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奚小环

作品数:45 被引量:854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5篇地球化
  • 35篇地球化学
  • 14篇地球化学调查
  • 12篇多目标区域地...
  • 12篇区域地球化学
  • 12篇区域地球化学...
  • 12篇目标区
  • 10篇勘查
  • 9篇化探
  • 7篇土壤
  • 7篇勘查地球化学
  • 6篇生态地球化学
  • 6篇区域化探
  • 5篇地质
  • 5篇碳储量
  • 5篇矿产
  • 4篇地球化学评价
  • 4篇生态地球化学...
  • 4篇勘探
  • 4篇大数据

机构

  • 4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江苏省地质调...
  • 3篇四川省地质调...
  • 3篇吉林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地质矿产部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海南省地质调...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湖北省地质局...

作者

  • 45篇奚小环
  • 12篇杨忠芳
  • 10篇李敏
  • 7篇成杭新
  • 3篇陈国光
  • 3篇夏学齐
  • 3篇周国华
  • 3篇赵传冬
  • 2篇刘英汉
  • 2篇任天祥
  • 2篇刘爱华
  • 2篇陈德友
  • 2篇庄广民
  • 2篇廖启林
  • 2篇谢学锦
  • 2篇余涛
  • 2篇王平
  • 2篇侯青叶
  • 2篇白荣杰
  • 1篇刘荣梅

传媒

  • 15篇物探与化探
  • 9篇地学前缘
  • 5篇第四纪研究
  • 4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科技促进发展
  • 1篇“十五”重要...
  • 1篇第三届资源环...
  • 1篇“十五”重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比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与海南等6省经黄河、长江纵贯南北,由较高纬度带到较低纬度带,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调查面积约33.4万km2,表层土壤(0~0.2m)碳储量为906.84Mt,平均碳密度为2 716.93t/km2。连接更高纬度带的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中东部地区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碳密度呈现高低高低的规律性变化,即3 327.8t/km2(东北平原)2 207.39、2 421.02t/km2(河北、河南)3 442.15、3 942.92t/km2(湖北、湖南)2 255.90、2 936.72t/km2(广东、海南)。不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值比研究发现,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农田与城市系统均值比呈反向变化,农田趋高,城市趋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中东部地区20年期间土壤有机碳总计增加115.18Mt,占14.5%,年均增加5.76Mt。但有机碳增加比例极不平衡,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增加比例及变化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乃至负增长。其中农田、城市系统变化比例呈现增长,呈下降趋势的由大至小为潮间带、河流、湖泊、草原、森林及沼泽等。
奚小环李敏张秀芝张燕平张德存张建新窦磊杨奕
关键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999~2005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共计完成调查面积106×104km2,基本覆盖我国东部、中部大部及西部部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平原盆地、近海滩涂、湖泊湿地、丘陵草原及黄...
奚小环
文献传递
充分发挥物化探及遥感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先行作用被引量:9
2001年
牟绪赞刘纪选王平奚小环
关键词:物化探遥感勘探国土资源地质调查工作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碳储量问题--以江苏、湖南、四川、吉林、内蒙古为例被引量:62
2008年
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土壤高密度和大数据量碳分布数据基础上,提出"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和建立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方法,为精确计算土壤碳储量和估算土壤碳库提供了新的途径。依据"单位土壤碳含量"进行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可以按照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分类、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等任意划分方式,从不同途径取得市县、省区、流域及至国家土壤碳储量,并在各级次上进行土壤碳库问题研究,解决土地利用、农业种植和环境评估中的实际问题。文章以江苏、湖南、四川、吉林、内蒙古为例进行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碳储量分布不均匀。按照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分布,四川省四川盆地西部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779887583t,平均有机碳储量最高,为29107.86t/km2;依次为:吉林省平原区有机碳储量2618973357t,平均有机碳储量27427.25t/km2;湖南省洞庭湖区有机碳储量837159672t,平均有机碳储量21977.31t/km2;江苏省有机碳储量1818603526t,平均有机碳储量17117.61t/km2;内蒙古河套地区有机碳储量286247058t,平均有机碳储量9592.73t/km2。
奚小环张建新廖启林陈德友白荣杰黄增芳
关键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碳储量碳储量
地质矿产部“八五”期间物探、化探、遥感勘查若干新进展被引量:22
1997年
“八五”期间地矿部系统物探、化探、遥感勘查工作取得了若干新进展。本文根据各省、市、区地勘局及勘查技术院等有关资料 ,分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及水工环三部分简述了这些成果的主要方面。在矿产部分 ,特别列举了自“六五”期间区域化探、区域物探起步以来 ,15年间找矿成果的对比情况 。
奚小环张连
关键词: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
中国典型地区土壤碳储量研究被引量:45
2010年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高精度和高密度上壤碳分布数据,建立"单位土壤碳量",采用指数模型计算方法,取得各地区土壤碳储量数据。按照土壤类型、上地利用分类、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等划分方式,按照0~0.2m,0~1.0m和0~1.8m不同土壤深度,分析了四川、湖南、吉林、江苏、河北、陕西等代表性地区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中国土壤碳储量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碳储量分布不均匀。按照0~1.8m深度比较,成都平原土壤碳储量为1462.9Mt,碳密度为24813t/km^2;吉林平原区碳储量1381.96Mt,碳密度14473t/km^2;湖南洞庭湖区碳储量757.65Mt,碳密度18171t/km^2;江苏省碳储量1468.87Mt,碳密度13802t/km^2;陕西渭河平原碳储量165.47Mt,碳密度12124t/km^2;河北平原区碳储量844.84Mt,碳密度10525t/km^2。按照面积加权平均计算,推算出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地区平均碳密度,0~0.2m为3186t/km^2,0~1.0m为11646t/km^2,0~1.8m为15339t/km^2。
奚小环杨忠芳廖启林张建新白荣杰张秀芝金立新王会峰李敏夏学齐
关键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碳储量
中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卅年被引量:79
2009年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是一项科学研究研究与大规模调查密切结合的大科学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为计划的提出进行了许多预研究。1978年项目得到国家地质总局的批准。批准后正式展开之前进行了五年的技术准备。包括拟定工作方法规范、举办培训班、研制多元素多方法分析系统、制备水系沉积物土壤及岩石标准样,拟定分析质量监控方案及对各种特殊景观地区野外工作方法进行研究。这项计划至今已进行了30年,覆盖了全国700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根据这项计划提供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线索找到了数百个新矿床,特别是金矿。所取得的海量数据还对基础地质研究、环境、生态及农业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并为国内外地球化学填图的思路与方法技术作出了极大贡献,使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谢学锦任天祥奚小环张立生
关键词:区域化探地球化学填图
现代地质工作重要发展领域:“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评述被引量:29
2013年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在区域化探方面,完成调查面积82.93万km2(累计完成756.62万km2),发现异常4 708处,经验证发现各类矿产411处,其中有色金属矿产273处,占66.4%,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开展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来圈定找矿靶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定量预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完成调查面积26.56万km2(累积完成165.66万km2),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重金属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与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明,中国土地达到优质级占53%,优良级占33%,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全国表层土壤(0~0.2m)平均碳密度仅为3 186t/km2,且各地区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中国土壤有机碳处于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深化和延拓地质工作内涵,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科学研究、土地质量与生态评价、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及基础地学研究等现代地质工作若干重要发展领域。
奚小环李敏
关键词:区域化探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总则,设计书编审,样点布设,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与样品分析,评价指标,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灌溉水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和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重要土地质量问题评...
杨忠芳余涛李敏奚小环郧文聚叶家瑜刘荣梅成杭新周国华曹淑萍白荣杰金立新侯青叶冯海艳夏学齐杨琼曾明中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中国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65
2009年
土壤碳储量问题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这一基本参数的计算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高密度和高精度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土壤碳库的高精度计算提供了数据基础。文中重点探讨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土壤碳储量的方法。首先提出针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单位土壤碳量(USCA)"概念,用以代表调查数据基本面积单元(4km2)的碳储量,并作为区域和全国尺度土壤碳储量计算的基本单位。在收集分析14个省市414条的土壤剖面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土壤有机碳(TOC)的垂直分布与无机碳和其他元素不同,存在指数分布规律,运用面积积分运算方法发现利用直线模型计算土壤有机碳库的误差(+20%~+100%)远大于指数模型的误差(-10%~+20%)。因此,文中建议"有机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OC)"需使用指数模型拟合后积分求算,而"无机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IC)"则使用直线模型,"全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C)"采用两者加和计算。文中还分析了其他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提出氮储量计算需采用与有机碳类似的方法,其他51种元素(氧化物)储量采用与无机碳类似的方案,按照直线模型计算单位土壤元素量和单位土壤氧化物量(USEA)。
奚小环杨忠芳夏学齐李敏
关键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剖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