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元岐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封隔
  • 3篇封隔器
  • 2篇油田
  • 2篇热洗
  • 2篇热洗井
  • 2篇管柱
  • 2篇窜槽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损害
  • 1篇压井
  • 1篇压力表
  • 1篇压力测试
  • 1篇油层
  • 1篇油水
  • 1篇油水井
  • 1篇油田开发
  • 1篇上胶
  • 1篇试验分析
  • 1篇水井
  • 1篇丝扣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周元岐
  • 2篇娄京伟
  • 2篇徐贵东
  • 2篇李振智
  • 2篇范锡彦
  • 2篇林伟民
  • 2篇于鑫
  • 2篇程琼
  • 1篇杨辉
  • 1篇刘丽
  • 1篇水素连
  • 1篇林明华
  • 1篇赵奇祥
  • 1篇吴建朝
  • 1篇齐德山
  • 1篇黄兴普
  • 1篇程文全
  • 1篇向育全
  • 1篇王新君
  • 1篇邓小伟

传媒

  • 1篇石油机械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机械法找窜管柱研究
本文分析了管外窜槽的危害及现有找窜工艺的不足。针对不足,结合自验封封隔器和井下子压力计等工具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机械找窜对管柱。介绍了不同的管柱的具体施工步骤及特,得出了该管柱施工简单,资料可信度高的结论。
徐贵东于鑫范锡彦周元岐娄京伟水素连齐德山吴建朝
关键词:窜槽
文献传递
机械法识别油水井管外窜槽管柱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针对油井和注水井管外窜槽的危害及现有工程测井法和封隔器法识别管外窜槽工艺的不足,结合自验封封隔器和井下电子-压力计等工具的特点,设计了机械法识别油井和注水井管外窜槽工艺管柱。介绍了两种管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施工步骤。该管柱具有4个技术特点:(1)校深短节保证了管柱封隔器的准确位置;(2)试压装置确保封隔器以上管柱不漏失,得以准确录取资料;(3)自验封封隔器排除了封隔器不密封性;(4)井下电子压力-流量计可通过回放曲线分析窜槽情况。
范锡彦徐贵东于鑫周元岐娄京伟
关键词:注水井管外窜槽管柱油田开发
分采混输采油工艺现场试验分析
2013年
层间矛盾是贯穿油田开发全过程的主要矛盾之一,常规的堵水技术是以停采(放弃)高含水油层为手段达到减缓层间干扰的目的,停采或陪堵层的存在等于放弃了这部分储量资源和潜力;本文介绍的分采混输采油工艺可实现两层段独立采油混合输送,在缓解层间矛盾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物尽其用,"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油层跨度大,多油层合采时,层间压力或含水差异产生层间干扰的油井提高采收率。
周元岐程琼程文全王宏伟翟士虎
关键词:封隔器
一种新型洗井封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洗井封隔器。它由接头、本体组成,接头与本体螺纹连接,本体的下部装有单向阀,在单向阀的上面由销钉固定有调整挡环,接头与调整挡环之间依次装有膨胀体、上胶筒、下胶筒和定位挡环,在膨胀体上开有凹槽,凹槽下面...
李振智林伟民周元岐赵奇祥杨辉邓小伟王新君程琼
文献传递
两种不压井、防污染油层的热洗工艺技术被引量:4
1999年
为解决传统热洗工艺循环路径长、热能利用率低且在低能低产井中热洗液易漏失污染油层或压死井问题,采用机械洗井阀和温控封隔器两种新型井下工具改进了传统热洗管柱结构,并对三种热洗管柱的热洗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新型热洗工艺技术克服了传统热洗工艺的不足,可满足不同井筒条件。该工艺技术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油层污染,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李振智周元岐林伟民
关键词:热洗井地层损害胡状油田防污染油层
压力表装卸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表装卸装置,属压力测试专用工具技术领域,由压力表、表接头、被测处固定弯头、顶锥、顶丝、手轮、顶丝板、压板及连接顶丝板和压板的联板和联板组成,被测处固定弯头与被测井口阀门焊接,其上端设有与表接头下端的...
黄兴普林明华向育全周元岐刘丽常红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