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汉生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乳液
  • 3篇乳液聚合
  • 3篇纳米
  • 3篇复合乳液
  • 2篇氧化锌
  • 2篇纳米氧化锌
  • 1篇形貌
  • 1篇形貌表征
  • 1篇氧化还原体系
  • 1篇引发剂
  • 1篇原位乳液聚合
  • 1篇乳化
  • 1篇乳化剂
  • 1篇乳液聚合工艺
  • 1篇偶氮
  • 1篇稳定性
  • 1篇纳米ZNO
  • 1篇聚甲基丙烯酸
  • 1篇聚甲基丙烯酸...
  • 1篇壳结构

机构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宁汉生
  • 3篇武玉民
  • 2篇于跃芹
  • 2篇许军
  • 2篇王晓香
  • 2篇李华
  • 2篇戈成岳

传媒

  • 1篇涂料工业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胶体与聚合物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氧化锌/纯丙复合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本文第一部分,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nano—ZnO/P(MMA/EA)]复合乳液。对比了五个复合乳液制备工艺,最终采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分段控温的乳液聚...
宁汉生
关键词:原位乳液聚合纳米氧化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复合乳液
文献传递
P(MMA/EA)/纳米ZnO复合乳液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形貌表征
2009年
采用硅氧烷改性纳米氧化锌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制备了无机-有机复合乳液。对比了5个复合乳液制备工艺的实验效果,最终采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分段控温的乳液聚合工艺。进一步优化了乳化剂的配比和用量、反应前后段温度与时间、引发剂的用量、纳米氧化锌分散时间、预乳化时间、聚合过程中的搅拌速度等乳液聚合工艺参数,得到了制备无机-有机复合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
宁汉生王晓香于跃芹武玉民
关键词:复合乳液氧化还原体系乳液聚合工艺
硅-丙核/壳乳液的低温合成及表征被引量:5
2007年
选用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和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044)为复合引发剂,在低温下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生成凝聚物少的硅-丙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有机硅用量、丙烯酸羟丙酯(HPA)用量对硅-丙核/壳乳液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1000mg·kg-1、乳化剂用量为0.8%、有机硅用量为15%、HPA用量为8%时合成的硅-丙核/壳乳液最优,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有机硅的加入提高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戈成岳武玉民宁汉生李华许军
关键词:复合引发剂
硅-丙核/壳乳液的低温合成及稳定性被引量:8
2009年
以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A-044)和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为复合引发剂,采用烯丙基聚醚类反应性乳化剂,低温下合成了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系统探讨了乳化剂种类、VA-044用量、有机硅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等分析了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使用反应性乳化剂,VA-044用量为1500 mg/kg,有机硅用量为10%时聚合体系的稳定性最佳;乳胶粒呈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粒径分布较窄。
戈成岳武玉民宁汉生李华许军
关键词:反应性乳化剂稳定性ZETA电位
超声辐照聚合制备复合乳液—影响反应的几个因素
2008年
以V-50为引发剂采用超声辐照乳液聚合制备PMMA/nano-ZnO复合乳液。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乳化剂配比、纳米氧化锌的性质、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单体含量是本体系超声辐照聚合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参数的不同导致了聚合反应的诱导期、转化率不同。含有纳米氧化锌的乳液聚合体系,纳米氧化锌影响了聚合过程中的成核,有未改性纳米氧化锌参与的聚合体系的主要成核方式仍然是胶束成核与均相成核。
宁汉生王晓香于跃芹
关键词:超声辐照乳液聚合纳米氧化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