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钰君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肠癌
  • 3篇心动图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充血性
  • 3篇慢性充血性心...
  • 3篇病理
  • 3篇超声心动图
  • 3篇充血性
  • 3篇充血性心力衰...
  • 2篇糖原合成酶激...
  • 2篇临床病理意义
  • 2篇激酶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刘钰君
  • 4篇侯剑辉
  • 4篇叶博然
  • 3篇陈晞明
  • 3篇陈盛强
  • 2篇黄庆晖
  • 1篇黄文晖
  • 1篇黄兆琦
  • 1篇李家豪
  • 1篇李海刚
  • 1篇陈木兰
  • 1篇李春苑
  • 1篇刘宇平
  • 1篇李云和

传媒

  • 2篇现代医院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内科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及海马组织GSK-3β表达的变化
2013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及海马区GSK-3β的变化。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1、2、4、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心肌重量指数[心重/体重(HW/BW)、左室重/体重(LVW/B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海马区GSK-3β和p-GSK-3β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LVEDd、IVSd、LVPWd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呈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模型组心肌重量指数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心肌和海马组织p-GSK-3β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大脑海马区p-GSK-3β表达量明显增高,GSK-3β活性明显下降。
黄庆晖侯剑辉刘钰君叶博然陈盛强陈晞明
关键词:脑缺血预处理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方法沿胸骨柄,腹正中切开后分离腹主动脉和左肾动脉,在左肾动脉上方1.0~1.5 cm处,将7号针头(去尖)与腹主动脉一起结扎,然后抽出针头。术前给予大鼠心电监测并密切观察术后大鼠临床症状;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8周后再次给予心电监测并处死大鼠,解剖心脏,计算HW/BW、LVW/BW,并制作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置于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第3周开始,模型组每周平均尿量开始减少;4周后,模型组大鼠出现毛发光泽不良、呼吸急促、爪背及尾巴紫绀和水肿、活动力下降等临床症状;4周后,模型组大鼠IVSd、LVPWd和LVEDd均增加(p<0.05),分别为(2.34±0.25 vs 1.73±0.14)mm、(2.43±0.14 vs 1.55±0.31)mm和(5.57±0.26 vs 5.57±0.26)mm;8周后,模型组大鼠IVSd(3.07±0.33 vs 3.07±0.33)mm,p<0.05、LVPWd(3.61±0.20 vs 1.62±0.18)mm,p<0.01和LVEDd(7.05±0.10 vs 4.71±0.16)mm,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衰程度加剧;而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解剖发现模型组心肌重量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直径增宽,细胞排列不整齐、染色不均、间质纤维化明显。结论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造模可以在8周内成功建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且此法重复性好,对心衰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侯剑辉叶博然刘钰君李家豪陈木兰李春苑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SD大鼠超声心动图
TGF-β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TGF-β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手术组10只,假手术组和手术组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2、4、8 w。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解剖心脏,计算心肌重量指数(心重/体重(HW/BW)和左室重/体重(LVW/B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手术组术后1 w LVEDd、IVSd和LVPWd分别为(4.87±0.26)mm、(2.04±0.11)mm和(1.93±0.19)mm;此后呈进行性增加趋势,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正常组HW/BW和LVW/BW分别为(2.79±0.13)和(1.90±0.21);手术组术后8 w HW/BW可达(4.03±0.25),LVW/BW(3.15±0.31);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手术组TGF-β1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线性回归提示TGF-β1表达与LVW/BW存在线性相关。结论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造模可以在8 w内成功建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TGF-β1表达量明显增高。
侯剑辉叶博然刘钰君陈晞明陈盛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回顾性选取42例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为肠癌组,40例慢性肠炎患者为良性组,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以及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良性组和肠癌组血清IL-22、TNF-α、IL-8水平和外周血CD8^(+)CD28^(-)、CD8^(+)含量均较高,且肠癌组均高于良性组;血清IFN-γ、IL-2水平以及CD3^(+)、NK细胞、CD4^(+)含量均较低,且肠癌组均低于良性组;较临床Ⅰ期比,Ⅱ~Ⅳ期患者血清IL-22、TNF-α、IL-8水平以及外周血CD8^(+)CD28^(-)、CD8^(+)含量均逐渐升高,Ⅳ期高于Ⅲ期,Ⅲ期高于Ⅱ期;NK细胞、CD3^(+)、CD4^(+)含量、血清IL-2、IFN-γ水平均逐渐下降,Ⅳ期低于Ⅲ期,Ⅲ期低于Ⅱ期(均P<0.05)。结论:NK细胞、CD3^(+)、CD4^(+)含量和血清IL-2、IFN-γ水平越低,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和血清TNF-α、IL-22、IL-8水平越高,均提示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越大,检测机体T淋巴细胞及免疫相关因子可有效预测并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在该病初期即进行相应的有效干预,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邱丽浈吴博曾宇婷刘宇平刘钰君
关键词:结直肠癌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功能
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IL-17a的临床病理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临床病理意义及CRC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中切除肿瘤组织,并通过HE染色法检测肿瘤标本TAN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17a表达水平,并分析TNA浸润和IL-17a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TNA浸润和IL-17a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TAN浸润和高表达的IL-17a与高临床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短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TAN浸润和高表达IL-17a的CRC患者总生存率低于无TAN浸润和低表达IL-17a者(P<0.05)。高年龄、中高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TAN浸润、IL-17a高表达是CRC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N浸润与高表达IL-17a与CRC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较低的总生存率相关,对于判断CRC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吴共发赖剑龙刘钰君曾宇婷姚雨江姚金科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A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生存率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周、2周、4周、8周。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解剖心脏,计算心质量指数;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SK-3β和P-GSK-3β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术后1周LVEDd、IVST和LVPWT分别为(4.87±0.26)mm、(2.04±0.11)mm和(1.93±0.19)mm;此后呈进行性增加趋势,术后8周分别达(6.94±0.12)mm、(2.98±0.21)mm、(3.63±0.18)mm,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上述指标各观察点之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术后8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无明显区别;模型组术后8周心肌细胞p-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GSK-3β和TGF-β1表达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同时出现p-GSK-3β和TGF-β1表达的增高。
陈晞明李云和侯剑辉刘钰君叶博然黄兆琦陈盛强黄庆晖黄文晖
关键词: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调miR-200a通过抑制MACC1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上调miR-200a表达是否可以通过抑制MACC1影响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结直肠癌细胞LoVo分组处理为mimics组(转染miR-200a mimics)、blank组(转染空脂质体)和NC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转染成功后,CCK-8法、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癌细胞增殖、同质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MACC1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00a与MACC1靶向情况。结果CCK-8法显示,mimics组细胞的OD值为(1.27±0.07),比blank组和NC组均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80,P<0.001);mimics组同质性肿瘤细胞黏附数量为(1241.33±76.42),细胞黏附能力比blank组和NC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30,P=0.006);mimics组的侵袭穿膜细胞数为(54.20±6.83),比blank组和NC组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30,P=0.006);Western Blot均显示mimics组的MACC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84,P=0.001)。数据库显示MACCI是miR-200a的潜在靶基因。结论上调miR-200a表达可能通过靶向抑制MACC1表达阻遏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黏附力。
邱丽浈吴共发刘钰君曾宇婷赖剑龙李海刚
关键词:结直肠癌MACC1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诊治疑似PTC合并HT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术后经病理确诊PTC合并HT患者47例为研究组,PTC未合并HT患者72例为对照组,同期纳入50例单纯HT患者作为HT组。回顾性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纵横比、survivin及Ki-67阳性表达率、血清TgAb及TPOAb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3组患者超声特征,同时分析PTC合并HT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女性比例、肿瘤纵横比、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及肿瘤外侵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在超声检查的癌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情况和血流信号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TgAb及TPO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纵横比、性别、肿瘤外侵、TgAb和TPOAb是PTC合并HT患者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有着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外侵症状,同时发现较高的自身抗体水平及较大的肿瘤纵横比也是PTC合并HT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此类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邱丽浈邱友燕陈晓珠刘钰君吴共发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化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5年以上的100例CRC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TAN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T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不同TAN浸润情况的CRC患者进行生存情况比较,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TAN浸润和EMT标志物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CRC患者中,29例CRC组织中有TAN浸润。CRC组织中E-cadherin的免疫组化染色评分低于癌旁正常组织,vimentin的免疫组化染色评分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有TAN浸润的CRC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较无TAN浸润者差(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示,有TAN浸润的CRC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无TAN浸润的CRC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AN浸润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s=-0.498,P<0.05),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s=0.611,P<0.05)。结论TAN浸润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TAN可能通过参与EMT过程,促进CRC的生长和转移。
吴共发邱丽浈曾宇婷刘钰君赖剑龙姚金科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结直肠癌上皮钙黏素波形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