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华
- 作品数:107 被引量:62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煤化工废水硫酸亚铁混凝预处理及可生化性提高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在生化处理前需要采用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废水中难降解组分和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效果。以硫酸亚铁(Fe SO4)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为助凝剂对煤化工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重点考察难降解组分的去除和可生化性的提高。当溶液p H为9,Fe SO4和PAM投加量分别为1.5 g/L和1.0 mg/L时,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呈色组分和油类物质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58%;紫外-可见光谱显示,难降解的氮杂环、稠环类污染物及单环芳香化合物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2%和29%;废水BOD5/COD比值从0.15提高到0.26。混凝出水经上流式厌氧滤池与气升环流好氧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后,COD从2700 mg/L降至113±18 mg/L,降解率达96%。实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混凝法可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预处理方法用于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难降解组分。
- 吴锦华谭雪云江燕斌盖恒军
- 关键词:煤化工废水硫酸亚铁混凝法可生化性
- 吹脱法预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条件试验与工程应用
- 针对焦化废水中氨氮对后续生物处理严重冲击的问题,利用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规模的反应器中研究了废水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和pH值等参数对氨氮吹脱去除率的影响.当初始的氨氮浓度在150-800mg·L-1范...
- Li Ruihua李瑞华韦朝海Wei ChaohaiWu Chaofei吴超飞Wu Jinhua吴锦华Tan Zhanji谭展机Lu Bin卢彬Chen Jingui陈锡通Li Guobao刘礼Jiang Chengfu
- 关键词:吹脱法去除率试验分析
- 序批式气升环流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缺氧-厌氧-好氧交替进行的高效新型序批式气升环流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包括一方形或圆筒式结构的反应器装置、进水装置及出水装置,所述反应器装置包括一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上方连有三相分离器,下方连有锥底,...
- 李平吴锦华
- 文献传递
- 有机负荷对ABR处理疫病动物尸骸废水的产酸及产甲烷特性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疫病动物尸骸废水,研究了不同进水有机负荷对其产酸及产甲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有机负荷由0.9 g/(L·d)升至8.1 g/(L·d)时,COD最终去除率达87%以上;负荷进一步提高至11.9 g/(L·d)时,各格室中最终VFAs积累总量分别达到4 320、3 420和2 510 mg/L,COD去除率降至61%。反应器内主要产酸类型为乙酸型,其次为丙酸和丁酸,随着负荷的提高,逐渐出现少量异戊酸、戊酸、己酸和异己酸。乙酸平均百分含量随负荷的升高而降低,丙酸和丁酸则反之。当进水负荷为4.6 g/(L·d),3个格室甲烷产率分别达到最大值:0.33、0.32和0.33 L/g。当负荷高于8.1 g/(L·d)时,总VFAs、丙酸和丁酸的积累成为厌氧产甲烷过程的抑制因素。
- 刘梦林李平于可可吴锦华张小平贺江
-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产酸特性
- 焦化废水预处理及其特征污染物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焦化废水是典型的有毒/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表现出高浓度、多相、多组分共存的性质,需对其进行预处理以保证后续生物处理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本文结合实验数据与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重力沉降、蒸氨/脱酚、混凝/气浮、臭氧氧化单元工艺作为预处理技术对焦化废水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分离去除情况。研究发现:经过90min重力沉降,56.05%的悬浮颗粒和46.54%的油分得到分离;接着,将初始pH=10的废水蒸氨50min后,在pH=9、T=30℃、R=1∶4、n=3的条件下采用磷酸三丁酯-30%煤油进行萃取脱酚,氨氮和苯酚的去除率分别为69.85%和76.02%;随后,在FeSO_4投加量为1500mg/L、初始pH=9的混凝/气浮反应中,硫化物、氰化物以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93%、60.68%和2.95%;最后,在臭氧浓度为14mg/L±1mg/L、初始pH=10、反应时间为80min的臭氧氧化反应中,硫化物、氰化物以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2%、91.05%和47.26%。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焦化废水预处理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认为,这类废水预处理技术的优化与应用需要综合考虑相分离、产品分离和有毒物质的转化这3个层面有效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 武恒平韦朝海韦朝海吴锦华任源韦聪
- 关键词:焦化重力沉降蒸氨脱酚
- 不同温度下氨对疫病动物尸骸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
- 2017年
-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疫病动物尸骸废水,研究了反应器由中温(35℃)逐步升至高温(55℃)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升温至45℃和55℃时,厌氧处理效率显著降低,将有机负荷由35℃时的6.0 kg COD·(m^3·d)^(-1)降至55℃时的2.4 kg COD·(m^3·d)^(-1)并没有得到恢复,高温厌氧COD去除率相比中温下降了24%,甲烷产率下降了33%,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s)增加了1.9倍.升温过程中,厌氧产甲烷菌受到了游离氮(FAN)的抑制导致甲烷产率显著降低.当温度由35℃升至55℃时,反应器p H值由7.63升至8.22,FAN由98 mg·L^(-1)升至340 mg·L^(-1),VFAs由235 mg·L^(-1)积累至684 mg·L^(-1),p H、FAN和VFAs三者的协同作用导致反应器在高温状态下处于"抑制稳态".与中温厌氧相比,高温菌对FAN的耐受性更强.当p H值为8.2时,FAN对中温菌的IC50为324 mg·L^(-1),对高温菌则达到453 mg·L^(-1),但这一优势不能抵消升温所引起的FAN抑制效应.这是疫病动物尸骸废水高温厌氧消化效率显著低于中温的主要原因.
- 李平李平木合塔尔.吐尔洪吴静朱凤霞吴静吴锦华
- 关键词:厌氧消化甲烷产率
- 生物三相流化床结构特征及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从生物三相流化床的床型特征、内构件形式及结构参数分别讨论流体力学行为、水处理特征及能量耗散的变化规律,从环境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了三相生物流化床在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化应用的前景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韦朝海吴锦华王刚任源吴超飞
- 关键词:生物三相流化床结构参数能量耗散
- 生物沥浸去除污泥重金属及改善脱水性能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从天然矿山酸性废水中富集制备了3种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开展了污泥生物沥浸实验,研究了沥浸去除污泥重金属(Cu、Zn、Cd)同时改善脱水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均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P<0.01).沥浸12d后,改进型Starkey培养基富集的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对Cu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0%和82.9%,9K培养基富集的嗜酸性细菌混培物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对Zn的去除率可达到87.5%.同时,生物沥浸还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P<0.01).经过12d沥浸,污泥的离心脱水率可由73.1%上升到90.0%.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是因为生物沥浸能使污泥结构由絮体状变成明显的颗粒状,并可形成以铁、氧和硫为主要元素组成的次生矿物规则晶体.
- 石超宏朱能武吴平霄李平吴锦华
- 关键词:城市污泥生物沥浸重金属脱水性能次生矿物
- 新型内构件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氧传递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1年
-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能更好;当载体量为15%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氧传递速率增大,而气速分别在0.022 m/s和0.033m/s时,直管和多重管的氧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值;底部布气优于其他高度布气;导流挡板的设置增强氧的传递作用.研究结果为反应器的放大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 韦朝海吴锦华吴超飞任源吴海珍
- 关键词: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氧传递系数氧转移效率内构件废水处理
- 掺杂过渡金属的TiO2/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累托石为载体,钛酸四丁酯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掺杂过渡金属铜的TiO2/累托石复合光催化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的表征.同时考察了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下对对氯苯酚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铜掺杂量和煅烧温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过渡金属掺杂改性TiO2的机理及对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中,累托石的层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复合材料中的TiO2主要是以大部分的锐钛矿型和小部分的金红石型的混合形态存在;负载累托石后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明显增加,掺杂铜的TiO2/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要高于未掺杂铜的TiO2/累托石复合材料,并且当掺铜量为0.5%(质量分数),煅烧温度为500℃时,复合材料对对氯苯酚的光催化去除率达到最大;苯醌类物质可能是对氯苯酚光降解的中间产物.
- 张星吴平霄吴锦华党志
- 关键词:过渡金属掺杂累托石光催化对氯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