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文
- 作品数:103 被引量:2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实现“中国梦”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被引量:2
- 2013年
- 实现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中国梦",需要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个可供和平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回顾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数千年的王朝统治,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然而,中国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没有改变,在列强眼中,中国只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东亚病夫"。无数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前赴后继,历尽磨难,当时,
- 周尚文
- 关键词:国际环境中国梦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复兴民富国强
- 两次争论与十月革命的合理性被引量:1
- 2017年
- 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两次争论都围绕一个主题——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革命合理性问题展开。在当时的背景下,列宁的《四月提纲》不是学究式地探讨革命的合理性,不是急着去解释革命原理,而是要给革命党一面旗帜,用它去动员群众、指导行动,正是在《提纲》所确立的方针指引下,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样,革命胜利之初,所有敌对力量祭起立宪会议的旗号并向布尔什维克发难,执政党只能运用非常手段来保卫革命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当然,驱散立宪会议,对布尔什维克而言,也是无奈之举。
- 周尚文
- 关键词:列宁
- 中俄经济转轨和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 2001年
- 20世纪 70年代末和 80年代中期 ,中苏两国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的、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 ,中俄两国都在实现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两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各个具体领域改革的做法、思路和绩效 ,仍有不少可供比较和相互借鉴的地方。本文从两国改革的初始条件、目标、性质和路径的差异进行比较 。
- 周尚文
- 关键词:经济转轨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 国家安全利益是制订对外战略的基点——评抗日战争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被引量:4
- 1995年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中坚,在抗日战争期间给予中国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促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对于苏联党和人民所表现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 周尚文盛昊云
- 关键词:苏联对华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安全利益统一战线共产国际
- 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
- 2002年
- 周尚文
- 关键词:江泽民同志实事求是社会实践
- 二次大战与新科技革命被引量:1
- 1995年
-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下两颗原子弹,令全世界感到震惊。这一事件不但对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标志着一项高科技成果在现代战争较量中的直接应用,从而为新科技的发展揭开新的一页。
- 周尚文
- 关键词:二次大战火箭技术人造卫星原子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航天技术
- 列宁在处理农民问题上的矛盾和纠结被引量:4
- 2015年
- 无产阶级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政权后,如何正确对待农民权益,如何依靠工农联盟巩固政权,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摆在执政的共产党面前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由于局势紧张,又缺乏经验,加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列宁在苏维埃共和国初期处理农民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和纠结,在政策上也有不少失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尽管列宁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探索和转变,但他总结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可贵的。可是,后来的领导人未能忠实继承列宁的政治遗产,造成苏联"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梳理和研究列宁在处理农民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仍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 周尚文
- 革命理想主义的困顿——评列宁关于世界革命的理想和实践
- 2017年
- 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也是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革命的理想,深深地嵌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脑海里,自然也成为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追求的崇高理想。可是,世界历史时代的巨大变化,理想和现实发生碰撞,使以"解放全人类"为使命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实践中遇到严重挑战,列宁时代已碰到这个问题,在全球化迅猛推进的今天,很少再有人重提世界革命的口号。然而,两种(或多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在一个星球上,应该如何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列宁晚年,已提出要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交往以及和平共处的设想。回顾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顿和新的思考,总结和研究历史的经验教训,仍有所裨益。
- 周尚文
- 关键词:列宁理想主义
- 苏联经济体制形成探析
- 1986年
-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上的一个严重弊端,是“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五十年代初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后,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又没有完全做到结合本国国情去对待、运用外国经验,搬用了苏联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有人称作“斯大林模式”)。而这个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对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统得过多,管得太死,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提高我们改革的自觉性,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一体制的形成,作点历史的考察和分析。
- 周尚文
- 关键词: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 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波——评罗曼·罗兰与安德烈·纪德访苏观感引发的纷争被引量:1
- 2014年
- 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两位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先后应邀访问苏联。他们都被认为是"苏联之友"的左翼进步作家,访苏回国后,分别写下了两本访苏观感的笔记:《莫斯科日记》和《访苏归来》。根据罗兰的嘱托,《日记》封存50年后才出版,而纪德《访苏归来》一书在当年就公开出版,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从内容看,两人的观感大体相似,他们都对苏联建设新社会的成就给予肯定和赞赏,也对个人崇拜、特权行为、法制残缺以及社会不平等、民众生活艰难等现象有一定的考察和记载。但两人对观感的处置方法不同,纪德遭到苏联官方的严厉抨击和围攻,而罗兰仍保持着"苏联之友"的名声。余波未了,这场风波引起当今我国学界的关注和争议。理性评析这场历史风波,罗兰、纪德这样具有良知和敏锐观察力的作家,都值得我们钦佩,不必由于两者做法不同而加以褒贬,后人不应苛求于他们。
- 周尚文
- 关键词: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