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旭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Q—G动作时胸腹内压变化与升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
- 1991年
- 用测试食管内压和胃内压的方法在离心机+1Gz和+4.0~7.5Gz负荷下研究Q-G动作时胸腹内压的变化,井与L-1动作对照。结果表明,Q-G动作时,即使在高+Gz负荷.被试者的食管内压也呈负压或较低的正压,胃内压明显升高,两者随呼吸的波动很小.由此形成较大而相对稳定的胸腹内压梯度。上述胸腹内压特点显著不同于L-1动作.在Q-G动作中占重要地位,为建立新抗G动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升高血压的理论。
- 张淑霞国洪章景百胜刘松峰陈美蓉初旭高建平曹淑玉吕玉珍
- 关键词:胸内压血压加速度应激航空医学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离心机高G训练方案被引量:25
- 1998年
- 目的制定我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离心机高G训练方案。方法拟定离心机高G训练方案,对47名飞行员进行训练,训练后检验训练效果,提出训练方案。结果训练后受试者采用综合抗荷措施时的G耐力比基础G耐力高4.3G~4.7G,比训练前提高了1.9G~3.3G(P<0.01)。结论按本研究提出的高G训练方案进行训练,可显著提高飞行员的G耐力,该训练方案有效可行。
- 耿喜臣王璇陆霞颜桂定初旭姚振华詹长录
- 关键词:加速度飞行员
- 不同压力制度对大覆盖面抗荷服+G_Z防护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 1997年
- 目的探讨大覆盖面抗荷服所应采用的抗荷调压器压力制度。方法4名男性受试者参加了离心机试验,增长率为3G/s、峰+GZ作用10s~15s。先测定受试者基础G耐力,然后测定穿GZ-2大覆盖面抗荷服、分别以10.0kPa/G、11.3kPa/G及12.7kPa/G三种压力制度充气时的G耐力,并对腹、大腿、小腿及足部的受压程度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上述三种压力制度充气所提高的G耐力分别为3.13G、3.59G和3.90G(P<0.01)。+GZ暴露时的平均心率随压力制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部受压程度的主观感觉以腹部为最大,但均可耐受。扎弹性腰带后腹部受压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扎弹性腰带条件下,对GZ-2抗荷服采用11.3kPa/G的压力制度是可行的。
- 耿喜臣张立藩詹长录颜桂定初旭初旭王璇陆霞
- 关键词:抗荷调压器抗荷服加速度耐力
- 新研囊式抗荷装备的抗荷性能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新研制囊式抗荷装备的抗荷性能。 方法 1在离心机 (+GZ增长率为1G/ s)上测定了 6名受试者的基础 +GZ耐力 ,分别采用 45 %、6 5 %和 90 %扩大覆盖面积抗荷服 (4 5 %ECGS、6 5 % ECGS、90 % ECGS)与 KT- 9抗调器配套时的 +GZ耐力 ,确定其抗荷性能 ;2在离心机(+GZ增长率为 3G/ s)上测定 10名飞行员穿 45 % ECGS配 KT- 9抗调器、并穿代偿背心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及做抗荷动作时的 +GZ耐力。 结果 45 % ECGS、6 5 % ECGS和 90 % ECGS的抗荷性能分别为 2 .5 0、3.38和 3.6 3G;飞行员穿 45 % ECGS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及做抗荷动作时的 +GZ耐力可达到9G/ 10 s。
- 耿喜臣王红徐艳金朝李宝辉颜桂定初旭陆霞詹长录
- 关键词:抗荷服加速度航空航天医学
- 离心机高 G 训练中的心电图改变被引量:12
- 1997年
- 记录并分析了47名离心机受训者心电图,训练由4个G模式组成,在6d内完成。受训者分为3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抗荷装备。结果表明:离心机训练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87%),且随G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多;+Gz时R/S比值<1,或+Gz消失即刻心率骤减的人G耐力较低;先进抗荷装备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 陆霞初旭周杰颜桂定惠亚玲
- 关键词:加速度耐力离心机训练心电图
- 492人次人体离心机检查飞行员情况的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总结分析了人体离心机检查飞行员 +Gz耐力的经验及规律性 ,供有关人员参考。方法对1 988~ 1 996年 9年期间人体离心机检查飞行员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统计飞行员的年龄、飞行时间、飞行机种等。结果 1 988~ 1 996年共检查飞行员 492人次 ,其中初查 2 2 9人 ,合格 49人 ,不合格 1 80人 ,复查 2 63人次 ,合格 50人 ,不合格 2 1 3人 ,全部男性。初查平均年龄为 2 9.2 7± 4.87岁 ,有 70 .7%的飞行员在 2 6~ 35岁之间。飞行平均时间为 1 0 1 5.2 4± 1 31 .89h ,60 1~ 1 2 0 0h的占 53.3%。歼 - 6及其以上机种占 68.7% ,歼 5及其以下机种占 31 .3%。结论通过对 9年间人体离心机检查记录资料的整理分析 ,发现前来检查者多为年龄在 2 6岁至 35岁之间、飞行时间 60 1至 1 2 0 0h、飞行机种为歼 6和歼 7的飞行员。因此应该特别关注此年龄段和飞行时间阶段的飞行员。歼击机部队须增添G耐力训练特制设备 ,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
- 初旭耿喜臣张五星詹长录王荣娣颜桂定
- 关键词:飞行员
- 持续性加速度作用引起的病理变化被引量:18
- 2002年
- 本文主要综述了持续性 +Gz加速度作用引起的神经、心脏、肌肉、骨骼、肺、血管等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这些改变有的可以恢复 ,严重的甚至造成损伤。病理改变程度与作用G值、增长率、作用时间和个体差异因素有关。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 ,加速度问题更突出。航空医学工作者应着重研究在有很大风险条件下的机体变化和高效抗荷措施 。
- 詹长录耿喜臣王红初旭颜桂定
- 关键词:病理变化正加速度飞行员
- 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Gz防护效果的评价被引量:3
- 1996年
- 为了探讨新型侧管式抗荷服(NKH)、代偿服(NDC)及抗调器(NKT)的抗荷性能,对10名被试者进行了体表压传递性能实验,并对9名被试者进行了离心机生理实验。结果表明,NDC的大腿导压效率明显高于DC4代偿服(P<0.01),但NKH的小腿导压效率明显低于KH4抗荷服(P<0.01);NKH的腹囊下体表压明显高于KH4抗荷服(P<0.01),而NDC的腹囊下体表压明显低于DC4代偿服(P<0.01);NKH、NDC配NKT的抗荷效果分别为2.15G和2.05G,配KT7A抗调器的抗荷效果分别为1.85G和1.75G,均高于KH4抗荷服、DC4代偿服配KT7A抗调器的抗荷效果;NKH、NDC能明显降低G作用下的心率,增加心脏储备。
- 耿喜臣詹长录颜桂定初旭陆霞
- 关键词:抗荷服加速度耐力
- 抗荷正压呼吸时不同囊面积背心代偿性能的比较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探讨缩小代偿背心的囊覆盖面积是否仍能保证抗荷正压呼吸(PBG)时胸部的代偿性能。方法在离心机上,6名受试者分别穿大囊(L)、中囊(M)或胸背囊(TB)代偿背心、充气,在+5.5GZ时进行4.8kPa的PBG,在+6.5GZ进行8.0kPa的PBG;或穿TB代偿背心、不充气,在+5.5GZ进行4.8kPa的PBG,在+6.0GZ进行6.4kPa的PBG。测量的指标包括,抗荷服压(Ps)、面罩压(Pm)、胸部代偿压(Pt)、呼吸频率(R)、心率(HR)及主观评分。结果当受试者分别穿L、M或TB这三种代偿背心、充气时,均能很好耐受所进行的PBG。各项指标在L、M及TB这三种代偿背心间并无显著性差别(P>0.05)。穿TB代偿背心、不充气时,受试者对所进行的PBG仍可耐受。结论采用囊覆盖面积比较小的M代偿背心已可满足PBG时对胸部实施有效代偿的需要;穿TB代偿背心、不充气时,受试者也能较好地耐受6.4kPa的PBG。在+GZ作用时将代偿背心的囊覆盖面积适当缩小是可能的。
- 耿喜臣詹长录颜桂定初旭初旭王璇陆霞吴兴裕
- 关键词:正压呼吸防护服
- 下体正压模拟推拉动作对+GZ耐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用单轴向离心机和下体正压模拟推拉动作 ,研究推拉动作对 + GZ耐力的影响。 方法 6名受试者着 KH- 3抗荷服充气 30 0 mm Hg(1mm Hg=0 .133k Pa) 1min,测定下体正压前、中、后血压 (BP)、心率 (HR)变化。在离心机上测基础耐力后 ,向抗荷服充气 30 0 mm Hg,1m in放气后立即转动离心机 ,测松弛 G耐力。 结果 收缩压 (SBP)在下体正压中与下体正压前相比升高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在下体正压后与下体正压前、中相比降低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舒张压(DBP)在下体正压中与下体正压前相比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在下体正压后与下体正压中相比降低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与下体正压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平均动脉压 (MAP)在下体正压中升高无显著性意义 ,在下体正压后降低有显著性意义 (与下体正压前相比 ,P<0 .0 1,与下体正压中相比 ,P<0 .0 5 )。心率 (HR)在下体正压中降低有显著性意义 (与下体正压前相比 ,P<0 .0 5 ) ,下体正压后与下体正压前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下体正压后所有受试者松弛耐力均下降 ,总体上下体正压前为 (3.33± 0 .17) G,下体正压后为 (2 .6 3± 0 .0 9) G,比下体正压前降低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其下降值为 (0 .71± 0 .0 6 ) G,最高 1.0 G、最低
- 张五星詹长录耿喜臣颜桂定初旭陆霞于心亚
- 关键词:加速度航空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