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仰德

作品数:30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7篇导管未闭
  • 7篇动脉导管
  • 7篇动脉导管未闭
  • 7篇未闭
  • 7篇儿童
  • 7篇川崎
  • 7篇川崎病
  • 6篇心动过速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消融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 4篇室上性
  • 4篇室上性心动过...
  • 4篇小儿
  • 4篇患儿
  • 3篇弹簧圈
  • 3篇蛋白

机构

  • 29篇上海市儿童医...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30篇华仰德
  • 22篇黄敏
  • 20篇陈秀玉
  • 19篇李锦康
  • 11篇杨晓东
  • 10篇钱晋卿
  • 10篇杨思源
  • 10篇王健怡
  • 5篇沈捷
  • 5篇谢利剑
  • 5篇陆颖静
  • 5篇廖德宁
  • 5篇王舒
  • 4篇徐大地
  • 3篇徐萌
  • 3篇刘家应
  • 2篇严蓁
  • 2篇陈晶晶
  • 2篇黄玉娟
  • 1篇张家友

传媒

  • 7篇介入放射学杂...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总结1995~2001年我院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的经验。方法 本院住院患者3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右室收缩压:术前(93.5±28.5)mmHg,术后(42±9.0)mmHg;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术前(76±30)mnHg,术后(24.5±8.5)mmHg;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25mmHg达90.6%。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病例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精确测定肺动脉瓣直径和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华仰德黄敏李锦康钱晋卿陈秀玉杨思源
关键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手术治疗血液动力学
双刃导管切割肺动脉瓣的临床应用
1993年
用可折叠的双刃导管切割狭窄的肺动脉瓣,可缓解右室排血的受阻。在多次动物实验,证实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后,即进行临床应用。3例手术前后的右心室压力分别从85,100和120mmHg降至42,60和90mmHg。最后一例年龄13岁,圆锥部狭窄较重,术后造影显示狭窄口已扩张,但右室压力下降不明显,再用球囊导管作瓣口成形术,右室压力降至48mmHg。
华仰德谢亚藩徐大地王文健钱晋卿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心室造影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的变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MP-9及TIMP-1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MMP-9血清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合并冠脉损害(CAL)者尤甚,治疗后降至正常;MMP-9的升高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呈正相关;KD患儿无论是否合并CAL,其急性期TIMP-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仍较对照组高;MMP-9/TIMP-1比值在KD组急性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无热对照组降低,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9作为一种损害因素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TIMP-1可抑制其作用;MMP-9的水平可反映KD的严重程度。
沈捷李锦康黄敏华仰德杨晓东陈秀玉刘家应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基质金属蛋白酶
川崎病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30例KD患儿与3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CE基因片段,分别为DD、ID和II3种基因型;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KD组中DD、ID和II的发生率为13.3%、60.0%和26.7%;而在健康对照组中则为40.0%、30.0%和30.0%;这提示KD组中DD的发生率较低而ID的发生率较高(P<0.05)。比较I和D这两个等位基因的发生率,I组在KD组的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相组比为56.7%和45.0%(P<0.05)。结论ACE基因的多态性与KD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更深入的结论需要更大的样本量。
谢利剑陈晶晶黄敏华仰德李锦康陆颖静陈秀玉
关键词:川崎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评价其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外周血常规、C...
李锦康黄敏沈捷华仰德杨晓东陈秀玉刘家应
文献传递
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体会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性心动过速(AT)的体会。探讨儿童AT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麻醉方法的特点。方法4例AT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靶点标测采用程序激动标测方法,在左右房内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不配合患儿给予全身静脉麻醉,位于左房的AT施予房间隔穿刺术。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例AT中2例为自律性AT,2例为折返性AT。特殊患儿经适当麻醉或房间隔穿刺后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结论AT的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但儿童生理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射频消融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其麻醉方法的选择有待进一步探讨。
杨晓东黄敏廖德宁华仰德李锦康陈秀玉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儿童射频消融术全身麻醉
平板运动试验在儿童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在儿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快速级数递增法(RIS法),对237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8例室性早搏中,运动后早搏增加44例;17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1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运动后均无变化;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运动后均未能达到预定心率,其中5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或部分二联律;10例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运动均未诱发;34例窦性心动过缓,运动后7例未达到预定心率。受试患儿中无昏厥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小儿心律失常诊断方法;RIS法可适用于3岁以上小儿。
华仰德黄敏严蓁王健怡陈秀玉
关键词:心律失常儿童
射频消融术在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在儿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superaventriculartachycardia ,PSVT)中的应用特点 ,明确儿科PSVT心内电生理机制及其检查的特殊性。方法 筛选 1995年~ 2 0 0 3年住院的 2 5例 18岁以下的PSVT患者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术 ,根据年龄与合作程度采用局麻或全身麻醉。结果  2 5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 ,2例属房性心动过速 ,10例有房室结双径路 ,16例有旁道 ,其中 3例同时具有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所有患者均行RFCA术治疗。结论 RFCA作为一项治疗儿科心律失常的新技术 ,临床证明安全、有效 ,但由于青少年患者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 ,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断完善诊治技术、麻醉方式和防护措施。
杨晓东黄敏廖德宁张家友李锦康华仰德王健怡陈秀玉杨思源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
射频消融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34例
2007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对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年8月-2007年1月运用射频消融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3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年龄在6-16岁,平均9.7岁。RFCA成功率94%(32/34),其中AVRT30例,消融成功28例;AVNRT4例均成功消融。EPS结果:34例中AVNRT4例,AVRT30例:左侧旁道11例,右侧旁道19例次(右心室双旁道2例)。TEAP与EPS对比研究:30例经TEAP检查结合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诊断AVNRT5例,AVRT25例均符合EPS诊断,总符合率为96.7%(29/30);25例AVRT旁道定位的符合率为92%(23/25),本组8例隐匿旁道患儿TEAP检查均与EPS结果符合。手术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儿童间隔部位旁道或双径路慢径进行消融时,应谨慎、仔细,并采用温控导管,消融时一定要将希氏束电极固定好,监测到明确、清晰的H波。消融导管到位后,明确与希氏束导管有一定距离后才可放电,AVNRT消融慢径路时,当出现PR间期延长和过快交界区心律时,即刻停止放电,避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射频消融根治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肯定,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麻醉,结合对儿童心脏解剖特点和电生理特性的了解,操作谨慎、细致,RFCA对小儿也是安全可行的。
王健怡陈秀玉华仰德李锦康杨晓东黄敏廖德宁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旁道AVNRTAVRTTACHYCARDIA
应用弹簧圈经导管关闭小型动脉导管15例临床分析
1999年
自1997年以来我院对小型动脉导管未闭症(PDA)应用带纤毛弹簧圈堵闭,均获成功,方法简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共堵闭15例,最小年龄9个月,体重8公斤。PDA内径2~3.5mm(平均2.7mm),例4及例5伴有主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分别为18及23mmHg(详见表)。
华仰德钱晋卿王舒杨思源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PDA弹簧圈堵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