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友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污泥
  • 4篇城市污泥
  • 3篇堆肥
  • 3篇脂肪酸
  • 3篇丛粒藻
  • 2篇地质
  • 2篇厌氧
  • 2篇厌氧消化
  • 2篇页岩
  • 2篇油矿床
  • 2篇油页岩
  • 2篇有机质
  • 2篇十一烷
  • 2篇四甲基
  • 2篇碳稳定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泥煤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稳定性
  • 2篇矿床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周友平
  • 6篇史继扬
  • 5篇莫测辉
  • 5篇屈定创
  • 5篇向明菊
  • 4篇吴启堂
  • 3篇廖晶
  • 2篇李桂荣
  • 2篇蔡全英
  • 2篇卢鸿
  • 1篇朱夕珍
  • 1篇田凯

传媒

  • 4篇沉积学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污泥中甾类在堆肥、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被引量:7
2001年
在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仪联机检测技术 (GC/MS)对深圳、广州两地城市污泥中甾类污染物进行检测的基础上 ,研究污泥堆肥、消化过程中甾类的转化、降解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深圳和广州两地城市污泥中含有丰富的甾类污染物 ,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污水 ,且以动物来源甾类为主 ,植物和酵母细菌来源次之。好氧堆肥对广州污泥和厌氧消化对深圳污泥中大部分甾族化合物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好氧堆肥并不能促进甾醇中稳定组分甾酮的转化 ,厌氧消化亦不能使甾酮丰度降低。这表明有环境微生物介入的转化。
莫测辉周友平蔡全英吴启堂李桂荣
关键词:城市污泥甾类稳定性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废物处理
可溶一元正脂肪酸分布模式表征参数有效性评价被引量:2
1998年
详细分析了23个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类型的样品中可溶一元正脂肪酸分布模式表征参数,结果认为:H/L,CPI及峰型和主峰碳数都是较为有效的沉积环境区分指标,而CDI则敏感性较差.一般地,H/L大于4.28,CPI低于4.2与成煤成炭氧化环境相联系,而H/L小于4.28,CPI高于4.2则与海洋、淡水湖泊还原环境相联系.CDI值在作为热熟度指标效果较差,而CPI值对区分大的热熟度差别是有效的.
周友平史继扬向明菊屈定创
关键词:沉积环境
堆肥及消化对城市污泥中LABs降解行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对广州、深圳两城市污泥及经消化和堆肥化的污泥中LABs的检测和分析表明:(1)两城市污泥中LABs化合物均为合成来源,但二者的配方不同.(2)厌氧消化和好气堆肥两种处理对同碳数的LAB所有异构体降解程度基本相近,但不同异构体之间降解速度不同,2-苯基异构体优势于其它异构体降解.(3)两种生污泥都已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降解,好气堆肥能使有机质降解程度提高,而厌氧消化作用则不能.新降解程序指标[I/E]13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友平莫测辉吴启堂O.C.GASTON
关键词:城市污泥堆肥
沉积有机质中ββ藿烷成因研究—碳稳定同位素证据被引量:5
1999年
应用单烃碳稳定同位素分析(CSIA) 技术,研究南方泥炭等8 个样品溶剂可抽提部分中的ββ藿烷化合物的成因联系- 结果表明,ββ藿烷是细菌藿多醇特别是藿四醇在成岩作用极早期经细菌改造的产物- 改造过程中,侧链的断裂会导致同位素分馏,通常会导致藿类环系相对富集13C-
周友平史继扬屈定创
关键词:同位素分析
有机固体废物的堆肥处理及其利用研究
莫测辉吴启堂王伯光蔡全英李桂荣李拓田凯罗海鲲崔理化朱夕珍周友平
该项目以农用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为切入点,利用GC/MS技术,对我省不同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全面检测的基础上,对广州市污泥和佛山污泥进行多方式(不同的膨胀剂和不同的操作方法)的堆肥实验;以污泥和污泥堆能进行通菜...
关键词:
关键词:污泥堆肥处理
C<Sub>33</Sub>丛粒藻烷、丛粒藻烷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新C<Sub>33</Sub>丛粒藻烷、丛粒藻烷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新C<Sub>33</Sub>丛粒藻烷化学名为:2,3,6,7,10,12,15,16,19,20‑十甲基‑10‑乙基‑二十一烷,丛...
廖晶卢鸿周友平
文献传递
茂名油页岩中丛粒藻烷酮的发现及类HBI化合物的结构修正
茂名油页岩以其高含油率和典型生物标志物为著称,具有丰富的丛粒藻烷类化合物,以奇碳优势的C31和C33丛粒藻烷为特征;此外,含有极为少见的两个类C30HBI化合物.本研究通过柱色谱和制备型气相色谱,分离、富集并纯化,制备出...
廖晶卢鸿周友平王庆涛彭平安盛国英
关键词:油页岩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对 5个广东泥炭样品和 3个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样品中支链烷烃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 ,应用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 (GC -IRMS)测定了其中藿烷类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 ,结果表明泥炭中藿烷类δ1 3C为 - 2 1 .7‰~ - 34.4‰ ,与湖相页岩和原油中藿类相比 ,相对富集1 3C ;同一样品中 ,不同碳数和不同构型的藿烷之间 ,δ1 3C相差 4.4‰~ 1 2 .8‰ ,说明同一沉积环境中可能生长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组成藿类先质的多种微生物 ,相对亏损1 3C的C2 9βα、C2 9ββ、C31 βα藿烷可能来自甲烷菌 ,相对富集1 3C的C2 9αβ、C30 αβ藿烷可能来自化学自养型细菌 ;准噶尔盆地原油中藿烷类碳同位素δ1 3C为 - 30 .6‰~ - 53.4‰ ,原油之间藿烷δ1 3C值具有明显差别 ,它们指示克乌断裂带东部原油来自二叠系 。
史继扬向明菊周友平
关键词:原油生物标志物
氨基酸、脂肪酸对过渡带气、低熟原油形成的意义被引量:27
1995年
对草海盆地泥炭、柴窝堡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以及辽河东部凹陷、胜利东营凹陷、苏北金湖凹陷等第三系烃源岩中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开展热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氨基酸主要赋存于沥青中,分解后可以生成烃类气体和N2气,对过渡带气的形成可作出贡献。烃源岩干酪根和沥青中的脂肪酸含量不少,沥青中脂肪酸以一元酸为主,具偶碳优势,干酪根中脂肪酸以二元酸为主,不具偶碳优势。沥青和干酪根中脂肪酸脱羧基后产生烷烃,对过渡带气和低熟油都可作出贡献,沥青中脂肪酸是生成低熟油中具奇碳优势正烷烃的主要物源。
史继扬向明菊屈定创周友平
关键词:氨基酸脂肪酸过渡带气低熟原油干酪根沥青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脂肪酸的分布、演化和生烃意义被引量:28
1997年
对近代海洋沉积物、泥炭、福山凹陷第三系泥岩、茂名盆地第三系油页岩和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第三系沉积岩剖面等样品中脂肪酸类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以低等浮游动植物为主的沉积中,二元肪酸丰度相对比一元酸占优势。随深程度增加,沥青中脂肪酸高碳数相对减少,低碳数相对增高,偶碳估势逐渐消失。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埋深2266m的泥岩中发现脂肪酸仍具有偶碳优势,证明沉积有机质中偶碳脂肪酸优势可以保存到生油高峰前的较高演化阶段。
向明菊史继扬周友平屈定创
关键词:脂肪酸油页岩沉积物油矿床生烃泥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