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志强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脊髓灰质炎
  • 14篇病毒
  • 11篇疫苗
  • 9篇脊髓灰质炎病...
  • 8篇急性弛缓性麻...
  • 8篇弛缓性
  • 8篇弛缓性麻痹
  • 6篇急性弛缓性麻...
  • 6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脊灰
  • 5篇脊灰病毒
  • 4篇疫苗衍生脊灰...
  • 4篇荧光定量
  • 4篇中脊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
  • 4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疫苗接种

机构

  • 23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3篇崔志强
  • 23篇张振国
  • 23篇赵娜
  • 21篇陈玫
  • 21篇张俊棉
  • 20篇郭玉
  • 16篇李静
  • 8篇张富斌
  • 7篇李琦
  • 4篇丛艳丽
  • 3篇杜慧
  • 2篇王丽娜
  • 2篇严冬梅
  • 2篇孙丽
  • 2篇朱晖
  • 2篇郝玲
  • 1篇郭彧
  • 1篇许文波
  • 1篇孙俪

传媒

  • 8篇预防医学情报...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陈玫张振国郭玉张俊棉严冬梅朱晖赵娜崔志强李静张富斌
该研究对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脊灰病毒进行长达6年的监测,共采集了2406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和171例AFP密切接触者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研究脊灰病毒VP1编...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分子流行病学细胞培养方法
2001-2009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的监测与运转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评估其运转情况,为河北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分析全省11个市上报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送检表、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病原学监测数据和国家脊灰实验室对所有脊灰病毒(PV)株进行型内鉴定数据。结果 2001-2009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3 42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282例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AFP病例中分离到PV 280例,年均分离率为8.2%;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68例,年均分离率为10.8%;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PV 25例,年均分离率为8.9%,分离出NPEV 64例,年均分离率为22.7%。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脊灰实验室每年均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细胞系敏感性均达到WHO的要求。结论 河北省脊灰实验室运转良好,细胞系敏感、有效,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张俊棉李静郭玉陈玫赵娜崔志强张振国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用于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定性方法的评估
2014年
目的在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进行定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既往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NPEV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中和实验鉴定结果和新流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株用中和实验方法定性的NPEV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98.7%(74/75),33株用新检测流程定性的NPEV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81.8%。结论荧光定量PCR用于NPEV进行定性的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陈玫崔志强赵娜郭玉丛艳丽张俊棉张振国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2008-2011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8-201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相关病例(VAPP)发生情况。方法估算河北省VAPP发生率并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VAPP发生率为0.28/100万,首次服苗后发生率为1.45/100万;服苗至麻痹平均间隔时间为20.2 d,12例VAPP均集中在8月龄及以下婴儿,男女之比为5∶1。麻痹以单肢和双下肢为主,病毒分离以Ⅲ型为主。结论河北省2008-2011年由OPV引起的VAPP发生率较低,但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严格掌握VAPP的诊断标准。适时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减少和/或避免VAPP的发生。
张振国李静张富斌孙丽郭玉陈玫张俊棉崔志强赵娜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
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新检测流程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缩短检测脊灰病毒的时限,及时发现河北省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病例(VDPV)。方法对河北省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用L20B和RD两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对分离到的L20B阳性分离物进行型内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结果从送检的334例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检测出L20B阳性分离物26株,用real-time PCR法进行了病毒血清型鉴定和型内鉴定,共监测到脊灰疫苗类似株(sabin-like,SL)19株,其中Ⅰ型9株、Ⅱ型1株、Ⅲ型6株、混合型3株;将混合型进行单型分型后共得24株,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发生高变异的两株出现在Ⅰ型,均为6个核苷酸变异。结论 2013年分离到的脊灰疫苗病毒有部分变异,没有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陈玫崔志强郭玉赵娜丛艳丽张俊棉张振国张富斌杜慧李琦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河北省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阶段提供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灰实验室手册》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VP1编码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河北省2011年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株,均为疫苗类似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河北省2011年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陈玫崔志强赵娜郭玉张俊棉李静张振国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脊灰型内鉴定新方法在脊灰实验室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在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对脊灰病毒(PV)进行鉴定,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估,为进行常规rRT-PCR型内鉴定方法做准备。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rRT-PCR方法,对河北省既往分离的PV和WHO发放的PV株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和疫苗衍生PV(vaccine-derived PV,VDPV)筛选。结果 ITD rRT-PCR的实验结果与毒株的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相符,VDPV rRT-PCR的结果与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不能完全相符,有2株Ⅱ型脊灰病毒被错判为NSL,假阳性率为6.9%(2/29)。结论 Real time PCR脊灰型内鉴定方法可以在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用于脊灰病毒的常规监测。
陈玫赵娜郭玉崔志强张振国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定的应用研究
陈玫丛艳丽张富斌赵娜崔志强郭玉张振国李静
脊髓灰质炎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河北省曾经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省份之一,历史上流行猖獗,分布广泛,曾经造成数以万计的儿童终身残疾或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从1991年10月该省发生最后一例本土脊髓灰质炎野...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染病
2007-2008年河北省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脊灰病毒核苷酸变异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及时发现河北省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病例(VDPV)。方法对河北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定型。所有标本用L20B、RD细胞同时进行病毒分离,用PCR-RFLP法做型内鉴定。结果从报告的76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42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株(PV),其中Ⅰ型4株,Ⅱ型11株,Ⅲ型11株,混合型13株,PV+NEPV共3株;将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共得到58株,以Ⅲ型PV为主,均为疫苗变异株;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儿童占84.48%,男性发生变异39株,女性发生19株。结论河北省2007-2008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有部分变异,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张振国陈玫郭玉张俊棉李静赵娜崔志强
关键词:急性迟缓性麻痹脊灰病毒核苷酸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2012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分离率高的地区人群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高的邯郸地区人群脊灰中和抗体(NA)水平,为阻断可能发生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调查邯郸市已完成基础免疫1~1.5岁儿童158名;调查〈1、1~2、3—4、5—6、7—10、11~14、15—19、≥20岁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168名,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结果基础免疫儿童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均为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67.88、1:335.46、1:290.02;健康人群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8.2%、99.4%、95.8%,抗体GMT分别为1:224.41、1:177.29、1:111.43。基础免疫儿童和健康人群间抗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人群抗体GMT随年龄增长和免疫后时间延长有逐渐下降趋势,年龄和免疫后时间对抗体有影响,性别间抗体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邯郸市人群对脊灰病毒形成了良好免疫屏障,对可能发生VDPV及其循环有阻断作用。
张俊棉崔志强李静赵娜陈玫郭玉张振国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分离率中和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