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纪宁

作品数:60 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心病
  • 18篇冠心病
  • 14篇心电
  • 12篇电图
  • 12篇心电图
  • 12篇血管
  • 11篇心动过速
  • 9篇平板运动
  • 9篇冠状
  • 8篇心血管
  • 7篇动脉
  • 7篇心血管病
  • 7篇心血管病学
  • 7篇血管病
  • 7篇血管病学
  • 7篇室性
  • 7篇冠状动脉
  • 7篇房室
  • 6篇折返
  • 6篇折返性

机构

  • 52篇武汉大学
  • 7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鄂州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人民...

作者

  • 60篇周纪宁
  • 30篇杨剑雪
  • 29篇王芳
  • 27篇陈芳
  • 13篇左进
  • 9篇夏豪
  • 9篇江洪
  • 9篇杨波
  • 8篇刘娟
  • 7篇刘炜
  • 7篇李庚山
  • 7篇黄从新
  • 6篇裴大军
  • 6篇陈芳
  • 5篇施冰
  • 5篇包明威
  • 5篇哈飞
  • 5篇谭团团
  • 5篇陈元秀
  • 4篇唐其柱

传媒

  • 14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微循环学杂志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心脏杂志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结果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TET结果阳性且行冠脉造影238例,均行血液生化检查,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造影阳性组和造影阴性组,比较两组血尿酸及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造影阳性组187例,造影阴性组51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及饮酒史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造影阳性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造影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结果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造影结果密切相关。
王芳赵庆彦陈江斌杨剑雪周纪宁
关键词:尿酸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英文)
2001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客观证据。方法 SA患者 35例 ,随机分为A组 2 1例 ,B组 14例 ,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数目、程度、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按修定的Bruce方案 ,A组于首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TET)后 10分钟行第二次TET ,B组于首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 30分钟行第二次TET。分别分析A、B两组二次TET中心绞痛 (AP)发生率及出现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及持续时间、运动中和 /或运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 2 1例患者 ,AP发生率由首次TET中的 47.6 %降至第二次的 2 8.6 % (P <0 0 1)。AP出现时间由首次TET中的 1.88± 0 2min延长至第二次的 2 .3± 0 4min(P <0 0 5 )。ST段压低最大值由首次TET中的 0 2 1± 0 0 9mV降至第二次的 0 14± 0 0 5mV(P <0 0 1) ,压低持续时间由首次TET中的 7.12± 0 9min降至第二次的 4.42± 0 5min(P<0 0 1)。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首次TET中的 38.1%降至第二次TET中的 19.0 % (P <0 0 5 )。B组 14例患者 ,二次TET中AP发生率及出现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及持续时间、运动中和 /或运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 首次TET后 10分钟重复第二次运动可使心肌缺血阈值升高 ,并对心脏产生保护作用 ,
李建军江洪黄从新陈芳许家俐唐其柱唐莉周纪宁王晋明李庚山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平板运动试验冠心病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中冠心病患者QT间期的动态变化
2011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中QT间期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1例和对照组20例,分析两组受试者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每位受试者测量50个点的RR间期、QTp间期和QTe间期,计算QTpc间期、QTec间期和Tp—Te间期。以RR间期为横坐标,QTp间期、QTe间期、QTpc间期、QTec间期或Tp—Te间期为纵坐标,作直线相关分析,求相关直线斜率。结果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伞程,冠心病组QTe/RR斜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QTp/RR、QTpc/RR、QTec/RR和Tp—Te/RR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期,冠心病组QTe/RR和QTec/RR斜率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冠心病组QTpc/RR斜率高于对照组(P〈0.05),Tp—Te/RR斜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运动期QTe/RR、QTec/RR和Tp—Te/RR斜率高于恢复期(P〈0.05),运动期QTpc/RR斜率低于恢复期(P〈0.05)。对照组运动期和恢复期QTe/RR、QTp/RR、QTec/RR、QTpc/RR和Tp.Te/RR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负荷试验中的QT滞后现象与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增高和T波终末部的异常动态改变有关。
包明威张逸杰谭团团周纪宁杨剑雪王芳
关键词:运动负荷试验冠心病复极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殊心电现象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殊心电现象分析施冰唐艳红王跃岭陈芳王晋明许家唐其柱左进周纪宁房室旁道(AP)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其心电图和食管电生理特征典型者,诊断较容易。但若合并有房室结双径(DA...
施冰唐艳红王跃岭陈芳王晋明许家唐其柱左进周纪宁
关键词: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电图
Ⅱ型Brugada心电图改变与IRBBB的鉴别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Ⅱ型Brugada综合征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的心电图表现类似,V1导联均呈r Sr’型,但是它们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预后完全不同,本研究试图发现二者在心电图指标的不同,以期减少Ⅱ型Brugada综合征早期就诊时的漏诊和误诊。方法选择心电图诊断为IRBBB的心电图146例,根据ST段形态将其分为:(1)ST段抬高组,分为两个亚组:①马鞍形ST段抬高组,也即Ⅱ型Brugada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21例);②非马鞍形ST段抬高组,也即IRBBB伴ST段抬高,(28例);(2)非ST段抬高组,也即IRBBB不伴ST段抬高(97例),观察V1/V2S波上升肢与r’(或J波)下降肢之间的夹角(β角),经r’顶点(或J波顶点)的垂直线与r’下降肢(或J波下降肢)之间的夹角(α角)以及β角与基线形成的基底的长度,与β角顶点5mm垂直线相交的基底线的长度。结果①ST段抬高组α角以及β角显著大于无ST段抬高组(17.9±9.2 vs 15.5±7.1,p<0.01,23.3±10.3 vs 20.8±9.0,p<0.05);②Ⅱ型Brugada心电图样改变组α角以及β角显著大于IRBBB伴ST段抬高组,(20.7±10.1 vs 15.8±7.2,p<0.05,25.6±11.3 vs 20.8±9.0,p<0.05)。结论 ST段抬高的形态与α角以及β角有关,马鞍型的ST段抬高的α角以及β角明显增大,可以此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Ⅱ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客观依据之一。
陈葵陈霞陈元秀周纪宁左进葛健晏寒来欣
关键词: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段抬高
房室旁道伪“冠状TⅡ、Ⅲ、aVF”波的定位价值
2000年
夏豪陈芳唐利周纪宁施冰杨剑雪江洪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心动过速
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初步探讨
2004年
目的:总结15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成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15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予以食管心房调搏,先后用分级递增和连续递增两种刺激方式予以刺激,刺激电压为25~30V,对难以终止者,静脉注射异搏定,再予以经食管心房调搏.结果:单纯采用分级递增法终止了10例患者的室速,2例患者需加用连续递增法才能终止,另3例患者经上述两种方式均未成功,给予异搏定5mg静脉注射后以分级递增法才终止了室速.结论:经食管心房起搏可以部分地成功终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减少直流电复律应用的必要性.
周纪宁陈芳王芳杨剑雪
关键词: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经食管心房调搏室速异搏定经食管心房起搏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性心动过速被引量:5
2001年
报道 5例经食管心房起搏成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的患者 ,探讨该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室速的临床应用价值。全部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 12导联心电图资料 ,并记录食管心电图 ,证实为室速。经食管心房调搏分别用分级递增和连续递增两种刺激方式 ,刺激电压为 2 5~ 30V。结果 :3例患者使用分级递增法终止了室速 ,1例患者采用连续递增法终止 ,另 1例患者经上述两种方式均未成功 ,给予维拉帕米 5mg静脉注射后以分级递增法终止了室速。结论 :经食管心房起搏可以成功地终止部分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持续性室速。
杨波陈芳周纪宁左进杨剑雪施冰江洪
关键词:心房调搏室性心动过速起搏器
护理干预对运动平板试验T波电交替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行运动平板试验患者T波电交替的影响.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行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的患者136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
刘娟陈芳周纪宁刘炜代雅琪
参松养心胶囊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参松养心胶囊对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分别为抑郁症对照组(抑郁组)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参松组),同时选择无心、肺、脑、肝、肾等疾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以时域、频域指标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5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内差值超过50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高频(HF)、低频(LF)、高频和低频的比率(LF/HF)作为心率变异性的评价标准评价抑郁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抑郁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指标SDNN、SDANN、PNN50、RMSSD、HF、LF、LF/HF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参松组时域、频域指标较抑郁组有所提高(P<0.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提高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周纪宁钟典王芳左进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药疗法参松养心胶囊心率变异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