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消融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射频消融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血压
  • 3篇射频
  • 2篇导管
  • 2篇导管射频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动态血压
  • 2篇心动过速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旁道
  • 2篇腔内
  • 2篇缺血
  • 2篇消融术

机构

  • 11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学院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16篇宋道岭
  • 7篇柯若仪
  • 6篇张树龙
  • 6篇林治湖
  • 6篇杨延宗
  • 6篇周旭晨
  • 6篇高连君
  • 6篇郑晓群
  • 5篇丛培欣
  • 3篇杨东辉
  • 3篇朱浩
  • 3篇朱皓
  • 2篇刘少稳
  • 2篇张妍
  • 2篇苏哲坦
  • 2篇吕田
  • 2篇吕田
  • 2篇刘俊
  • 1篇吕家兰
  • 1篇方唯一

传媒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7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8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被引量:5
1996年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阻断右侧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其中单旁道45例,双旁道4例,三旁道1例,共56条旁道。首次消融成功率94%,二次消融成功率100%。平均随访9个月,3例复发(6%),均经再次消融成功,其余病例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复发,术后除1例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出现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就右侧旁道消融的体会进行了讨论。
高连君张树龙林治湖杨延宗丛培欣王莹琦黄立萍朱皓郑晓群李贵海苗卫华吕家兰刘少稳宋道岭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心律失常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附10例报告)被引量:1
1994年
我院自1988.8~1992.11共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0例.患者均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后心绞痛8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脉造影示2支血管病变4例,单支血管病变6例.10例PTCA中成功7例.共扩张8处狭窄,术后残余狭窄为0~20%.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冠脉造影随访1例,未见再狭窄.术后复查ECT,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周旭晨吕田刘俊苏哲坦宋道岭柯若仪延吉正清
关键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心病
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被引量:1
1996年
56例多巴酚丁胺负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DBA-SPECT),并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心电图(DBA-ECG)及平板运动心电图.21例行冠脉造影.DBA负荷血液动力学效应曲线与平板运动试验之曲线相似.DBA-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7.5%、76.9%、81.0%;DBA-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75.0%、92.3%、85.0%;平板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7.5%、46.2%、61.9%.表明DBA-SPECT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且安全可靠,可部分代替运动负荷试验.
吕田宋道岭柯若仪周旭晨张延军吴晓君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心肌灌注显像冠心病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清晨血压回升与缺血性ST段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BPM)清晨血压变化参数与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应时域的缺血性ST段演变的相关性研究,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改变是否与Holter所示心肌缺血改变存在相关性。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同步ABPM与Holter检查24h,获得的血压变化和ST段压低数据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晨血压(收缩压、平均脉压、舒张压)与对应时域的ST段压低呈正相关关系(P<0.05,r=0.39,0.18,0.33);尤以血压(收缩压、平均脉压、舒张压)回升值、心肌耗氧量与夜间均值之差跟对应ST段压低的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r=0.38,0.13,0.29,0.23)。昼夜节律消失组较昼夜节律存在组发生ST段缺血性改变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晨清醒前后血压升高与心肌缺血的发生呈直线正相关,且多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尤以昼夜节律消失者为著。
张妍周旭晨宋道岭柯若仪
关键词:动态血压心肌缺血高血压
心源性晕厥临床进展被引量:4
1996年
心源性晕厥临床进展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116011)宋道岭晕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缺血,而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的原因很多,在各种晕厥中以心源性晕厥最为紧急和危险,需积极恰当治疗以免危及病人生命,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急剧减少,引...
宋道岭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晕厥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
应用随机双盲法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被引量:7
1989年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312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以验证苦碟子的疗效。其中甲,乙二组为双盲对照。甲组110例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乙组104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丙组98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其症状有效率甲、乙、丙三组分别为90.9%、86.5%和89.8%。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心电图有效率甲、乙、丙三组分别为51.8%、38.5%和61.2%。甲与乙,丙二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苦碟子组治疗中仅1例大便稀溏。作者认为,苦碟子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李连广董瑞祥仲苏媛朱惠贞李明仪金国良王璞宋道岭柯若仪商锦坤
关键词:冠心病苦碟子疗效观察
顽固性室性早搏的导管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31
1997年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症状明显、药物无效的10例顽固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进行治疗。将消融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以S1S1或RS2早搏刺激标测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的自发室早QRS波群图形完全相同,并且激动标测时自发室早的局部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0ms以上的部位为消融靶点。以室早在放电后10s内消失,维持稳定窦性心律30~60min为即刻成功标准。9例患者经10~20W、消融60~180s,早搏和短阵室速完全消失;1例失败。平均随访11个月,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9例中8例无早搏、1例为偶发室早,均无并发症。提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某些右室流出道早搏的可行方法。
杨延宗高连君张树龙杨东辉刘少稳丛培欣林治湖宋道岭
关键词:室性早搏导管标测射频消融
星座图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泵功能分析
1989年
冠心病在我国已属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急性心肌梗塞则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泵功能,临床上常用的创伤性及非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很多,并可根据左室功能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来分级。
潘志达宋道岭张淑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泵功能左室功能障碍心肌梗塞患者心脏指数心电图改变
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选择性麦角新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 (EMPT)方法学 ,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方法 :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分别向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射麦角新碱生理盐水 ,测量注药及注入硝酸异山梨酯后冠状动脉管径变化 ,求出冠状动脉缩窄率 (EPCNR)。对 35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麦角新碱负荷试验 ,1组为 2 0例不典型胸痛、无心电图 ST- 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 2组为 15例有胸痛伴心电图 ST段上抬或下降 ,其中 13例有2 0 %~ 5 0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  结果 :1组 2 0例患者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管径变化显著 ,但 EPCNR均小于 5 0 %。 2组 15例患者 EPCNR均大于5 0 % ,其中 7例诱发出了冠状动脉的 10 0 %闭塞。  结论 :EPCNR在 5 0 %时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敏感性最高。当选择性麦角新碱给药诱发出冠状动脉 10 0 %痉挛性闭塞时 ,小剂量硝酸异山梨酯冠状动脉内注射可立即使其缓解 ,安全性大。
周旭晨刘俊郑晓群吕田朱皓方唯一宋道岭柯若仪
关键词:麦角新碱冠心病
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射频消融及靶点图特征探讨被引量:4
1996年
报道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房室旁道患者(1例为外科手术切断未成功),其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逆向型1例。6例中有心房颤动和电击复律史者3例。经导管射频消融均成功地阻断了旁道。与心内结构正常的15例右后侧壁显性旁道消融结果比较,平均消融时程(139±74minvs113±46min)、X线曝光时间(28±17minvs23±12mi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8±5月,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其余病例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复发。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掌握Ebstein畸形旁道消融的有效靶点图特征及其消融的特殊性。
杨延宗刘成田林治湖高连君张树龙朱浩郑晓群宋道岭
关键词:EBSTEIN畸形射频消融心动过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