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超

作品数:76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泰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政治法律
  • 21篇历史地理
  • 17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主义
  • 10篇中共
  • 10篇马克思主义
  • 9篇社会主义
  • 7篇文化
  • 7篇毛泽东
  • 6篇邓小平
  • 5篇政治
  • 5篇社会有机体
  • 5篇社会有机体理...
  • 5篇民性
  • 5篇抗日
  • 5篇国民性
  • 4篇中国特色社会...
  • 4篇社会
  • 4篇特色社会主义
  • 4篇马克思社会有...
  • 4篇教育
  • 4篇改造国民性
  • 3篇战争

机构

  • 60篇扬州大学
  • 17篇泰州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4篇扬州师范学院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扬州科技学院
  • 1篇苏州技师学院
  • 1篇江苏省常州高...

作者

  • 76篇周建超
  • 3篇戴玉琴
  • 2篇魏吉华
  • 2篇刘勇
  • 1篇孙进
  • 1篇赵国琴
  • 1篇杨俊林
  • 1篇邱格屏
  • 1篇姚静芬
  • 1篇潘树国

传媒

  • 7篇扬州大学学报...
  • 5篇江苏社会科学
  • 5篇党史研究与教...
  • 4篇群众
  • 4篇江海学刊
  • 4篇毛泽东邓小平...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学习与探索
  • 2篇安徽史学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社会主义论坛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河北学刊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述评被引量:5
2008年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不断深化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广泛讨论,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包括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方法论意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等方面,但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研究视野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周建超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理论
世界历史理论视阈中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蒹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
<正>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既避免了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又注意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发展了社会主义,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所
周建超刘勇
文献传递
论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被引量:2
1999年
五四运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主要是从现代化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认为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新的文化运动,它无情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阻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促使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周建超
关键词:历史地位五四运动
论辛亥革命前的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被引量:14
1997年
论辛亥革命前的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周建超19世纪上半期,西方现代文化伴随着炮火大规模涌入中华国门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逐步出现了裂痕,作为精神文化深层结构的国民性问题也逐步进入人们研究反省的视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形成一股颇有影响的改造国...
周建超
关键词:改造国民性辛亥革命前国民性改造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社会思潮
大革命时期中共关于城市帮会工作的政策与策略被引量:4
2001年
周建超
关键词:帮会中共大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被引量:3
2010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先进知识分子,从文化现代化和政治革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国家社会问题,寻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路径。正是这场新文化运动,为未来中国的现代化铸就了新的领导力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扫清了思想障碍,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动力源泉。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新篇章。
周建超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化道路先进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试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维度
2017年
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科学理论,如何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力和历史命运,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世界里和教学科研中常常会遇到而又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需要从思想历史、时代实践、价值目标和辨证思维方法四个维度把握其精髓:马克思主义是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真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是指引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灯塔,是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的根本方法。简言之,它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
周建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
大革命时期中共关于上海帮会工作的政策与策略
2002年
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由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而失败,这是中国工人运动遇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此后,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相继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深切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凶残的,工人阶级如果孤军奋战,没有强大的同盟军,是不可能夺取革命胜利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此号召全国工人加强团结,“再联合农民、商界、学界。
周建超
关键词:同盟直系军阀吴佩孚帮会大革命时期中共
新世纪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被引量:10
2009年
周建超魏吉华
关键词:陈独秀研究右倾投降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总书记中共
现代性与全球性:后发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纵横坐标
2016年
从哲学角度界定了现代性、全球性的含义,以马克思论述为依据说明了先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推动了全球化,论述了后发国家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实现现代化的新特点,认为现代性与传统性矛盾的历史纵向坐标和民族性与全球性矛盾的历史横向坐标共同制约着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对这一特点的认识与处理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历史走向与命运。
潘树国潘树国
关键词:后发国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