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小松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卫星
  • 7篇中继卫星
  • 4篇天线
  • 3篇动量轮
  • 3篇用户星
  • 3篇回路
  • 3篇回路成形
  • 3篇H
  • 2篇地面站
  • 2篇电源
  • 2篇动态显示
  • 2篇应急
  • 2篇应急系统
  • 2篇应急状态
  • 2篇天线跟踪
  • 2篇转速
  • 2篇转速变化
  • 2篇装订
  • 2篇自适
  • 2篇自适应

机构

  • 11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北京控制工程...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17篇孙小松
  • 10篇杨涤
  • 6篇耿云海
  • 6篇史晓霞
  • 5篇杨旭
  • 4篇刘新彦
  • 4篇王浩
  • 4篇陶景桥
  • 2篇葛莹
  • 2篇黎康
  • 2篇周中泽
  • 2篇杜建伟
  • 2篇王振华
  • 2篇高猛
  • 2篇翟坤
  • 2篇柴志
  • 2篇张宇
  • 2篇李振松
  • 1篇朱承元
  • 1篇曲广吉

传媒

  • 3篇飞行力学
  • 2篇宇航学报
  • 2篇航空学报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测控技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继卫星天线指向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40
2004年
首先根据中继卫星系统中中继卫星跟踪用户星的要求,定义了中继卫星天线坐标系,推导出了中继卫星天线对用户星的跟踪规律,通过该跟踪规律可以推出中继卫星跟踪用户星时天线方位和俯仰轴转角,为了保证中继卫星与用户星之间的通信,中继卫星单址天线需要精确的指向用户星;然后详细描述了天线指向控制概念,并且设计了星上自主控制方案,星上自主控制方案由捕获和自动跟踪模式组成,一方面设计了天线捕获过程,另一方面对自动跟踪模式的天线步进逻辑进行了合理选择;最后根据推导的跟踪规律,以不同轨道的用户星作为跟踪目标,对所设计的天线指向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学仿真,并且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中继卫星单址天线指向性能。
孙小松杨涤耿云海杨旭
关键词:中继卫星用户星
TDRSS中用户星的星-星天线跟踪规律深入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应用坐标转换,得到用户星的星-星天线基本跟踪规律。针对几种情况,并考虑地球的隔断影响和天线的自身限制,对星-星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表达式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最后,针对某用户星,应用Matlab进行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根据得出的跟踪规律,可以使用户星的星-星天线最大范围地跟踪中继卫星。
翟坤杨涤孙小松
关键词:TDRSS用户星方位角俯仰角
一种基于自适应摩擦力矩模型的动量轮模拟器
一种基于自适应摩擦力矩模型的动量轮模拟器,包括摩擦力矩参数修正模块、开关指令采集模块、方向定义采集模块、控制力矩采集模块、转速信号生成模块、指示灯控制模块、功率电源遥测生成模块、电机电流遥测生成模块、轴承温度遥测生成模块...
彭洲孙小松史晓霞王浩石郑伟陶景桥张宇刘新彦高猛
中继卫星系统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应用单摆模型来等效液体晃动,并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中继卫星的动力学方程。在确定天线跟踪规律的基础上,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分析了天线和星体之间的耦合作用。考虑天线不同的跟踪模式,将卫星的本体视为刚性体,在星体无控情况下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分析。通过数值仿真确定天线在不同跟踪模式下对星体姿态的影响,并通过有无柔性振动和液体晃动结果的分析,得出天线运动特别是高速回扫、附件柔性振动都会对星体姿态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液体晃动对星体姿态影响不大的结论。
孙小松耿云海杨涤崔祜涛
关键词:中继卫星动力学模型拉格朗日方程卫星姿态
一种航天器用数传天线跟踪地面站测试验证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一种航天器用数传天线跟踪地面站测试验证系统和方法,根据接收到的动力学软件计算出来的卫星的轨道位置、卫星的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星上软件计算出来的数传天线的指向角,发明了一种数传天线反向跟踪地面站算法并计算此时数传天线...
孙小松黎康彭洲史晓霞陶景桥王浩石郑伟
文献传递
一种卫星应急系统变周期控制方法
一种卫星应急系统变周期控制方法,在合理设计卫星应急状态姿态确定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断计数的控制周期实现方式和选用敏感器(陀螺)的状态,设计一种控制周期随应急软件运行时环境变化而改变的系统控制方法。在敏感器(陀螺)选择...
李振松葛莹杜建伟周中泽彭洲史晓霞孙小松刘新彦柴志王振华
文献传递
中继卫星单址天线驱动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07年
针对中继卫星单址天线与星体之间存在耦合效应以及单址天线需要高精度指向用户卫星的特点,将天线驱动控制系统作为星上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推导出了由两相永磁步进电动机驱动单址天线转动的动态方程,描述了系统存在的模型不确定性。考虑到步进电机的非线性特征,用DQ变换进行了反馈线性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天线驱动控制系统的H∞回路成形控制器,并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数学仿真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使单址天线获得较高的指向精度,同时减小天线对星体平台的耦合影响。
原劲鹏杨涤孙小松
关键词:步进电动机鲁棒性
一种卫星应急系统变周期控制方法
一种卫星应急系统变周期控制方法,在合理设计卫星应急状态姿态确定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断计数的控制周期实现方式和选用敏感器(陀螺)的状态,设计一种控制周期随应急软件运行时环境变化而改变的系统控制方法。在敏感器(陀螺)选择...
李振松葛莹杜建伟周中泽彭洲史晓霞孙小松刘新彦柴志王振华
文献传递
中继卫星复合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05年
根据中继卫星系统多体控制的特点,合理地选择了中继卫星复合控制系统方案;然后根据所选择的方案,分别设计了中继卫星星体姿态稳定控制系统和单址天线指向控制系统,详细描述了天线指向控制概念,并且设计了星上自主控制方案;最后以不同的用户星作为跟踪目标,对所设计的复合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学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孙小松耿云海杨涤杨旭
关键词:中继卫星捕获复合控制
大型柔性卫星平台的变结构姿态控制被引量:2
2005年
首先利用拉各朗日方程建立了大型柔性卫星的动力学方程,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线性化,并且为了以后设计变结构控制器的需要,设计了状态观测器,然后设计了变结构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实际工程要求,采用了边界层方法来削弱变结构控制器的抖振,同时考虑了执行机构控制输出受限的情况.采取了利用4个偏置动量轮系统组成三轴零动量飞轮系统对卫星平台进行姿态控制.最后通过数学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孙小松耿云海杨旭杨涤关晓东杨雷曲广吉
关键词:变结构控制动量轮卫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