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淑泓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3例小儿川崎病合并症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合并症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及各个系统合并症发病的特点。方法 183例川崎病中 ,按年龄分组 ,统计各年龄组各个系统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183例患儿中 ,心血管系统损害共 92例 ,占 5 0 3 % ,包括有冠状动脉扩张 ,动脉瘤 ,心脏扩大 ,心包积液及心肌酶升高等。消化系统损害共 74例 ,占 40 .4% ,包括肝大 ,肝功能异常等。呼吸系统损害共 3 9例 ,占 2 1 3 % ,包括肺部渗出性病变 ,胸腔积液等。泌尿系统并发症共 5 6例 ,占 3 0 6% ,包括轻微血尿 ,蛋白尿 ,白细胞尿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脑血管顺应性下降 ,脑血流异常。血液系统损害共 15 9例 ,占 86 8% ,包括贫血 ,血白细胞升高 ,血小板升高。结论 川崎病合并症的发生率与年龄显著相关 ,年龄越小 ,合并症的发生率越高。
- 张丽吕淑泓于明华
- 关键词:川崎病合并症KD儿童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9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 :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 9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肺动脉瓣成形术 5例 ,Amplants伞堵闭动脉导管未闭 (PDA) 1 2例 ,房间隔缺损堵闭 2例。结果 :成功率为 94 % ,术后随访 1~ 2年 ,无不良并发症。结论
- 吕淑泓张丽于明华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优选剂量探讨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优选剂量.方法 IVIG 2g/kg单次输注72例,1g/kg单次输注43例,0.4g·kg-1·d-1连用4~5d 38例.对比分析IVIG不同用药方案急性期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恢复情况及预防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结果 2g/kg和1g/kg单次输注与0.4g kg-1·d-1连用4~5d比较,前两种用药方案治疗的患儿在急性期炎症消退较快,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次输注1g/kg IVIG治疗川崎病是有效的剂量,宜推荐作为川崎病首选治疗剂量.
- 陈兆鸿吕淑泓刘特长
-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损害
- 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以及年龄和流行季节特点。【方法】2007年4月~2008年3月应用实时荧光返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门诊180例年龄在4个月~11岁之间患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进行HRV检测,并进行不同年龄组、季节病原分布情况比较。【结果】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共检测出HRV阳性26例,检出率14.4%,其中92.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6例,检出率17.39%,88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2例检出率13.6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岁82例中HRV阳性12例(14.6%),最小年龄11个月。~6岁78例中HRV阳性13例(16.67%),〉6岁20例中HRV阳性1例(5%),三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V阳性检出率在3~5月和10~11月各有一个高峰,以3月份最高(31.58%)。【结论】鼻病毒是广州地区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感染高峰集中在春、秋季两季。6岁以下儿童易感HRV。
- 江文辉陈羿张莹莹吕淑泓宗青邓力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
- 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
- 2005年
- 目的评估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PDA)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为PDA组20例和ASD组16例。分别采用PDA及ASD封堵器(深圳先健产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全部病人成功置入封堵器,无即时并发症出现。PDA组有1例术后发生封堵口移位,需外科手术取出。其余病例术后追踪无残余分流、溶血、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ASD组术后3个月时,彩超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6个月后,2例残余分流消失,无心律失常、栓塞及心房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追踪疗效满意。
- 张丽陶聪吕淑泓于明华张智伟
- 关键词:堵闭器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 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的14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无CAL93例和CAL52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随访结果。结果无CAL组发热日程(8.7±3.4)d.血沉(79.5±34.6)mm/1h,CAL组发热日程(11.5±4.8)d,血沉(91.9±36.6)mm/1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发病10d内接受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患儿CAL发生率为18.8%(18/96),未予IVIG治疗患儿CAL发生率为69.4%(34/4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随访并CAL患儿38例,冠状动脉扩张20例均恢复正常;14例冠状动脉瘤中12例恢复正常,2例缩小;4例巨大冠状动脉瘤2例缩小,另2例超过2年仍未恢复。结论KD并CAL与热程过长及血沉显著增快密切相关,病程早期未予IVIG治疗的患儿并CAL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应用IVIG治疗对防治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作用。
- 陈兆鸿刘特长吕淑泓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瘤
-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儿 2 3例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 血培养阳性率为 3 8% ,连续 2次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者仅为 1例 .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共 17例 (73 9% ) .
- 吕淑泓于明华张丽
- 关键词: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法术前诊断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
- 2005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法作为诊断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TOF)术前诊断主要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法对57例3岁以下拟接受根治手术的TOF患儿进行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其诊断婴幼儿TOF的准确性.结果57例患儿主要畸形诊断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合并畸形中与手术对照诊断体、肺静脉与心房连接段敏感度80%,特异度100%;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与手术对照敏感度100%,特异度96.08%.结论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法诊断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准确性高,能为早期手术矫治提供较全面的资料.
- 虢艳于明华刘特长张丽吕淑泓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法法乐氏四联症婴幼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