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德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靶剂量卡维地洛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 2005年
- 目的:观察靶剂量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组:Betaloc组40例,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有或无洋地黄)+Betaloc;Carvedilol组40例,常规治疗+Carvedilol。随访1~2年,观察二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HR)、收缩压(SBP)、心肌耗氧量(HR*SBP)、LVEDD、LVESD、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carvedilol组在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善上较betaloc组更明显(P<0.05);但治疗后组间HR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MWD也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尤其carvedilol组(P<0.05)。Carvedilol组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联用靶剂量carvedilol治疗CHF安全有效,可在ACEI上进一步延缓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 卓德华李峰曹承吉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卡维地洛心功能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靶剂量CARVEDILOLCARVEDILOL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短时收缩压变异性观察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H)短时收缩压变异性 (SSBPV)的变化 ,推测SSBPV在EH上的病生理机制。方法 用无袖带式动态血压仪检测 31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EH患者的SSBPV ,并与正常组 (n =32 )比较。按静坐、站立、心算、握力、踏车依次进行 ,每组监测 10分钟 ,每 2次心跳采样 1次 ,有效血压记录不少于 30 0点。结果 (1)EH组与对照组在踏车时的SSBPV较其余的状态差异均显著 (P <0 0 1)。 (2 )对照组中SSBPV依次为握力 >站立 >心算 >静坐 ,且各状态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尤其在站立与静坐间 (P <0 0 1)。 (3)EH组心算与握力时的SSBPV较同组静坐时差异显著 (P <0 0 5 )。 (4 )EH组静坐、站立、心算时的SSBPV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但握力、踏车时与正常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无论EH患者抑或正常人 ,脑力劳动与等长、等张运动是SSBPV增强的重要因素 ,体位改变对SSBPV的意义尚不能肯定。SSBPV既与收缩压显著升高有关 ,也可独立于收缩压之外。EH较正常人于静坐、站立、心算时SSBPV明显升高 ,但握力、踏车时差异不显著。SSBPV增大是EH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由于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减退及阻力小动脉结构重塑所致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 。
- 卓德华曹宸赟潘扬关敬树唐丽萍曹承吉徐守如龚兰生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并发症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67例临床疑诊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M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为金标准,对照二者符合率。采用经肘静脉用双管高压注射器以3.5 mL/s注入优维显70-95 mL后再注入20 mL生理盐水,在心电图R-R不同间期重建冠脉轴位图像,并行容积成像、曲面重建等后处理。[结果]67例中,冠脉造影示明显狭窄27例,40例正常。16层MSCTA诊断冠脉中度以上狭窄敏感性81.5%(22/27),特异性90.0%(36/40),阳性预测值84.6%(22/26),阴性预测值87.8%(36/41),准确性86.6%(58/67)。[结论]16层MSCTA简便、安全,其较高质量CTA图像可作为冠心病筛选、冠脉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重要手段。
- 卓德华王磊君
- 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1999年
- 血压变异性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 ,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
- 卓德华唐丽萍张维忠
-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生理机制
- 正常人血压变异性分析方法及生理意义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建立正常人长时血压变异参数的正常参照值上限 (95 %可信限 ) ,并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 选择 6 2名正常人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性别和年龄匹配 ,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指标。结果 ① 2 4h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 <12 90、5 0 1;白昼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 <11 31、4 2 3;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 <9 90、2 6 7。②L BPV强度依次为 2 4h收缩压变异 >白昼收缩压变异 >夜间收缩压变异 ;2 4h舒张压变异 >白昼舒张压变异 >夜间舒张压变异。③ 2 4h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在正常男女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不同年龄段的 2 4h收缩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动态平衡是血压变异得以维持在生理范畴的重要机制。增强的血压变异与体力及脑力劳动有关 ,而睡眠是降低血压变异的有效方法。
- 潘扬卓德华陈无庄曹承吉朱健
-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生理意义
-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3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 (L BPV)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93例 (男 4 7例 ,女 4 6例 ,年龄 2 4~ 5 9岁 ,平均 4 7 37± 8 0 3岁 ) ,分为LVH组与无LVH组 ,并与年龄相近的正常血压者4 6例作对照。采用无袖带式BP5 0仪作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 (SD)作为血压变异的指标 :2 4小时收缩压变异 (2 4hSSD)和舒张压变异 (2 4hDSD)、白昼收缩压变异 (dSSD)和舒张压变异 (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 (nSSD)和舒张压变异 (nDSD)。组间使用t分布的不相等方差检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1)三组均显示收缩压变异度 (SSD)明显大于舒张压变异度 (DSD)。 (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LVH组与无LVH组患者的 2 4hSSD、dSSD、nSSD均显著增大 (P <0 0 5 ) ,尤其 2 4hSSD与dSSD。 (3)LVH组较无LVH组的 2 4hSSD、dSSD、dDSD、nSSD、nDSD显著增大。结论 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伴LVH时这种改变更明显。故用动态血压监测EH患者的BPV ,可能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 卓德华潘扬曹宸赟关敬树唐丽萍曹承吉龚兰生
- 关键词:左室肥厚血压变异性EH病理机制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