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忠
-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影像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漳州市医院共收治的8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中位年龄47.9岁,除1例表现为脑出血外,余7例均为脑梗死,发病时大多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动过速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8例。6例患者通过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脑梗死综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改善,2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不佳致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结论 MD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易导致中年女性缺血性脑梗死急性发作,二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及早行颅脑MRA和甲状腺功能筛查十分必要,积极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手术治疗是脑梗死恢复的有效手段。
- 周丽娜詹阿来吴宗忠邱陆阵邹文林彩文
- 关键词:烟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缺血性脑血管少见的病因,病因治疗是防止复发,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 吴宗忠陈文伙郭婷辉易婷玉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脑梗死疾病特征
- 早期以溶贫及闭经为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吴宗忠
- 关键词:闭经肝豆状核变性
-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0
- 2013年
- 山豆根又名广豆根、小黄连,是一种清热解毒药,若超过常规用量可出现中毒反应[1]。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对各种中药成分的毒副作用不熟悉,导致临床实践中可能造成误诊及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及影像学改变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 易婷玉吴宗忠张梅芳陈文伙
- 关键词:中毒性脑病文献复习山豆根清热解毒药影像学改变中毒反应
- 头颅MRI双侧基底节呈肥皂泡样改变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
- 2009年
- 患者男,17岁,因反复发热、头痛20d入院。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伴发热、畏冷,无抽搐。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7.1℃.神志清楚,精神倦怠,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颈部抵抗.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Kerning征阴性,左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后行多次脑脊液检查:墨汁染色及培养均检出新型隐球菌。
- 陈文伙陈跃鸿吴宗忠张梅芳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头颅MRI基底节BABINSKI征反复发热入院体检
-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复杂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 2011年
- 患者男,39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5d”于2010年1月6日收住我院。患者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活动中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右上肢麻木、持物不稳,尚能行走,但不稳,伴头晕,无视物旋转、耳鸣、听力减退,伴双额部头痛,呈阵发性搏动性,伴不能言语,但能听懂他人话意,无呕吐、
- 陈文伙陈跃鸿吴宗忠吴燕敏陈柏龄易婷玉张梅芳
- 关键词:动脉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特殊类型的低灌注脑梗死1例
- 2013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主因“反复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4d,加重伴胡言乱语1d”于2012年3月21日收住我院。患者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活动中突发一过性左侧肢体无力,持物及行走不稳,伴左。
- 陈文伙陈跃鸿吴宗忠陈柏龄吴燕敏易婷玉张梅芳
- 关键词:脑梗死低灌注
- 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脑部异常MRI表现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脑部异常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007年5例患者由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脑部异常MRI表现,患者均在发作后72h内行头颅MRI检查,常规进行了T2WI、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同时进行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患者均由部分性发作泛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均在发作后行MRI时出现明显单侧大脑半球异常表现,且与部分性发作侧相对应,在T2WI上均表现为局部皮层肿胀,呈高信号,其中3例DWI上出现皮层高信号,病灶不按脑血管分布。4例在MRA上出现病灶同侧大脑中动脉血管较对侧明显增多。5例行增强扫描后均见病灶侧脑膜明显强化。5例患者临床发作后均遗留有与MRI异常病灶相应的临床神经功能缺失。其中3例病情稳定后复查MRI,发现异常病灶及MRA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引起脑部异常MRI表现特点:①常局限于大脑皮层的T2WI、DWI高信号,且病灶不按血管分布区分布;②MRA提示单侧脑血管增多;③增强扫描见单侧脑膜强化。大部分病灶可逆。这些特点可用来区别是癫痫引起的异常病灶还是脑部的致痫灶。
- 陈文伙陈跃鸿杨妙雄吴宗忠巫超鑫石炎川陈柏龄郭婷辉易婷玉张梅芳
-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MRI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63例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3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栓塞和血栓形成是TOBS的主要病因,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偏盲等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丘脑或中脑为核心合并其他部位梗塞是该病影像学重要特征。结论TOBS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 郑建玲陈跃鸿詹阿来巫超鑫吴宗忠
-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梗塞影像学
- 孤立脑桥旁中央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孤立脑桥旁中央动脉供血区不同类型梗死主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新发孤立脑桥旁中央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62例进行颅脑磁共振+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影像学显示脑桥梗死灶达到脑桥腹侧基底表面36例为A组,影像学显示脑桥梗死灶在脑桥深部未及脑桥腹侧表面26例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梗死灶水平面基底动脉管壁病变、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管径的比值及病情进展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A组NIHSS评分为4.14分,B组为3.85分;出院30天进行MRS评分,A组MRS评分均值为1.72分,B组为1.23分,差异无显著性。行CE-MRA检查后测量基底动脉最窄处与颈内动脉C4段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T2成像梗死灶水平的基底动脉均发现偏心斑块,提示发现脑桥梗死灶水平基底动脉管壁腹侧偏心斑块,应高度警惕病情进展的可能。结论孤立脑桥旁中央动脉供血区梗死的预后较好,基底动脉脑桥腹侧管壁偏心斑块可能是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妙雄石炎川陈跃鸿巫超鑫吴宗忠陈柏龄张梅芳
- 关键词: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