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君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高度近视患者79例共153只眼行LASEK手术,按术前球镜度数分为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随访1—6月。结果LASEK术后刺激症状较轻;术后6月角膜haze发生率低,0级嘶眼(62.1%),0.5级47眼(30.7%),1级11眼(7.2%);术后整体视力随时间均有显著提高(P〈0.05),3月后开始趋于稳定(P〉0.05)。术后各时期3组视力:高度近视组均〉中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P〈0.05)。结论LASEK拓宽了近视激光手术的适应症,对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患者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 朱映芳曾祥嵩郭世宏刘玉君樊闻华胡春香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近视
- 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对比观察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73例82眼随机分为A组(37例42眼)和B组(36例40眼),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mo,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8%(Ⅰ度),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5.0%(Ⅰ度+Ⅱ度),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结束时共38眼(90.5%)为功能性滤过泡,B组共28眼(70.0%)为功能性滤过泡,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眼压获完全控制者共37眼(88.1%),显著高于B组(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平均眼压为15.2±2.3mmHg,显著低于B组(18.5±2.5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 樊闻华刘玉君
-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 两种LASIK角膜刀在低中度近视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90刀头超薄角膜瓣和110刀头常规角膜瓣在低中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诸多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超薄瓣LASIK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患者知情原则及患者自愿选择分为两组:组1(使用常规Moria110μm刀头组)81例159眼;组2(使用Moria90μm一次性刀头组)73例145眼。术中测量实际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组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术后反应、并发症,检测两组角膜厚度、角膜瓣厚度、剩余角膜基质厚度及术后预测视力、眼压等指标。结果:组1实际角膜瓣厚度为134.0±2.5μm,组2为93.5±5.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术后反应和术后预期视力及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超薄瓣组并发症更少,保留的角膜基质床更厚(P<0.05)。结论:90超薄角膜瓣LASIK与110常规角膜瓣LASIK相比,能取得同样良好的矫治效果,而超薄角膜瓣LASIK可矫治的屈光度更大,保留的角膜基质床更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更宽的适应范围,将成为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首选术式。
- 朱映芳刘玉君
- 关键词: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近视
- 准分子激光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治疗角膜上皮糜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9例11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ecurrent corneal erosiou)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5~7d,随访3mo^3a。结果:9例11眼中8例10眼一次性痊愈,1例1眼再次PTK治疗痊愈。结论:PTK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简便有效的方法。
- 郭世宏朱映芳刘玉君
- 关键词:PTK准分子激光
- 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体会
- 2010年
-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和手术量的没计。方法观察3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5 d、6月、12月的术后眼位。结果术后5 d正位率87.5%,轻度欠矫3.12%,轻度过矫9.37%,无明显欠矫及过矫。术后6月正位率78.12%,较度欠矫12.5%,轻度过矫6.25%,明显欠矫3.12%,无明显过矫。术后12月,正位率71.87%,轻度欠矫18.75%,轻度过矫患者全部转为正位眼,明显欠矫9.37%,无明显过矫。结论年龄过小(低于4岁)及术后欠矫的患者容易出现回退,术后适度过矫的患者远期正位率高,合理的手术时机,详细的术前检查及精心的手术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刘玉君朱映芳郭世宏陈明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眼科学教学中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眼科学临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两个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班由同一组教师教授,A班为先上完理论课再见习,B班为理论与见习穿插进行,比较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对眼科学教学的评价和考试的成绩。结果B班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对眼科学教学的评价和考试的成绩都要优于A班。结论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穿插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师能更好地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较好地运采用PBL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郭世宏朱映芳刘玉君雷世奇樊闻华
- 关键词:眼科学临床教学教学模式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93例93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气液交换,眼内填充C3F8。术后观察术眼视力及OCT了解黄斑裂孔变化。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93例中裂孔完全愈合89例(96%),4例裂孔未闭,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裂孔得到解剖愈合,视力提高。
- 刘玉君郭小健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
-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2009年
- 【目的】探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根据病情相应选择眼内光凝及眼内填充物,部分联合巩膜外冷凝+巩膜环扎术。【结果】随访1~12m,视力提高815眼占(78.4%),视力不变190眼(占18.3%),视力下降33眼(占3.17%)。【结论】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发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疗效肯定。
- 刘玉君郭小健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病
- 不同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巩膜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巩膜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原因及治疗愈后。方法:回顾性研究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77例857眼,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4组,分析各组术后巩膜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可能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共有39眼出现不同程度巩膜并发症,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组术后出现刺激症状及巩膜并发症者明显高于其他组,其次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P<0.01),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后34眼予以羟丙甲基纤维素眼液、贝复舒眼液等点眼1~2wk后巩膜创面逐渐愈合。5眼巩膜坏死者予以局部清创后新鲜羊膜遮盖缝合后逐渐愈合。结论:巩膜并发症的术前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术前慎重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规范用药可有效减少胬肉术后巩膜并发症的发生。
- 朱映芳刘玉君
-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巩膜丝裂霉素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只眼的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随访6~24月。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早期(1~5d)Ⅱ度浅前房发生率7.5%,3~5d后前房逐渐恢复。出院时40只眼眼压为6~14mmHg,平均(9±2)mmHg;术后6月,40只眼平均眼压(13±2)mmHg,36只眼压处于12~17mmHg之间。随访1年,功能性滤过泡占95%(38/4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 刘玉君郭世宏朱映芳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难治性青光眼丝裂霉素C可调节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