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镉暴露对小鼠胎盘氨基酸转运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孕期镉暴露对小鼠胎盘氨基酸转运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5只体重相近的孕鼠,于妊娠第7.5天(Embryonic 7.5,E7.5)时,随机(完全随机化法)分为3组,分别喂食0,20mg/L和40mg/L的氯化镉溶液。分别于E13.5天、E16.5天和E19.5天收集各组小鼠的胎盘组织标本和血浆样本,每一妊娠阶段5只动物。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胎盘中L型转运载体-1(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L型转运载体-2(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LAT2)、L型转运载体-3(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3,LAT3)、L型转运载体-4(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4,LAT4)、A型转运载体-1(sodium-coupled 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SNAT1)和A型转运载体-2(sodium-coupled 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SNAT2)的m RNA表达情况,并对其中差异表达的分子进一步通过蛋白印迹法鉴定其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情况。此外,采用可见光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1)3组孕鼠胎盘中LAT1、LAT2、LAT3、LAT4、SNAT1和SNAT2的m RNA表达水平的比较:3组孕鼠胎盘中的LAT1分子,E19.5天时在40mg/L镉处理组的小鼠胎盘中的m 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而在E16.5天时无显著性变化。其他5种氨基酸转运载体在不同浓度镉处理组的小鼠胎盘中的m 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E16.5天和E19.5天时均没有显著性变化。(2)3组孕鼠胎盘中LAT1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比较:E16.5天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镉处理组小鼠胎盘中的LAT1蛋白表达水平出现降低,并且40mg/L镉处理组的小鼠胎盘中的LAT1蛋白质表达水平出现显著性变化。E19.5天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mg/L和40mg/L镉处理组小鼠胎盘的LA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3)3组孕鼠血浆中氨基酸含量的比较:E19.5天时,不同浓度镉处理组的小鼠血浆中氨基酸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出现降低,并且40mg/L镉处理组
- 孟然戚红毛学群许鹏
-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胎盘镉
- 胎儿脐膨出和腹裂的发生情况及胎儿结局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并比较当前胎儿脐膨出和腹裂的发生情况及胎儿结局比较。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20例诊断为胎儿脐膨出和腹裂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胎儿脐膨出,孕妇平均年龄32.60岁,12例胎儿腹裂,孕妇平均年龄29.4岁;胎儿脐膨出孕妇平均孕次2.2次,胎儿腹裂孕妇平均孕次3次,仅1例胎儿腹裂孕妇有1次自然流产史,其它无不良孕产史记录。在性别方面无差异,脐膨出发生率为1.8/万(8/44094),胎儿腹裂的发生率为2.7/万(12/44094)。(2)4例脐膨出伴发其它结构异常(50%),3例伴有心脏畸形,2例腹裂伴发其它结构异常(16.7%);1例脐膨出胎儿染色体检查异常(12.5%),无腹裂胎儿染色体检查异常。(3)脐膨出首次发现孕周为12~31周,腹裂首次发现孕周为14~37周,脐膨出产前B超诊断率100%,腹裂的诊断率为75%。3例诊断胎儿脐膨出时为死胎(37.5%),其中1例为围产儿死亡(12.5%),18例孕妇选择引产终止妊娠。结论脐膨出常伴有其他先天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围产儿死亡率高。近年来胎儿腹裂的发生率高于脐膨出,由于腹裂胎儿预后好于脐膨出胎儿,应加强脐膨出与腹裂之间的B超鉴别诊断,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 孟然王燕
- 关键词:胎儿脐膨出腹裂染色体多发畸形
- 541例孕妇接受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孕周、年龄覆盖范围,探讨其适用人群。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自愿接受无创DNA产前检测者,利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产前检测,高风险者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分析被检测者孕周、年龄分布及检测指征。结果 541例检测者年龄分布于22-43岁,检测孕周12-26周,呈连续分布;检测指征包括: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有绝对或相对介入性产前诊断禁忌症者;有产前诊断适应征,因焦虑、恐惧等因素拒绝穿刺者;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者及自愿要求者。结论无创DNA产前检测对检测孕周和年龄覆盖范围广,可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窗口期的补充。对其适用人群仍有待界定、规范,做好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工作至关重要。
- 张劭勤戚红毛学群王燕陈咏玫孟然徐丽梅卢博奇
- 关键词:染色体非整倍体
- 北京市海淀区孕妇膳食频率与头发中邻苯二甲酸酯水平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孕妇头发样本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水平,探讨膳食频率与PAEs污染物水平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与海淀妇幼保健院开展的孕期队列项目,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募集的孕妇人群中随机挑选152例具有头发样本的孕妇,使用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头发中9种PAEs浓度。本研究使用的问卷为队列募集时已有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孕妇的社会人口学信息与膳食频率特征。结果研究人群头发中9种PAE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55.9%~98.0%),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浓度最高,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837.5(641.7,4473.3)ρg/mg。孕妇近期蛋奶类食品摄入与头发中较低水平的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存在显著关联,调整比值比为0.29(95%CI:0.12~0.66)。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孕妇头发中PAEs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发现多种膳食摄入与特定PAEs暴露存在关联,食用蛋奶类食物可能是降低PAEs暴露的保护因素。
- 任梦圆贾晓倩王盈李楠孟然张乐李泽武刘道洁王斌李智文刘晓红
- 关键词:孕妇邻苯二甲酸酯头发膳食
- 胎儿18-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诊断策略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胎儿18-三体的产前筛查诊断策略。方法采用血清学三联法[人甲胎蛋白(h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游离雌三醇(uE3)]对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筛查中心2009年5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中孕期妇女52 539例行18-三体筛查,筛查出低风险孕妇52 476例,高风险孕妇63例,统计和分析血清学筛查结合B超筛查前后18-三体的假阳性率。结果 1.筛查妊娠总人数52 539例。高风险孕妇63例中有5例产前诊断18-三体胎儿。2.高风险孕妇63例,经产前咨询45例同意行产前诊断(71.43%),未做产前诊断的18例胎儿分娩后留脐血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3.63例高风险超声筛查胎儿异常9例。5例18-三体胎儿超声表现为多发畸形,发生频率依次为心脏畸形,神经系统畸形,肢体异常、脐血管异常。4.血清学筛查18-三体的假阳性率为0.11%(58/52533),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结合B超筛查异常后假阳性率为0.01%(4/5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8,P=0.00)。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与B超筛查结合,能够显著降低18-三体的假阳性率,减小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压力。
- 孟然戚红刘敏才让卓玛张娜
- 关键词:18-三体综合征血清学筛查B超筛查假阳性率
- 宫颈锥切术后妊娠结局临床分析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锥切组为2007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间在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共82例妊娠前曾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宫颈锥切术(手术方式包括冷刀锥切术和环形电刀锥切术)的患者,随机选择同期480例未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等。结果 (1)锥切组剖宫产率59.76%(49/82),产钳助产率15.85%(13/82),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24.39%(20/8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去除剖宫产指征为社会因素的患者,锥切组剖宫产率31.71%(26/82),对照组剖宫产率29.58%(142/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锥切组早产发生率19.51%(16/82),胎儿窘迫发生率18.29%(15/8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膜早破发生率23.17%(19/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产道裂伤0例,低出生体重儿8.54%(7/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锥切术与妊娠间隔时间≤1年早产的发生率8.6%(3/35),间隔时间﹥1年早产的发生率27.7%(13/47),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将会影响继之的妊娠结局,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的发生率。如果去除社会因素,并没有增加剖宫产率。
- 孟然戚红
- 关键词:宫颈锥形切除术
- 复发性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复发性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复发性胎盘早剥病例资料,对复发性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与其前次胎盘早剥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同期59,214人次的妊娠中复发性胎盘早剥6例,发生率0.01%(6/59,214)。(2)6例复发性胎盘早剥的发病时间多数提前、发病持续时间延长,多数胎儿经阴道分娩;3例发病因素与前次时相同,与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有关;1例前次胎盘早剥不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畸形双角子宫的复发时却出现子痫前期且为3次胎盘早剥。(3)复发性胎盘早剥胎盘剥离程度加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障碍(DIC)发生率增加,而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急性肾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没有增加。结论复发性胎盘早剥的可能发病因素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畸形,发生时间提前,胎盘剥离程度加重,母儿结局不佳。
- 孟然戚红
- 关键词:子痫前期子宫畸形死胎
- 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24例,分为无痛分娩组75例和非无痛分娩组(对照组)49例,观察镇痛效果、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两组产妇中无一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麻醉后头痛等不良反应。镇痛组总产程和第一产程分别为(529.84±208.30)min、(470.51±198.86)min,均长于对照组(365.00±194.09)min、(316.33±180.30)min(P<0.01);产后出血镇痛组为(294.11±65.49)ml,也显著多于对照组(260.61±49.56)ml(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催产素的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二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但要注意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
- 陈咏玫李智孟然王爱军张为远
- 关键词:分娩镇痛产程产后出血
- 早孕期颈部透明层增厚胎儿产前诊断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其他胎儿畸形的有效性。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3012例,均于孕11~13+6周接受胎儿NT标准化测量。分析NT增厚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及妊娠结局。结果于胎儿孕11~13+6周超声测量NT3012例,NT>3.0mm者42例,筛查阳性率为1.39%,NT为3.1~9.4mm。在行染色体检查的17例胎儿中,染色体正常者6例,孕妇年龄均<35岁;染色体异常者11例,孕妇年龄>35岁者3例,≤35岁8例。25例NT增厚同时B超显示胎儿伴有其他结构异常,6例胎停育,2例水囊瘤,3例全身水肿,5例孕足月分娩。结论NT标准化测量作为一个筛查指标,有助于产前诊断染色体疾病及其他胎儿畸形,对评价胎儿预后有很大帮助。
- 孟然戚红
- 关键词:妊娠初期染色体畸变
- 胎儿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4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病理解剖特征、病因、发病机制及产前超声诊断特点及预后,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断的精准性。方法收集2003-01—2020-10经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尸体解剖的4例HCMV感染的胎儿,回顾胎儿尸解资料、产前超声及临床情况,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2例、双侧侧脑室增宽2例、大脑皮质发育不良1例、肝脏增大2例、颅内钙化灶1例。3例母血HCMV IgM阴性,IgG阳性,其中1例脐血及孕妇外周血病原体核酸检测HCMV DNA均阴性,仅羊水HCMV DNA阳性。病理光镜肺脏3例、肾脏3例、胸腺2例、肝脾2例、胰腺1例均观察到HCMV包涵体。胎盘均呈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性绒毛炎,仅2例检查到HCMV包涵体。4例均为巨细胞病毒早期、晚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产前超声表现为颅内钙化灶、脑室增宽、肝脾大、FGR等特征。典型的病理学表现为枭眼状核内包涵体。巨细胞病毒早期、晚期蛋白免疫组化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胎儿感染HCMV不代表胎儿受损,当出现严重畸形时,应遗传咨询是否知情同意后终止妊娠。
- 孙笑非顾依群孙云飞孟然张慧王岩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胎儿尸体解剖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