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旻
- 作品数:27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年大鼠脑膜原代组织干细胞特性细胞的分离及神经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离并检测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探讨其诱导成神经细胞的能力。方法自成年大鼠活体分离、剪取脑膜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用无血清的特殊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脑膜细胞克隆球的形成及分化过程,并用巢蛋白(Nestin)、表面抗原CD133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阳性细胞进行表观遗传学鉴定。分离的脑膜细胞经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培养基分别诱导分化后检测脑膜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成熟程度,用免疫印迹法(westen blotting)检测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内成熟神经细胞相关标志性蛋白——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元蛋白(BM88)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体外培养时不同类型细胞的贴壁时间有差异,具有干细胞特性细胞呈球形,黏着在首先贴壁的扁平基底细胞上分裂形成克隆球,克隆球细胞Nestin、CD13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诱导分化后NF-200、BM88有明显表达,表明经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结论活体分离成年大鼠脑膜组织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干细胞特性,并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 刘文新谢小东吴荧荧周月鹏于明朱海涛吴旻
- 关键词:脑膜细胞干细胞
- 急性颅脑创伤后外周血SOD和MDA的变化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AD)在评价急性颅脑创伤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丹阳市中医院外一科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型组(GCS 13~15分)49例、中型组(GCS 9~12分)48例和重型组(GCS 3~8分)23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的丹阳市中医院工作人员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外周血SOD和MAD检测,其中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在入院时,入院第3、7、14天采集静脉血检测外周血SOD和MDA水平;同时,伤后3个月对所有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根据患者GOS将120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1~3分)47例和预后良好组(GOS 4~5分)73例。比较各组外周血SOD和MDA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患者伤后外周血SOD和MDA的相关性及其与入院时GCS及3个月后GOS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7、14天外周血SOD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以第3天最为显著;第7天SOD水平开始回升,MDA水平开始下降,第14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其中中、重型组SOD水平下降较轻型组更迅速,MDA水平上升较轻型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重型组各时间段SOD、MDA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创伤后外周血SOD水平与入院时GCS和伤后3个月GOS呈正相关(r=0.597 6、0.672 3,P〈0.05);伤后第3天外周血MDA水平与入院时GCS及伤后3个月GOS呈负相关(r=-0.485 6、-0.436 4,P〈0.05),SOD水平与MDA呈负相关(r=-0.784 3,P〈0.05)。结论 颅脑创伤后监测SOD、MDA水平变化,对评估颅脑创伤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颅脑创伤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李宝东陈冬云谢建勤殷桥陶玉峰杨来华吴旻陈泽军
- 关键词:丙二醛随机对照试验
-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颅脑创伤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以卫生计生委北京医院为主的10家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60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中心分层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40例)与对照组(120例),所有患者均从入院开始用药,试验组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40mg/ml,2ml/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灭菌注射用水,治疗14d。通过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意识恢复情况、语言功能、运动功能、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60例患者中,实际完成321例(治疗组213例,对照组108例)。治疗14d,试验组的平均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1±2.0)分、(13.4±2.3)分,P=0.007],且试验组清醒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8%、70.0%,P=0.036)。治疗后30d随访,试验组患者的GOS预后良好率(82.3%比58.1%)、语言功能正常百分比(86.1%比61.9%)、上、下肢功能正常的百分比(88.9%、90.4%比78.1%、81.9%)及KPS评分(91.3分比89.1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远期预后。
- 王作伟常会民黄腾杨金庆杨洪发特木其乐丰育功吴旻侯凯刘伟王大明
- 关键词:多中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 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和责任血管的MRI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与相关血管的解剖特点。方法单侧面肌痉挛患者(A组,60例)及无面肌痉挛者(B组,60例),采用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 TRU-FISP)以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序列(3DTOF-MRA)扫描观察面神经和相关血管的关系,在MRI图像上测量相关数据。结果两组面神经长度、神经长轴与中线的角度和两侧面神经间距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神经血管压迫的出现率高于B组(91.7%vs.76.7%)(P<0.05)。A组4级以上中、重度移位的面神经数多于B组(P<0.05);A组近段血管压迫38支,多于B组的23支(P<0.05);A组两侧椎基底动脉汇合点偏向与面肌痉挛症状位于同侧的多于B组(P<0.05)。结论与无面肌痉挛者比较,有面肌痉挛症状患者的面神经血管压迫程度重,压迫点更接近面神经根部,椎动脉汇合点偏向症状侧。
- 朱颖吴旻王冬青朱海涛石卉朱丽张礼荣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压迫
- 实验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瘤壁平滑肌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弹性蛋白酶诱导兔颈内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瘤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方法应用弹性蛋白酶作用于兔颈内动脉,建立新西兰兔颈内动脉瘤模型;分别于第1、2、3、4周取下实验动脉瘤标本行HE染色,逆转录PCR检测瘤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SM22α-mRNA)表达。结果实验动脉瘤随着不断生长瘤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减少,SM22α-mRNA表达减少。结论弹性蛋白酶能稳定诱导动脉瘤的产生。动脉瘤动态生长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
- 方景海焦磊陈泽军吴旻
- 关键词:颈内动脉瘤血管平滑肌细胞
- 神经内镜结合3.0T MRI重建技术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MRI图像结合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用3.0T MRI对16例患者行快速稳态梯度回波(True FISP)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序列扫描。其中,2例并在注射对比剂后行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3DFLASH)序列扫描,使用OsiriX图像软件进行图像融合三维重建来评定神经血管压迫情况。16例患者均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EAM)下行MVD并术中录像,术后与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压迫动脉或静脉及其严重程度与手术所见吻合度达100%。1例用神经内镜探查时发现并存动静脉压迫,3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16例患者中,13例(81.2%)疼痛立即消失,3例(18.7%)疼痛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三叉神经术前3.0T MRI重建技术有利于选择病例和术中有目的探查微血管压迫,应用神经内镜协助则能提高手术效果。
- 徐光明吴旻张礼荣王冬青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
- 血糖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室评估中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入院前血糖水平与伤后1月死亡率和伤后第6个月的Glasgow结果分级(GOS)等预后指标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三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型TBI患者病历,统计入院前血糖水平、血氧、血压、GCS、瞳孔等五项评估指标,伤后1月死亡率和伤后第6个月的GOS等二项预后指标。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析上述指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共140例,66例(47.14%)在伤后1个月死亡,入院前血糖、血氧、GCS与伤后1个月死亡率和伤后第6个月的GOS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重型TBI患者入院前血糖水平与血氧、GCS评分均为预后重要指标,对于院前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 蔡华忠徐敏许慧中陆晓峰谢江宁常志英谢正兴庄严吴旻陈泽军王存祖
- 关键词:血糖重型颅脑外伤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着重于寻找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几率的主要方案。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10例,均予以颅骨钻孔置管外引流手术治疗,同时对其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信息进行观察,对复发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复发率为11.82%。血肿复发与高龄,凝血功能障碍,血肿CT高密度影,引流管头端的朝向,骨孔大小,术后颅内积气有关。结论基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病患而言,其复发因素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凝血功能障碍,血肿CT密度)和手术操作因素(引流管头端的朝向,骨孔大小,术后颅内积气)。减少手术操作相关复发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问题。
- 庄严吴旻陈泽军邓引生蒋明焦磊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
- 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免疫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48h内开始管饲肠内营养(观察组中额外添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观察组和对照组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第7、10天各患者的血糖、外周白细胞、CD4+、CD4+/CD8+.免疫力状况及机体感染等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第7、lO天.观察组血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外周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4+、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免疫力增强,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作用显著.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优先选择的营养途径。
- 朱龙寇堃吴继华傅元贵李永坤薄义刘永泰吴旻
- 关键词:肠道营养颅脑损伤淋巴细胞
- 仅表现为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 2012年
- 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破裂动脉瘤都表现为CT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动脉瘤破裂后仅仅在CT上表现为脑内血肿,这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甚至误诊,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本文对2000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仅表现为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11例患者报告分析如下。
- 谢正兴王存祖吴旻崔岗徐光明
- 关键词:破裂动脉瘤脑内血肿手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