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桂春

作品数:61 被引量:751H指数:19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经济管理
  • 14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16篇海洋经济
  • 8篇中国海
  • 8篇中国海洋
  • 8篇可持续发展
  • 7篇海洋资源
  • 4篇韧性
  • 3篇地理
  • 3篇碳排放
  • 3篇旅游
  • 3篇空间结构
  • 3篇海洋产业
  • 2篇行政
  • 2篇液化天然气
  • 2篇人口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物技术
  • 2篇天然气
  • 2篇突变级数

机构

  • 61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军大连舰艇...
  • 1篇日本立命馆大...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1篇刘桂春
  • 24篇刘锴
  • 22篇张耀光
  • 21篇韩增林
  • 10篇狄乾斌
  • 8篇王泽宇
  • 7篇孙才志
  • 4篇彭飞
  • 3篇张春红
  • 3篇许淑婷
  • 3篇杜文霞
  • 2篇王国力
  • 2篇耿雅冬
  • 2篇张洪月
  • 2篇王圣云
  • 2篇杜鹏
  • 2篇徐丛春
  • 2篇高原
  • 2篇胡渊
  • 2篇胡伟

传媒

  • 10篇经济地理
  • 7篇资源开发与市...
  • 5篇地理科学
  • 4篇生产力研究
  • 4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海洋经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城市问题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海岸工程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第二届全国海...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和美国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特征对比--基于海洋GDP中国超过美国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对比中美两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发现,2011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2 849.73×108美元),已超过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2 779.02×108美元)(实际GDP)。重点分析2005~2012年,中国海洋产业超过美国的演进过程,并以两国共同的6个海洋产业部门为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为了体现中美两国海洋经差异的特征与规律性,应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在海洋经济总值(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产业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与特征。
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刘桓刘桂春彭飞王泽宇高源高鹏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产业
中国能源碳排放与GDP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变机制——基于脱钩与自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从总体特征和脱钩关系角度对我国1990—2013年能源碳排放与GDP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GDP之间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1997—1998年我国能源碳排放与GDP处于"绝对脱钩"状态,2003—2004年处于"未脱钩"状态,其他年份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其次,根据自组织理论中的哈肯模型建立能源碳排放与GDP的演化模型,对能源碳排放与GDP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到2020年单位GDP的能源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5.18%;2015—2020年我国能源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3.17%,同时GDP年均增长6.44%,我国能源碳排放与GDP处于"相对脱钩"状态。第三,构建势函数来模拟能源碳排放与GDP系统的演化过程,并分析序参量和控制参数,表明能源碳排放是序参量,它主导着GDP的发展变化和系统的演化过程;控制参数的变化也会引起势函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调整与演化。
胡渊刘桂春胡伟
关键词:GDP脱钩序参量
中国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的时空差异被引量:32
2019年
为明确海洋经济增长及其驱动要素的时空差异,文章借鉴经济增长理论和相关研究,构建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借助集对分析法计算各驱动要素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对2000—2015年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贡献度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①2000—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逐年上升,海洋经济增长变化存在空间差异。②资本要素始终是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减弱,除2006—2009年外,结构要素和创新要素均推动海洋经济增长,但前者在整体影响结构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制度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量保持正负交替演变的态势。③不同驱动要素对各省和各类型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贡献量存在空间差异。创新、结构和制度要素分别对落后增长区、积极增长区和问题增长区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大,资本和资源要素对落后增长区的贡献度最小。
刘桂春史庆斌王泽宇郭可蒙胡伟
关键词:集对分析资本
在海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浅谈人地关系系统中海洋功能的介入被引量:11
2007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认识和干预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人地关系也随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人地关系发展初期,人与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远大于人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地关系发展至今天,“地”的概念已经扩展到陆地和海洋的总体。本文首先阐述海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海洋功能介入到原本主要以陆地为基地的人地关系系统中的机制问题。文章认为,海陆生态系统的进化、系统开放性所决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以及人类需求的拉动都可能解释海洋功能对人地关系系统的介入。
刘桂春韩增林
关键词:人地关系
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被引量:6
2008年
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各方面为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地理学也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表现在地理学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方法支撑等。作为反映人海交互作用力最明显的典型区域,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地理学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在人地关系及其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与差异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本文从地理学视角探讨了地理学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与贡献,并提出未来地理学应该适应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地理综合集成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韩增林狄乾斌刘桂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地理学
海岛地区海洋碳汇量核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被引量:8
2019年
海洋是全球最大的碳汇集聚区。随着气候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碳汇和碳排放的平衡与改善。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基于海洋碳循环过程,测度海岛地区海洋碳汇量与碳排放量,并运用STIRPAT模型与岭回归模型对长海县地区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海县海洋碳汇量走势呈先递增后递减的态势,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富裕程度、能源强度和人均旅游产值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它们每变化1%,碳排放量将分别增加0. 6358%、0. 3356和0. 2894%。该研究在为海岛地区碳汇量核算提供新思路,测度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刘锴卞扬王一尧刘桂春张耀光
关键词:碳排放岭回归
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较突出。而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环境治理模式则是决定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多中心模式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构建该区域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刘桂春张春红
关键词:多中心理论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治理
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时空演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运用重心分析模型计算得到辽宁省2000—2015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地理坐标,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计算两者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分析其耦合态势。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口重心主要位于鞍山市的海城,经济重心主要介于海城和营口的大石桥之间;人口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部,经济重心则位于其东南部,两者的分离意味着辽宁省产出较高GDP的地区未能吸引较多的人口流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都为东北-西南走向,且人口重心移动速度慢于经济重心,原因在于人口移动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滞后性特征显著;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整体上耦合协调程度不高,呈现出减弱—增强—减弱的明显波动态势。
刘桂春张昊刘志晨
关键词:人口重心经济重心
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1
2004年
海洋经济地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地理学分支,作者分析了海洋经济地理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并阐释了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地域范围。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在海岸带管理、海洋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沿海城市经济研究、海洋地缘政治与经济研究、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多学科集成研究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作者提出海洋经济地理学是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将集中在海洋经济地理理论研究、海洋经济地理方法研究、海洋经济地理与其他经济学科的相互渗透研究、海洋经济地理尺度研究、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海洋软科学研究及现有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韩增林张耀光栾维新李悦铮孙才志刘桂春刘锴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特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正>1.中国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国是海洋大国,位於亚洲大陆东部,自然条件优越。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岸线,500平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初步估计,中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可约近300万平方公...
张耀光韩增林孙才志刘桂春狄乾斌刘锴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