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嫦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地质
  • 3篇地质意义
  • 2篇岩石
  • 2篇矿物
  • 2篇花岗岩
  • 2篇更新世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遗迹
  • 1篇第四纪
  • 1篇岩石成因
  • 1篇岩石地层
  • 1篇岩体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遥感影像分割
  • 1篇影像分割

机构

  • 11篇海南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海南省地质矿...

作者

  • 12篇吕嫦艳
  • 6篇魏昌欣
  • 5篇吕昭英
  • 4篇袁勤敏
  • 4篇林义华
  • 3篇周进波
  • 3篇李孙雄
  • 3篇王超
  • 2篇范渊
  • 2篇龙文国
  • 2篇云平
  • 2篇何玉生
  • 2篇薛桂澄
  • 2篇石春
  • 1篇龚丹
  • 1篇丁式江
  • 1篇陈沐龙
  • 1篇张志壮
  • 1篇雷裕红
  • 1篇莫位明

传媒

  • 4篇地质通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电脑与信息技...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 4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木兰头地区混合片麻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023年
海南岛铺前-木兰头一带海边发现一套中深变质岩(木兰头杂岩),由混合岩、大理岩、片岩和透辉石岩组成,以混合岩为主。研究选取其中较为发育和典型的混合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木兰头混合片麻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276 Ma,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古特提斯洋俯冲的构造环境;早期发生深熔变质作用时间为261 Ma,指示华南和印支地块碰撞的构造环境;后期变质作用时间为248 Ma,指示华南和印支地块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因此,木兰头混合片麻岩完整记录了海南岛早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构造演化信息,是古特提斯洋俯冲至关闭、华南和印支地块碰撞等地质事件的产物,其发现为马江缝合带向东延伸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胡在龙赵小明王勇王勇魏昌欣吕嫦艳
关键词:缝合带古特提斯洋
海南岛北部第四纪早中更新世多文组的建立被引量:12
2006年
在1∶25万琼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海南岛北部地区出露的一套早、中更新世形成的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研究,新创建多文组,并进一步划分为上、下段,分别代表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其层位比道堂组、石山组低,且岩性组合存在差异。对该组的分布范围、岩性、岩相、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龙文国林义华朱耀河石春周进波吕嫦艳
关键词:火山岩更新世
海南岛中北部三叠纪花岗岩源区的锶、钕同位素制约及其意义被引量:21
2005年
海南岛中北部三叠纪花岗岩的锶、钕同位素初始比值分别为I(Sr)0. 7080 ~0. 71505、εNd(t) -10 ^-5,表明这些花岗岩属壳源型,其源岩主要为海南岛结晶基底中元古界抱板群,但受到了幔源岩浆的混染。这些花岗岩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一致的锶、钕同位素特征,表明测区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
云平雷裕红吕嫦艳
关键词:花岗岩
一种改进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图像分割是进行遥感信息监测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文章阐述了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的必要条件,介绍了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的基本原理,并且介绍了几种图像分割的方法。根据影像分割在城市房地产监测中的应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H指标分割方法,并通过实际试验确定了利用此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的指标。
杨朝云陈光儒吕嫦艳马波
关键词:图像分割边缘检测
海南1:5万番阳、五指山、营盘村、乘坡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2022年
海南1:5万五指山等4幅区调测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项目组全面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首次将琼中长征农场一带的戈枕村组(Chg)厘定为晚二叠世的原地-半原地"S"型花岗岩,并在其中发现同时代的麻粒岩、片麻岩等深变质残留体;发现规模可观的稀土矿及一批金属、非金属矿(化)点;获得了一批高精度岩体年龄,将琼中牙代岩体、乘坡岩体时代分别厘定为中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中期,将五指山火山岩地层单位修定为岭壳村组(K1lk);发现了若干条形成于中-晚二叠世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项目成果应用广泛,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体现了较强的服务能力.
官军官军林义华袁勤敏林义华袁勤敏魏昌欣吕嫦艳汪焰华
关键词:区域地质
海南岛五指山地区顺作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9年
顺作花岗岩位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白垩纪火山岩的东西两侧,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54.4±2.4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亚碱性岩系列,SiO2含量为69.88%~74.51%,平均72.99%,属酸性岩类。具有明显的Ba、Ta-Nb、P、Ti负异常和较明显的Rb、K、Pb、Nd正异常。初始锶比值为0.70947~0.717388,低于大陆岩石平均锶初始比值(0.719),属中等锶花岗岩。εNd(t)为-9.25^-5.14,T2DM值为1444~1777Ma,其可能是板岩、千枚岩、斜长片麻岩、麻粒岩、斜长透辉石岩等岩石或更深部同类岩石受地壳增厚而发生的深熔作用及NW-SE向挤压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为S型花岗岩。侵位方式是同碰撞构造环境下的强力侵位,最可能的是热气球膨胀式的底侵。属于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王超魏昌欣云平吕嫦艳吕昭英蒙忠盈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S型花岗岩
海南岛古生代弧状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06年
海南岛古生代弧状构造带发育于EW向九所-陵水构造带以北的广大地区,席卷中元古界至晚古生界,生成于海西期,并持续至印支期,控制了同期的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和沉积盆地西浅东深的古地理格局。通过对该弧状构造带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动力学背景进行的探讨,研究认为,其生成可能与古特提斯收缩闭合有关,并呈现出由西向东的剪式闭合特征。而弧状构造带的厘定将为海南岛基础地质的研究以及地质找矿工作带来新的启发。
李孙雄范渊莫位明吕嫦艳
海南岛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韧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李孙雄丁式江范渊吕嫦艳
关键词:韧性变形地质特征
海南岛东方地区第四系原八所组地层归属再讨论
2018年
根据海南岛东方地区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对《海南省岩石地层》晚更新世八所组层型剖面进行精细研究,通过6个钻孔剖面层序、粒度、重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峰值及与中更新统北海组的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该地区八所组为陆相冲洪积沉积形成,其与北海组物源一致。因此东方地区的八所组与北海组实为同一套地层。应将东方地区原八所组归于北海组,从而导致整个海南岛地层格架发生变化。
袁海军李孙雄黄武轩吕昭英麦发海袁勤敏龚丹谢群玲魏昌欣吕嫦艳周进波梁定勇王勇
关键词:岩石地层层序重矿物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评价
2024年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吕昭英吕昭英何玉生薛桂澄魏昌欣何玉生林义华吕嫦艳魏昌欣王超袁勤敏吕嫦艳常振宇
关键词: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质遗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