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成
- 作品数:46 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急性肠梗阻105例诊治分析
- 2003年
-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3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70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病因中肿瘤患者占61.9%(65/105),其次肠粘连15.2%(16/105),肠扭转7.6%(8/105),粪块堵塞5.7%(6/105),腹外疝4.8%(5/105),肠麻痹2.9%(3/105),肠系膜血管疾患1.9%(2/105)。术后并发症发生59.1%(62/105),手术病死率18.1%(19/105)。结论:肿瘤是高龄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这群病人多伴衰弱、并存病多,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尤其显得重要。
- 金德孙玉成金恩鸿
-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老年人
- CGA与COX-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CGA、COX-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CGA及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和50.0%,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2%和15.1%,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GA及COX-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均<0.05)。CGA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CGA及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CGA、COX-2对直肠癌预后评估及治疗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 孙玉成金恩鸿
- 关键词:直肠肿瘤嗜铬粒蛋白A环氧合酶2
- 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Hb、ALB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 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4、8 d时,两组的Fn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且术后第8 d时EN组的上升比PN组更明显(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
- 金德孙玉成刘军桂李林虎
-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评价
- 自体疝囊成形加精索后移位术治疗老年巨大腹股沟疝8例
- 2004年
- 孙玉成刘在文袁立刚
- 关键词:腹股沟疝老年人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9例老年腹股沟疝
- 2003年
- [背景 ]评价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 .[病例报告 ]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时高位分离疝囊 ,不切除 ,将锥形充填物置于内环口 ,与腹横筋膜进行固定 ,将补片置于精索后腹横筋膜前 ,行简单固定 .[讨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 ,术后痛苦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 ,适用于老年。
- 李林虎孙玉成李长鹤金德李长富
-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老年人
- 1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分析
- 2005年
- [背景]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合理诊断措施.[病例报告]对1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损伤者为1例,降部损伤者为5例,横部损伤者为4例,升部损伤者为2例;8例存在复合伤,合并后腹血肿者为8例,肝破裂者为4例,胰腺挫伤者为2例,结肠破裂者为2例,右肾破裂者为1例.术后出现肠瘘者为2例,其中1例死亡.[讨论]B型超声波及CT检查有助于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并结合全面有序的十二指肠探查方法可避免漏诊.
- 金德孙玉成金恩鸿朴松山李哲浩李林虎
- 关键词:十二指肠手术外科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金德孙玉成金恩鸿王有利李哲浩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病因尿激酶抗凝治疗
- β-谷甾醇诱导人胃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9
- 2019年
- 目的从体内外两个方面研究β-谷甾醇诱导胃癌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为β-谷甾醇抗胃癌作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实验组以不同浓度β-谷甾醇处理。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β-谷甾醇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β-谷甾醇对胃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GFP)检测β-谷甾醇对胃癌细胞自噬诱导作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道蛋白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用SGC-7901细胞制造胃癌裸鼠模型,经腹胫注射β-谷甾醇,3 d给药1次,共42d,观察移植瘤重量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LC3-Ⅱ、LC3-Ⅰ表达。结果实验组β-谷甾醇浓度达20μmol/L时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活力,促进SGC-7901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β-谷甾醇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自噬效应,(20、40、80、160μmol/L)实验组细胞自噬率(19. 32±2. 51、32. 25±3. 18、57. 45±4. 02、78. 93±4. 21)与对照组(7. 28±2. 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实验组β-谷甾醇下调p-PI3K、p-AKT及mTO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抑瘤率为(69. 8±3. 6)%,移植瘤的重量和体积明显减轻变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β-谷甾醇上调裸鼠移植瘤细胞LC3-Ⅱ表达,下调LC3-Ⅰ表达,使LC3-Ⅱ/LC3-Ⅰ(7. 76±0. 35)升高,与对照组(0. 32±0. 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28,P=0. 008)。结论β-谷甾醇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抗癌机制可能与β-谷甾醇通过PI3K/AKT/m TOR通路诱导细胞自噬作用有关。
- 孙玉成刘晓巍片光哲
- 关键词:Β-谷甾醇胃肿瘤自噬体外研究
- 二甲双胍对人胃癌SGC-7901/L-OHP细胞奥沙利铂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耐药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L-OHP)在联合应用二甲双胍(DMBG)后增殖及凋亡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使SGC-7901细胞在持续接触并梯次增加L-OHP浓度的条件下培养,建立SGC-7901/L-OHP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计算DMBG及L-OHP单独使用时对SGC-7901/L-OHP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计算DMBG联合应用L-OHP后细胞增殖抑制率、IC_(50)及逆转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联合用药前后SGC-7901/L-OHP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1)MTT法检测结果:DMBG作用于SGC-7901/L-OHP细胞48 h后IC_(50)为(320.13±2.15)μg/ml,L-OHP单独作用于SGC-7901/L-OHP细胞48 h后IC_(50)为(69.12±0.27)μg/ml,联用DMBG后的IC_(50)降至(21.07±2.1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指数为3.28倍。(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联合用药后各组细胞周期的构成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L-OHP+DMBG组SGC-7901/L-OHP细胞停留在G1期的比例最高,相应的停留在G2期及S期的细胞比例最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空白组(6.51±3.24)%,DMBG组(9.25±1.27)%,L-OHP组(17.63±0.31)%,DMBG+L-OHP组(47.13±3.26)%;依空白组、DMBG组、L-OHP组、DMBG+L-OHP组之序,凋亡率递增(P<0.01),组间两两(除空白组与DMB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Cyclin D1 mRNA及蛋白检测结果:联用DMBG后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联合用药前明显下调(P均<0.05)。结论 L-OHP与DMBG联合应用能改变SGC-7901/L-OHP细胞周期分布,逆转SGC-7901/L-OHP细胞对L-OHP的耐药性,促进SGC-7901/L-OHP细胞凋亡。
- 孙玉成金恩鸿
- 关键词:胃癌耐药奥沙利铂二甲双胍逆转细胞周期
- 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0年
- [背景 ]探讨和分析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临床特点、合理诊治方案的制定 ,为处理此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病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 45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 .全组中给 42例进行手术止血 ,3例做介入肝动脉栓塞止血 .大网膜或明胶海棉覆盖后缝扎止血 16例 ,缝扎加肝动脉结扎 10例 ,缝扎加肝动脉插管 8例 ,肝动脉结扎加无水酒精注射 4例 ,不规则肝叶切除 4例 .全组中 32例接受第二阶段综合治疗 .手术组和手术加综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4个月 (1~ 7个月 )和 9个月 (5~ 14个月 ) .[讨论 ]手术治疗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措施 ,术后结合综合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期 。
- 金德孙玉成刘在文张秀玉
- 关键词:肝癌自发性破裂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