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小说
  • 4篇叙事
  • 3篇意象
  • 3篇苏童小说
  • 3篇作家
  • 3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先锋作家
  • 1篇电影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叙事品格
  • 1篇学史
  • 1篇意味
  • 1篇意象化
  • 1篇意象营构
  • 1篇隐喻
  • 1篇知青

机构

  • 7篇浙江财经学院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11篇吴智斌
  • 2篇杨剑龙
  • 1篇张登林
  • 1篇陈雪康
  • 1篇李洪华
  • 1篇巫小黎
  • 1篇林雪飞

传媒

  • 2篇社科纵横
  • 1篇电影文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难以割舍的文化亲情:作家“本命城”对其创作的启示——以“湘西本土”对沈从文及其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启示为个案
2006年
文章将作家性格、心理、气质、观念赖以形成和文学空间得以生成的精神上或地域上的本土命名为作家创作的“本命城”。“本命城”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启示是非常广泛的,文章以沈从文的创作为个案进行阐述。沈从文创作的“本命城”湘西本土对其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启示,体现在山水民风、人性人情、风土习俗、情爱诸方面,作家创作中难以割舍的文化亲情由此得到例证。
吴智斌
关键词:湘西世界
穿越形式与意味的隔膜——苏童小说的意象营构被引量:4
2010年
苏童在其小说中营构了大量意象,其中的色彩意象与隐喻意象最为出色。面对文本中高度密集化的意象,苏童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梳理策略。文章重点对苏童文本的叙事个性进行定位,认为苏童创造了一种意象化的叙事模式,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对苏童小说文本意象化的叙事品格进行了定位和描述。
吴智斌
关键词:苏童小说意象营构叙事品格
轰动后的思索与反省——“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三人谈被引量:3
2007年
杨剑龙吴智斌林雪飞朱品君(记录、整理)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垃圾反省轰动效应文学史家
岁月如歌 记忆似帆——长篇小说《汤汤金牛河》师生谈
2008年
《汤汤金牛河》是作者知青生活的记录,作品采取连环式结构,具有散文化的特征,塑造了牛汉国、姜阿翠、麻大哥、黄书记、大老李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透露出人性的丰富,延续了沈从文的抒情诗性传统,力图写出艰难时代中的人情人性。
杨剑龙李洪华张登林陈雪康吴智斌巫小黎
关键词:知青生活叙事结构
蜂花蝶影里的海上浮世绘——包天笑《上海春秋》的上海叙事被引量:1
2007年
包天笑是晚清文化界一位领头羊式的人物,但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对其文本的关注则可谓无人拓荒。文章以其代表作《上海春秋》为个案,关注包天笑小说的叙事品格和鲜明的上海都市文化特色,从公共空间、近代进程、道德评判三方面论述其对上海的书写。
吴智斌
关键词:包天笑上海叙事
中国当代文学教改视野中的“三种视角”与“四重对话”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内容具有"三分性"特征,给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惑,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时时更新。与当代文学课程内容特征相适应,在教学中采用"重读"、"欣赏"、"鉴别"三种视角切入当代文学课程内容,并与此三种教学视角转换相关联而生成的"四重对话"教学方法,是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和重要成果。
吴智斌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教改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上海形象与上海批判
<正>通常来说,通过一个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与文化,是一个"建构的结果",而非真正的地域城市本身。这种"建构"可能是借助文学想象来实现的,也可能是借助文化想象来实现的,更可能是一种夸大或变异的想象结果。...
吴智斌
文献传递
空间发现与空间生成:从小说《海上花列传》到电影《海上花》被引量:1
2009年
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和20世纪末的电影《海上花》在各自领域里对叙事空间进行了重新定义。韩邦庆借由穿插藏闪手法将传统的时间线性叙事扭曲而使小说获得了一种空间意义,从而使其作品获得了一种现代性;侯孝贤的《海上花》则用全片长镜头内景手法将空间幽闭,使之参与了叙事,并借用空间的隐喻张力演绎了上海与台北的双城记。
吴智斌
关键词:隐喻双城记
先锋作家的意象化叙事策略:基于苏童小说的考察被引量:3
2010年
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反意象"现象,而小说却大规模地引入意象。意象化叙事由此而成为先锋作家叙事策略之一种,主要代表是苏童。苏童小说多以意象化叙事代替了传统的情节叙事,这种叙事品格使苏童小说实现了与电影、电视及舞蹈等视觉艺术的便利沟通。
吴智斌
关键词:先锋作家苏童小说
旧女性当代生存史的两种书写方式——《长恨歌》与《玫瑰门》的对比阅读被引量:3
2005年
《长恨歌》与《玫瑰门》是男性话语体制下旧女性当代生存史的两种优秀的书写方式。王琦瑶的“顺”与司猗纹的“化”则是两种典型的旧女性存在形态,她们各自的人生态度造成了其当代生存境遇的边缘化与“准中心”之别,王琦瑶呈现单一的人生轨迹,而司猗纹却是一种复调的人生呈现。
吴智斌
关键词:王琦瑶司猗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