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开情
- 作品数:35 被引量:153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超微型内窥镜系统行离体猪肝内细小胆管成像研究
- 2016年
- 目的:评估超微型内窥镜系统对离体猪肝肝内细小胆管(直径<1 mm)成像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取新鲜离体猪肝10具,在实时图像监测下,经肝胆总管处缓慢地插入超微型光纤(外径=0.8 mm),逐级观察肝叶、肝段胆道结构、黏膜形态并记录图像,直到不能再进入,固定光纤后行胆道CT三维重建,获得超微型光纤到达最小胆管直径数据。结果:超微型内窥镜系统可清晰显示猪远端肝内细小胆管,CT三维重建证实超微型内窥镜系统能观察到直径<1 mm的肝内细小胆管。结论:超微型内窥镜系统对远端肝内细小胆管成像可行,在肝内细胆道疾病方面诊治方面有潜在价值。
- 刘勋许刚邓辉胜严冰冰郭睿姚开情吕发金
-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ESWAN序列参数对不同浓度FeSO_4溶液成像效果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不同参数设置对不同浓度顺磁性离子(Fe2+)的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建立1个不同浓度FeSO4溶液模型,在ESWAN序列上使用不同的回波数、翻转角(flip angle,FA)、带宽(bandwidth,BW)、视野(field of view,FOV)对样本进行重复扫描,观察信号的变化。通过测量样本各层面图像感兴趣区的相位值,分析成像结果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SWAN显示Fe2+呈稍高信号。当Fe2+浓度≤0.01 mmol/L时,相位值随浓度增高而增高。当浓度为0.1 mmol/L时,伪影增多,相位值降低。在不同的回波数、FA、BW与FOV参数条件下,相位值的变化缺乏特异性。当浓度≥0.001 mmol/L时,回波数越小,对比度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越大(P<0.05);当Fe2+浓度≤0.01 mmol/L时,CNR随FA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0.001 mmol/L时,宽BW时,CNR值较大(P<0.05),而CNR随FOV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AN序列不同参数对成像特点的影响各不相同,回波数、BW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
- 勒都晓兰吕发金陈莉姚开情李剑秋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相位
- ESWAN序列对脑梗死脑内微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在诊断脑梗死伴发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中不同影像学表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10月于我院检查诊断脑梗死的5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记录ESWAN图像上CMBs发生部位、数目、表现。结果 55例患者中,ESWAN共检出CMBs患者占52.73%(29/55),高于MRI常规序列检出率(29.09%,16/55)(χ2=6.36,P<0.05),同时行头颅CT平扫的34例患者中,8.82%(3/34)发现梗死灶内少量出血(χ2=29.79,P<0.01)。ESWAN图像上,51.72%(15/29)的患者CMBs的表现为小圆形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外,37.93%(11/29)表现为小片状、条状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内,10.34%(3/29)梗死灶内外均有CMBs。此29例患者中,37.93%(11/29)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81.82%(9/11)表现为梗死灶外CMBs;48.28%(14/29)为大面积梗死,其中71.43%(10/14)表现为梗死灶内CMBs。脑梗死不同分期间CMBs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存在脑软化灶时更易发生CMBs(P<0.05)。结论 CMBs的出现与血管的损伤程度有关,ESWAN对脑梗死伴CMB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勒都晓兰吕发金陈莉姚开情李剑秋
- 关键词:脑微出血
- 比较阈值调节测量法与常规测量法对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阈值调节测量法和常规测量法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性。方法用常规测量法和阈值调节测量法对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重复性及一致性,用两种方法测量狭窄处及正常血管管径大小,计算各狭窄处的狭窄率,判定狭窄程度。结果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两种方法对狭窄部位判定有良好一致性(K=0.99、0.99),观察者内阈值调节测量和常规测量狭窄程度一致性强(K=0.92、0.89),观察者间阈值调节测量和常规测量狭窄程度一致性强(K=0.98、0.87)。阈值调节测量比常规测量多检出轻中度血管狭窄共9处,分别是M1段轻度狭窄2处,M1段中度狭窄1处,M2段轻度狭窄5处,M2段中度狭窄1处;阈值调节测量优于常规测量(-R阈>-R常),两种测量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血管造影(CTA)测量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阈值调节测量法可减少轻中度狭窄漏诊率,较常规测量更准确反映血管狭窄,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血管狭窄影像依据。
- 谢惠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蒋孝先李建秋陈丽覃川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阈值血管狭窄
- 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瘤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MCAA)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T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hy,VCTDSA)上的形态学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1月54例55个MCAA VCTDSA表现,根据颅内有无出血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由两名神经放射学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二者形状、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分叉角度、瘤体纵横比(aspect ratio,AP值),比较二者在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破裂组动脉瘤36个(65.45%),其中椎状或半球状15个(41.6%),囊状12个(33.33%),梭状3个(8.33%),球状1个(2.77%),不规则5个(13.88%);未破裂动脉瘤19个(34.55%),其中锥状或半球状11个(57.89%),囊状4个(21.05%),球状4个(21.05%),二者形状分类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破裂组动脉瘤瘤壁伴尖角征12个(33.33%):顶壁8个,侧壁4个;瘤样突起6个(16.67%):顶壁4个,侧壁2个;瘤体上小动脉2个(5.56%),伴子瘤3个(8.33%);未破裂组动脉瘤瘤壁伴尖角征2个(10.52%),均位于侧壁,瘤样突出位于侧壁2个(10.52%),伴瘤体上小动脉1个(5.26%),二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长径分别为(6.05±5.85)mm、(4.55±7.10)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载瘤动脉分叉角度分别为(138.70±31.90)°、(144.53±21.81)°,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颈分别为(3.50±2.40)mm、(3.00±1.70)mm,分叉角度及瘤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AP值分别为1.68±0.83、0.87±0.92,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6),AP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71%,AP临界值为1.28。结论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VCTDSA具有形态学差异,二者瘤壁征象、载瘤动脉角度、瘤颈、瘤体长径无明显差异,形状有明显差异,而AP值作为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谢惠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蒋孝先李建秋陈莉覃川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瘤形态学CT血管成像
- 脑血管VCTDSA启动扫描时间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启动扫描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脑血管VCTDSA检查病例115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对比剂注射部位、对比剂浓度与体积、注射速率与持续时间、盐水冲洗量与速率,有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畸形,计算身高体重指数,对上述因素与启动扫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性别、对比剂注射部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定量资料(入选标准为P=0.1,剔除标准P=0.15),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P值均<0.1;Beta值分别为0.1176,-0.1486,0.4071,0.3173,-0.2625,0.2306。参考公式:启动扫描时间(s)=9.4142+身高(cm)×0.0424-对比剂浓度(mgI/ml)×0.0328+对比剂体积(ml)×0.2051+注射持续时间(s)×0.3231-心率(次/分)×0.0537+盐水冲洗量(ml)×0.0957。结论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是启动扫描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对比剂体积和注射持续时间(即注射速率)对启动扫描时间的影响最大;余因素对启动扫描时间影响不大。
- 姚开情吕发金陈莉勒都晓兰李剑秋柳彬
- 关键词:螺旋CT脑血管
- VCTDSA和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 目的 探讨容积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同时行VCTDSA 及3D-DSA 检查的疑似动脉瘤患...
- 李剑秋吕发金张丽娟陈莉姚开情勒都晓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病理诊断
- 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确定使血管显示最佳的CT值阈值。资料与方法连续测量60例CTA病例左侧颈内动脉入颅前段(LEIC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LM1)、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LA2)、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IVA)、基底动脉(BA)血管腔内CT值,头颈部CTA加测左侧颈外动脉(LECA)CT值,观察段血管发生病变时测量对侧,评价常规与减影CTA血管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中,优、良、差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ICA、BA、LIVA及LECA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以及LM1常规CTA图像优、良组与差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优组与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CTA图像及LA2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优、良、差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CTA图像及LA2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中最佳图像显示的CT值阈值分别为(506±89)Hu、(460±67)Hu、(436±60)Hu。结论随着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增高,血管强化程度增强,有利于提高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
- 姚开情吕发金李剑秋陈莉勒都晓兰张丽娟盛波
-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脑血管造影术造影剂
- 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特征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情况及MSCT影像特征。结果 47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89.4%(42/47)为单发,10.6%(5/47)为单侧多发;59.6%(28/47)位于腮腺,17.0%(8/47)位于颌下腺,14.9%(7/47)位于腭部小涎腺,8.5%(4/47)位于颊部小涎腺;术中见27.7%(13/47)病灶与周围结构有粘连,10.6%(5/47)包膜不完整,19.1%(9/47)表面扪及结节。MSCT上涎腺混合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或结节,14.9%(7/47)病例发生囊变,其中6例位于腮腺,以术后复发及多发者最常见,颌下腺及腭部病灶均未见囊变者,增强后95.7%(45/47)表现为延迟强化(延迟180 s)。其中4例发生于硬腭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利用三维重组技术行MPR及VR图像后处理,不仅可提高病灶的检出,还可清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及邻近骨质的改变。结论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发生于硬腭者病灶多较小,应常规应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病灶及邻近骨质的改变,提高术前诊断率。
- 张丹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
- 关键词:涎腺多形性腺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破裂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评估
- 回顾性分析154例194个颅内动脉瘤资料,其中破裂组61例(82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93例(112个动脉瘤),测量瘤体长度、瘤颈宽度,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观察有无子囊、子囊个数及位置,分析以上指标与破...
- 李剑秋吕发金陈莉姚开情勒都晓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肿瘤破裂风险评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