 ,GUS阳性率为 4 3%。进行杀虫肽和nptⅡ基因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均检测出目的带。转化植株目的基因的PCRSouthern(DNA印记杂交 )杂交呈阳性 ,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詹亚光王玉成王志英杨传平刘志华李彩华
关键词:白桦分子生物学检测抗虫性
棘孢木霉ACCC30536葡聚糖酶Glu41基因克隆及分析
2014年
克隆获得生物防治菌棘孢木霉(T.asperellum)ACCC30536菌株葡聚糖酶基因Glu41的c DNA序列和DNA序列,cDNA和DNA的Gen Bank接受号分别为KJ541741和KJ541742,编码区长度为1134bp,编码378个氨基酸。克隆获得的启动子序列长度1500bp,含有6个逆境响应元件。Blast P相似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Glyco-hydrolase-16家族中棘孢木霉CBS433.97基因同源性最高相似度是60%,Signal P信号肽分析显示N端第25个和第26个氨基酸中间存在一个信号肽剪切位点(AFA||AP)。Pfam蛋白家族分析显示它属于Glyco-hydrolase-16家族的葡聚糖酶基因。将棘孢木霉ACCC30536菌株葡聚糖酶基因Glu41基因对Glyco-hydrolase-16家族中木霉属的CBS433.97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搜索,在基因组上获得4个同源序列。4个同源基因表达中仅有Glu41在杨树根茎叶粉的诱导条件下表达。表明棘孢木霉葡聚糖酶基因Glu41与生物防治相关。
郭瑞婷王志英于泽洋孔伟浩姚翰文张贺刘志华
关键词:葡聚糖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一种小规模木霉菌固态发酵方法
一种小规模木霉菌固态发酵方法,它涉及一种固态发酵方法。它要解决现有小规模发酵木霉菌存在产孢量少,发酵后期出现自溶现象的问题。方法:一、制备PDA斜面培养基并接种木霉菌,培养后制备菌液;二、制备发酵料并灭菌;三、发酵料接菌...
刘志华张荣沭王金杰周畅王玉成
文献传递
向日葵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抗病功能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向日葵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文库的基础上从向日葵耐病品种龙食葵2号中克隆了1个GST的c 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5.45k D,等电点为5.16,命名为Ha GSTU1(Gen Bank登录号为KR071872);Ha GSTU1蛋白属于GST的Tau家族,推测是一种无信号肽的细胞质蛋白,其N端结构域包含结合GSH的G位点,C端结构域包含特异结合底物的H位点;Ha GSTU1与一个橡胶树GST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根、种子和茎,在盘中的表达量最低;干旱、盐、草酸、核盘菌及其代谢物均能诱导向日葵Ha GSTU1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变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导入烟草,提高了转基因烟草叶片对核盘菌的抗性。对抗性株系烟草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测定发现,转基因烟草叶片中GST和GPX酶活性较野生型提高约2倍,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两种酶活性显著升高。初步推断Ha GSTU1具有抗核盘菌的功能。
马立功孟庆林张匀华刘志华王志英
关键词:向日葵基因克隆功能分析
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
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涉及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生根移栽方法使杨树组培苗的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杨树组培苗放入装有液体生根培养基的试管中,使组培苗直立,试管口盖上封瓶膜,生根得生...
刘志华王志英王玉成张荣沭刁桂萍古丽吉米拉米吉提王娜窦恺
文献传递
棘孢木霉对黄花蒿叶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对黄花蒿的增产和促进木霉免疫诱导剂类生物肥料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根施1×105cfu/mL(T1)、1×106 cfu/mL(T2)和1×107cfu/mL(T3)3个水平的棘孢木霉ACCC30536分生孢子对黄花蒿叶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3水平(200mL/株)的木霉菌对黄花蒿的诱导效果最佳;根施木霉孢子量与青蒿叶片净光合速率(Pn)呈正相关,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T3处理黄花蒿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及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均高于CK和其他处理。并且,木霉菌诱导黄花蒿60d后T3组黄花蒿叶的产量较CK提高最大。说明,棘孢木霉ACCC30536能够改善黄花蒿的光合能力,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其叶的产量。
杨兴堂吕曼曼刘志华朱国栋王慧马德志张荣沭
关键词:黄花蒿光合特性光响应叶产量
一株棘孢木霉及其应用
一株棘孢木霉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株棘孢木霉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一株棘孢木霉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NECC2003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
刘志华张荣沭王金杰张慧芳季世达王玉成范海娟
文献传递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Epl1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初探
2018年
【目的】研究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对木本植物山新杨的刺激响应功能,为开发新一代提高植物免疫的新型诱导剂奠定基础。【方法】从棘孢木霉ACCC30153菌株中克隆获得一个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Epl1,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将获得的原核重组蛋白rEpl1与山新杨组培苗进行互作,初步探讨rEpl1蛋白对山新杨生长、生理指标、以及生长和防御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Epl1的cDNA序列全长为417bp,预测蛋白分子量12.6 kDa,属于Cerato-platanin家族;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获得重组蛋白rEpl1;在1μg/mL rEpl1诱导下,山新杨组培苗生长较快、根系旺盛,生物量明显增加,CAT活性在诱导第1 d时为对照的3.51倍,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在诱导初期急剧积累;山新杨生长素基因LAX2/AUX和水杨酸防御基因JAR2的转录水平分别在蛋白诱导2 d和12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873.10和388.02倍。【结论】Epl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Epl1蛋白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提供了理论基础;重组蛋白rEpl1与山新杨组培苗互作实验,初步Epl1蛋白能够刺激木本植物在生理及分子水平上的响应,从而促进生长,提高抗性。
遇文婧宋小双邓勋平晓帆周琦刘志华
关键词:原核表达山新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