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药敏
  • 2篇药敏试验
  • 2篇烫伤
  • 2篇烫伤样
  • 2篇烫伤样皮肤综...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综合征
  • 2篇葡萄球菌
  • 2篇葡萄球菌烫伤...
  • 2篇球菌
  • 2篇重组腺病毒
  • 2篇重组腺病毒载...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综合征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腺病毒载体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化生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吴清华
  • 5篇李明勇
  • 5篇邱林
  • 3篇田晓菲
  • 2篇傅跃先
  • 2篇魏光辉
  • 1篇刘燕
  • 1篇肖军
  • 1篇张艳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7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 探讨177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177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年龄和地区分布、发病诱因、临床特征、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共177例,发病年龄中位数约为1岁3个月23天,多见于婴幼儿期,男女性别比约为8 ∶ 9,71.2%于夏秋季节患病。患儿多来自农村,148例(83.6%)无明确的发病诱因,多起病于颜面部(71.6%)。129例检查心肌酶谱104例(80.6%)异常,142例中38.7%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近3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头孢菌素类和阿莫西林/棒酸的敏感率分别为95.2%和95.0%。72.9%双联抗生素治疗有效,36.2%患儿早期予以丙种球蛋白,对于心肌酶异常患儿早期给予保护心肌药物,所有患儿痊愈且不留瘢痕。结论 对于出现颜面部的急性红斑和表皮脱屑的婴幼儿应高度怀疑为SSSS,且予以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头孢菌素类和半合成青霉素复合制剂应是首选有效的药物,同时早期合用丙种球蛋白和保护心肌药物有利于疾病恢复。
李明勇魏光辉邱林傅跃先田晓菲吴清华
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
TGF-β3基因转染MSCs复合壳聚糖的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3(TGF-β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将含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3,TGF-β3)基因的质粒克隆至腺病毒质粒载体中...
吴清华
关键词:TGF-Β基因转染MSCS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载体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构建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腺病毒载体,使其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在细胞内得到表达。方法:将含有TGF-β3基因克隆至含有EGFP的穿梭质粒,通过在感受态菌DH5α内同源重组,构建pAdxsi-EGFP-TGF-β3。PacⅠ酶切线性化pAdxsi-EGFP-TGF-β3转染HEK293细胞,多轮"乒乓感染法"扩增收集pAdxsi-EGFP-TGF-β3病毒液,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PCR和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并检测重组腺病毒液的滴度。测定重组腺病毒液转染MSCs细胞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TGF-β3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携带TGF-β3和E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xsi-EGFP-TGF-β3,PCR和绿色荧光证实病毒包装成功,并具有感染力,病毒滴度为2×1010pfu/ml。Western blot检测表明Adxsi-EGFP-TGF-β3感染的兔骨髓MSCs细胞有效表达TGF-β3。结论:含有TGF-β3和EGFP的腺病毒载体pAdxsi-EGFP-TGF-β3构建成功和TGF-β3蛋白在兔骨髓MSCs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转染TGF-β3基因的兔骨髓MSCs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组织增生提供实验基础。
邱林吴清华肖军李明勇
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
黄芪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黄芪(Radix astragali)对日本大耳白兔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d)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实验组A、B、C分别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D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E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伤后32、43d测量瘢痕厚度、硬度,并常规做HE染色,RT-PCR观察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中瘢痕厚度、硬度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瘢痕组织中TGF-β1 mRNA和其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伤后32、43d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伤后32、43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减少TGF-β1 mRNA水平合成,减少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显示黄芪注射液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好的药物。
张艳邱林吴清华李明勇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
壳聚糖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浓度及黏附生长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组织工程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少量的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 在一定环境下附着在三维多孔支架上并良好生长为后期的组织器官重建修复做好基础。目的:对不同浓度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至壳聚糖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再生修复进行评价。方法:取 5×105脱乙酰度为 95%的壳聚糖粉末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支架,取 1×106,1×107,1×108,1×109 L-1细胞体积各 100 μL复合至壳聚糖支架后 1,3,5,7,9 d 以光镜,扫描电镜,MTT 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海绵状多孔支架为 5 mm×5 mm×3 mm,孔径 190~380 μm,平均孔径 290 μm,孔相通性较好,空隙率为(84.00±4.62)%。细胞/支架共培养 72 h 后各浓度细胞组均可渗入壳聚糖支架多孔结构内黏附生长。1×107,1×108,1× 109 L-1浓度细胞组在支架上成蔟生长,部分细胞与支架融合。结果提示,1×107,1×108L-1组细胞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壳聚糖支架的黏附生长,用于组织再生修复。
吴清华邱林李明勇刘燕田晓菲
关键词:壳聚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十年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在新生儿中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诊治情况,为新生儿SSSS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儿童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十年间收治的20例新生儿SSSS病例进行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共20例;前5年的1例,后5年19例,平均年龄约为18天2小时;本组病例中18例(90%)无明确的发病诱因。65%于夏秋季节患病,农村地区以及男孩多见;100%有红斑伴水疱和随后出现脱屑;10例检查心肌酶谱均异常;18例中44.4%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近3年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分析显示阿莫西林/棒酸、头孢菌素类以及苯唑西林耐药率均达27.3%;85%双联抗生素治疗有效,心肌酶谱异常者均予以保心药物,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近年来SSSS患病新生儿呈增多趋势,新生儿期出现颜面部急性红斑和口周黏膜损害应更加警惕,目前高敏感率且治疗有效的药物宜选用头孢菌素类和半合成青霉素复合制剂,在病程早期可加用保心药物。
李明勇邱林魏光辉傅跃先田晓菲吴清华
关键词: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