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潇
- 作品数:3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与幽灵协商”——《别名格雷斯》中的历史重构被引量:1
- 2013年
- 在表现"过去寓于现在"的后现代历史观中,文论家们提出了幽灵说。幽灵的游荡消解了时间的共时化,模糊了过去与现在的界线,从而创造了一个亦此亦彼的空间。借助幽灵的这种隐喻力量以及解构二元化的可能,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别名格雷斯》中构建了一个介乎虚构与真实间的小说空间,通过探究女性个体及群体作为幽灵他者的地位,再现了那些曾被压抑、遗忘的个人历史和群体记忆。通过将幽灵个体与女性叙事相结合,阿特伍德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叙事,使历史一统化叙事让位于多重的历史建构,形成女性视角下的历史重构。
- 吕晓潇李成明
- 关键词:历史重构《别名格雷斯》
- “拆”与“织”:反讽策略织就“阿特伍德之网”被引量:1
- 2011年
- 《珀涅罗珀记》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智慧与"神话之光"在反讽这面多棱镜上的折射与辉映。正是借助于既具颠覆性又兼包容性的反讽,阿特伍德得以实践其"拆"与"织"的技艺。"阿特伍德之网"织进了女人间的友爱、嫉妒和背叛,织进了女性对男性强权的控诉,也织进了阿特伍德对过去的洞察、对现代的反思。女性主体自我言说的颠覆力量在珀涅罗珀谐谑调侃式的语言中得以彰显,具有悲喜交融戏剧效果的情境反讽则凸显出《珀涅罗珀记》关注女性生存与发展的主题意旨,而对照性反讽图式解构了逻格斯中心主义所弘扬的二元对立,揭示出充满悖论与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阿特伍德之网"悖论性地融"拆"与"织"于一体、解构与建构于一身,体现了阿特伍德在碎片中求完整、在断裂中求弥合的艺术诉求以及追求多元、消解权威、包容差异、和谐共存的寓意。
- 吕晓潇
- 关键词:《珀涅罗珀记》反讽神话
- 故事讲述:“拒绝与抗争的开始”——浅析《别名格雷斯》中的女性话语策略被引量:2
- 2009年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别名格雷斯》中体现了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照。女主角格雷斯是一个禁锢在男性主导话语体系中的沉默"他者"。被作者赋予声音的格雷斯用巧妙的话语策略讲述自己的故事,隐藏了真实自我,展现出多变的个体,从而抵制了男权话语对其身份的建构。
- 吕晓潇
- 关键词:男权话语抵制
- 朝向生命的本真——电影《大鱼》的追寻母题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追寻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永恒动力,也是古今中外反复出现的文化母题。在电影《大鱼》亲情童话的表层叙事下隐含着英雄历险的追寻结构。在父亲爱德华构建的神话世界中,在"英雄"爱德华追寻——死亡——重生的历险过程中,一探爱德华对生命本真的追求以及死亡对人生意义的哲理思索。
- 吕晓潇宫爱玲
- 关键词:《大鱼》追寻重生生命本真
- 《别名格雷斯》中的历史书写与身体美学
- 2021年
- 在小说《别名格雷斯》中,阿特伍德以重写历史人物格雷斯为契机,把湮没在宏大历史话语中的声音归还女性,把女性身体从历史暗影中置于当代身体与空间哲学的烛照下,揭示女性身体在知识权力话语下被规训、被刻写的处境,探讨女性身体在日常空间实践中的能动性、多元性、流动性,以及反抗与逃脱男性权威空间的革命性,并以身体为记忆载体,探讨女性在回忆切身生命体验的过程中缝合身体、生成自我的可能,从而将鲜活的个体生命写入历史之中,并启发我们对于女性身体的辩证思考。
- 吕晓潇
- 关键词:《别名格雷斯》身体记忆自我
- 梦想的寻获与失落——从莫琳形象看《他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萌芽被引量:4
- 2006年
-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的《他们》一书中的宏大历史场面、客观的叙述描写和暴力的主题阻碍了批评家们对作品中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挖掘。但是除暴力主题外,生活在男性暴力阴影下的妇女的悲惨生活也是奥茨关注的问题。《他们》中的女主人公莫琳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历程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具备了一定的反叛意识,但仍然没有逃脱男性的樊笼。这说明《他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
- 吕晓潇
- 关键词:女性主义
- 超越荒诞,回归本真——电影《斗牛》中的生存关怀
- 2014年
- 电影艺术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承担着传递真知、生存关怀的"诗"之职责。电影《斗牛》(2009)是一部反传统的抗战影片,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生存境遇和复杂的人性呈现出来。影片塑造了一个存在主义英雄牛二,他用西西弗式的坚韧承担生命中的苦难,对抗世界的虚无与荒诞。他在各种境遇中不断选择、自我塑造,逐步超越自我,走向生命本真,实现生命的"诗意栖居"。
- 吕晓潇
- 关键词:《斗牛》荒诞生命本真
- 百衲被:女性自我的诗意栖居——《别名格雷斯》中百衲被意象之审美
- 2011年
- 百衲被的意象不仅是当代众多女作家的共同语言,也是女性美学的一个隐喻。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别名格雷斯》中,百衲被的主题贯穿始终。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女性话语赋予作为沉默"他者"的格雷斯以声音,而且为她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女性空间,任由其思想自由驰骋,使她在缝合生命碎片的同时,也求得了精神的觉醒与心灵的完满,从而构建起女性自我。
- 吕晓潇
- 关键词:《别名格雷斯》话语女性自我
- 当摄影遇见文字:《盲刺客》中的“摄影书写”
- 2024年
- 后现代语境下,摄影被赋予了复杂的指意系统,给阐释留下多元空间。在《盲刺客》中,阿特伍德将摄影巧妙融入叙事,使之成为串联核心主题的重要隐喻。摄影以转喻形式构成一种记忆诗学,是主人公回顾与反思家族历史的记忆媒介;照片着色与“左手”写作都代表一种超现实主义视角,在探索女性精神依存及主体生成的同时,书写了象征自由与创造的“另一个宇宙空间”;摄影的幽灵性则凸显主人公的写作回忆录是一个与死者协商的过程。阿特伍德通过“摄影书写”唤起读者对被遗忘或压抑记忆的关注,引导读者以多元视角重构历史认知,并认识到摄影艺术所蕴含的解放潜能,同时揭示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启迪人们只有在对过去的理解和反思中才能寻找到未来的希望。
- 吕晓潇
- 关键词:《盲刺客》记忆身份
- 美国商标申请审查意见的翻译
- 2024年
- 近年来,中国的美国商标申请量越来越多。申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审查意见Office Action(OA)直接影响着商标申请成功率。本文在The “Comprehension,Expression,and Adaptation (CEA)” Framework,即CEA框架下,从理解、表达、变通层面,结合翻译策略、技巧等,分析美国商标申请过程中的OA内容以及翻译,以期为美国商标审查意见的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 牟中琼吕晓潇
- 关键词:英汉翻译审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