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裕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症
  • 1篇早期干预
  • 1篇脂代谢
  • 1篇脂联素
  • 1篇脂联素受体
  • 1篇受体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糖脂
  • 1篇糖脂代谢
  • 1篇内脂
  • 1篇综合征
  • 1篇吡格列酮
  • 1篇流行现况调查
  • 1篇格列酮
  • 1篇骨钙

机构

  • 4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刘裕
  • 4篇黄贵心
  • 3篇黄晓君
  • 3篇黄家庆
  • 1篇周和超
  • 1篇彭林平
  • 1篇陈育
  • 1篇高瑞
  • 1篇曾玉琴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湛江地区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现况调查和早期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自2007年11月~2009年1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74岁本地常住居民及农民共2556例(男性1376例;女性1180例。采用IDF标准。结果(1)20~74岁人群MS发病率为12.68%,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2)人群中嗜海鲜、缺乏运动、糖尿病高危因素(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及IR等)增加MS的发病风险,以肥胖预测最强(OR=6.31,95%CI 2.89~8.52,P<0.001)。(3)干预组早期干预一年后其患病率下降16.05%,而对照组下降9.88%,P值<0.05。结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干预是预防MS及相关疾病发生的有效的措施。
黄贵心黄家庆黄晓君高瑞刘裕彭林平
关键词:代谢综合症早期干预
骨钙素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2010年
骨钙素(boneγ-caboxyglutamic acid-containing protein,BGP)是由非增殖期成骨细胞特异合成与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BGP的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过去研究认为胰岛素减少等原因使骨骼肌中的成骨细胞合成能力减弱,分泌BGP减少,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BGP是骨质疏松的生理指标。但目前研究认为BGP能够负反馈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机体缺乏BGP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较少和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β细胞量和leptin表达降低,可能加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BGP的负反馈途径及其作用于其他内分泌器官的的受体也在进一步研究中。
刘裕黄贵心
关键词:骨钙素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和肝脏脂联素受体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中的脂联素(APN)受体mR-NA表达水平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饲料喂养组(NC组)和高脂饲料喂养组(DM组),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至第12周末,取血检测APN及糖脂相关指标。第13周末DM组按25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造模,NC组注射相应无菌柠檬酸钠溶液,1周后行OGTT筛选成模大鼠;第25周末处死所有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APN,RT-PCR法检测骨骼肌AdipoR1 mRNA和肝脏AdipoR2 mRNA。结果第12周和25周末DM组TG、FINS和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同周数NC组(P<0.05),APN、HDL-C和ISI水平均低于相同周数NC组(P<0.05);第25周末DM组FPG和T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骨骼肌AdipoR1 mRNA及肝脏组织AdipoR2 mRNA水平均低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ipoR1 mRNA和AdipoR2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各自与ISI、APN、HDL-C呈正相关,与FPG、FINS、TC、TG、LDL-C呈负相关。结论成功建立符合人类临床发病特点的T2DM动物模型,T2DM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伴有APN和AdipoR下降,后者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黄贵心曾玉琴黄家庆黄晓君刘裕
关键词:受体脂联素代谢SPRAGUE-DAWLEY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β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黄贵心陈育黄家庆黄晓君周和超刘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